APP下载

坚定理想信念 勇于担当使命

2020-12-12李学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特色

李学伟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1]。要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及各项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不断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使党的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广大人民衷心拥护。

一、系统深入学习,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奠定思想之“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政党,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全体党员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奠定思想之“基”。

(一)读原著

读原著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目的是通过重温经典,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读原著能够让党员和干部知理论全貌、懂得联系实际。我们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去研读原著,努力把握著作的原貌和全貌。只有这样,才能弄通弄懂各个章节、体系之间的内部联系。读原著贵在重视这个“原”字,要认真研读第一手资料,在原著、原文中把握理论的真实内涵和思想精髓,以便运用理论内容精准导航工作实践。坚持读原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关于学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党员领导干部下足功夫、平心静气研读原著,有利于克服浮躁心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精神要靠理论来滋养,信仰要靠理论来培育。对信仰的坚守、信念的执着,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与自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理论学得愈深、信得愈真,信念就愈加坚定,信仰就更加笃定,就愈能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二)学原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都在其原文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真谛,必须下功夫学原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光辉思想“必将深刻影响党的建设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光辉旗帜”[2]。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使命,就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信念意志和工作思路,有机结合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一个全面、系统、协调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深刻内涵和多重思想维度。要想把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精髓内化为我们的思想路标、行动指南、做事动力,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下功夫读原著、学原文,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领悟,全面、系统、持续地研读领会,在每个专题都学深、学透、学懂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综合把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鲜明主题和核心脉络,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认识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新要求,把握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真正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决策能力。

(三)悟原理

理论学习要有收获,重点是要在刻苦学习原文的基础上注重悟原理,要深刻领悟、加深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既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又着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深入掌握、坚定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用心去体会、悉心去领悟、诚心去践行,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许多风险考验问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精神,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寻求急需解决问题的因应之策和破解之道。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

二、坚定理想信念,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补足精神之“钙”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马列主义、传播马列主义,成为建党初期先进知识分子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五四运动和马列主义的传播造就了一批年轻人,虽然后来这其中有叛变的、有落后的、有牺牲的,但能够坚定地坚持下来的都是被强大的信仰的力量所支撑着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一代一代地前仆后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世纪40年代,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以追求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这种崇高的信仰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批判武器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深刻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正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政治信仰和思想武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实际,才不断地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带着中国的特点、中国的气质、中国的味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扎实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原理的执着守望与践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灵魂所在,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任何风险与考验的精神依靠和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甚至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信仰的支撑,为的就是理想的实现。尽管他们深知,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的时代完整呈现,但他们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坚信只要通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传承理想、持续奋斗,崇高的理想必将会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实现。

(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因为它是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因为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成功解决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问题即中国往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为光,照亮为中国找出路、为民族找前途的艰苦探索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自己的独特回答,逐步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不断深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继往开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经过持续不懈的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创新了党的指导思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恢宏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和师生,我们要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常学常新常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念出真经、悟出真谛,在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奉献和作为中体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用“赶考”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三)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美好未来发出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高度的使命追求。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民族谋复兴,就是要实现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更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体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战略思想作出过系统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充分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刻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覆盖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梦是指强国梦。中国要成为成熟的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过苦难和辉煌的民族,深知复兴的意义。从人民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集合,每一个中国人都享有创造精彩人生的机会、共同享有愿景成真的机会,同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上述三个层面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所以,从事立德树人工作的高校教师,更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 锤炼党性修养,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铸造行动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随着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光辉成就为当代中国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和政策,尽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一路坎坷留下的是伟大功勋和宝贵经验,这是我们党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展开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理论创新中不懈探索、稳步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前途越来越明朗。这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深厚基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行的精神旗帜和立党立国不可替代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一体系,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它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典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化总结,是指引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5]制度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制定和实行什么样的制度,不仅决定了党和国家是否拥有勃勃生机,也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能否真正实现,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的是否健康、有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平稳、事业的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切实贯彻和落实,都取决于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设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在长期的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精华传递,具有丰富茁壮的生命力和悠久绵长的文化影响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证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规律性创造,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先进成就和最高成果,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根基。

(二)强化“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论述,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党员干部素质修养、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准则。强化政治意识即在思想和实践中强化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思想、政治观点的影响力,对政治现象保持鲜明态度,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能够辨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各地区、特别是教育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地生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6]高校党员干部要能够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威信。强化核心意识就要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就党中央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是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拥护并执行党中央的决定。

党员干部还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要经常主动全面地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核验、校准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

(三)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 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必须用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否则,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所以,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认识,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工作部署,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包括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一丝不苟地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井然有序。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将“两个维护”落到实处,为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勇担历史使命铸造行动之“魂”。

四、落实立德树人,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把稳教育之“舵”

落实立德树人,为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把稳教育之“舵”,高校党员干部需要明确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的历史使命,以及落实目标和使命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其指引下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使他们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推动党的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如北京联合大学“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北京建设“四个中心”服务,培养北京需要的、全国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干兴邦的精神,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实干兴校,绝不空谈误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本质、战略、理想、发展动力、队伍保障、根本作用、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保证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中国教育的前进方向,也为中国大学的办学治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高校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

(二)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深刻揭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教育固有政治属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优秀人才。一个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一打就垮,而一个没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国家则不打自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不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丢。如,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既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办学目标也是其显著特点,要结合时代要求,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体现成效、争创一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扎根中华大地办大学的道路,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大学教育的使命之所在,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做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学校办学的初心与使命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课程思政的联大实践。课程思政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的课程思政工作,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在制度和措施上都有创新,而且也形成了现在人人主动思考课程思政、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良好育人氛围,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北京联合大学立德树人氛围更加浓郁,“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加速形成,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全校师生精神面貌展示出新时代水准。“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对‘所有课程都是育人的主渠道’的新定位,思政课程和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所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作为立德树人专门课程和专门队伍,要有更大责任的专业担当和更高水平的专业水准”[7]。北京联合大学的思政课程通过不断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开展北京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分类教学改革,提升了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形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育人局面,共同为学校的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作出贡献。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同样必须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全国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努力改革创新,把课程思政作为培根铸魂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力推进。要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与机制,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认识,不断深化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习认识,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认识,用思想推动行动,用行动创造业绩,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取得新胜利。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