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到底”话语标记分析

2020-12-12郭利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连贯短语语篇

郭利芳

(安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引言

“说到底”是由“说”加“到底”构成的中补短语,《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中,“到底”的词义如下:①到尽头,到终点;②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③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④毕竟,多用于强调原因。 “说到底”最初即表示“把话说完,说到尽头”,如(本文例句大都引自北大语料库,具体出处从略):

(1)孔子说得都浑成;伊川那一段,却只说到七分,不说到底;孟子却只说得性善:其所言地头各自不同。

(2)忠信只是一理。 自中心发出来便是忠,着实便是信。谓与人说话时,说到底。见得恁地了,若说一半不肯说尽,便是不忠。

(3)项丽英知道光老王卖瓜没用,一句说到底:“我们的钢窗你们先试用,不合适一分钱不要。 ”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在汉语口语交际中,“说到底”这一格式在形式上已经固化,基本词汇义渐趋虚化,功能更多地倾向于语用层面,其使用模式和功能发挥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即“说到底”不再具有实在意义,如:

(4)我们的经济开发工作,说到底,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克服不利因素,促进二者的转化。

(5)说到底,任何影片它本身都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教育性。

从例(4)(5)我们可以看到,“说到底”已经没有具体的涵义,在句中只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如果去掉的话,不会对原句造成任何影响。 而这种用法,也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纵观前人研究,马喆曾对“到底”的去范畴做过考察,认为“到底”和“说”等言说义动词紧密结合,可表总结及本质分析的篇章功能。张秀松对语气副词“到底”的历史形成做了细致分析,并论证“毕竟”义和“究竟”义的“到底”源于“说到底”。

董秀芳指出, 话语标记是就语言形式的功能而言的,与语类并不具有对应关系,副词、连词、感叹词和一些插入语性质的短语等都可以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1](50)。“说到底”在句中的作用完全符合话语标记的特征:第一,语音上的可识别性。 “说到底”后面可以有停顿等。 第二,句法上的独立性。 “说到底”是一个独立短语,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位置比较灵活,如例(4)。 第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说到底”的有无并不影响人们对句子的理解,并不影响语句的命题内容。第四,语篇中的连贯功能。“说到底” 一般置于后续话语的起始位置, 起到衔接作用。但话语标记“说到底”形成较晚,学界对此讨论很少。前人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到底”的语义演变,尚未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对“说到底”进行讨论。 本文正是要对“说到底”的话语标记功能和来源进行分析。

二、话语标记“说到底”的功能

话语标记“说到底”出现在对话或独白中,其核心功能是要强调最本质、最关键的内容,并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达到“一语中的”的效果。方梅认为话语标记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的功能: 话语组织功能 (前景化,包括设立话题、找回话题、话题切换等)和言语行为功能(语篇连贯、话轮转换、话题延续等)[2](18)。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说到底”在设立话题、找回话题和话题切换方面的话语组织功能较为薄弱,而更主要地体现为语篇连贯功能。

(一)语篇连贯功能

这里的语篇连贯功能,指的是在同一个话轮内,“说到底”处于两个句子语段之间时,将它们衔接起来,起到过渡和接续的作用,以提高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如:

(6)这使人想到心理素质稳定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比赛经验,说到底,稳定的心理素质来源于雄厚的实力。

(7)有些人不理解,问我们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到底能挣多少钱,说到底,我们的干警还是继承了老一辈干警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8)其实,说到底,都与“铁算盘”没“铁”起来有关。

(9)以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和失误,说到底,是理论上的失误。

(10)有些人对公款吃喝一往情深,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国家民族的兴衰、党风世风的好坏放在脑子里。

(11)说到底,我写《较量》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强悍起来

(12)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山西经济落后,太穷啊!

我们可以看到,“说到底”在表达连贯功能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句子中间,前后可加标点。 即便是出现在句首,“说到底”的前面会有一个语境做铺垫,表示说话人对某事看得非常透彻, 能够一下说出最本质的意义。 上述例句中,如果把“说到底”删掉,并不会给命题的真值意义带来任何影响, 也不会造成语法上的问题。但会使句子说起来不够连贯,小句与小句之间关系不够紧密。

(二)主观情态功能

1. 表示强调,提出重要信息。 话语标记“说到底”的常见用法就是引进说话人认为最本质、关键的信息,以一种比较郑重的方式告诉听话人,或者是比较严肃的独白。但是“说到底”引出的内容,大都是由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来确定的。 如:

(13)统一思想,说到底,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事业要发展,经济要振兴,说到底,人是决定因素。

(15)我们一定要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争取3 年解决问题,当然,说到底还是必须把经济搞上去。

(16)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产品的竞争。

“说到底”之后可以有短暂的停顿,就表示说话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 想要提醒听话者自己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很关键,有很重的强调意味。

2. 加强语气。

(17)反对者说:三团为什么要排这出戏,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钱!

(18)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横挑鼻子竖挑眼,说到底,还是他们不能接受、不能忍受中国人。

(19)所谓“人难选”,说到底还是陈旧观念作怪。

(20)说到底,什么叫硬汉?

(21)你说那么多,说到底,就是不想让我去,凭什么呀?

从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说到底”去掉,如例(17)“反对者说:三团为什么要排这出戏,就是一个字——钱!”就体现不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愤怒之情或者无奈。“说到底”三个字,不仅使说话人的语气加强,也明显地表达了其强烈的主观意识。

3. 对已说信息的解释补充。

(22)他说,发展农业,说到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产品价格也是关键。

(23)党的性质问题,说到底,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24)顾全大局,说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25)“摆谱”,说到底,就是摆阔。

(26)共产主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

上述例句中,“说到底”不仅有一定的强调作用,并进一步对前面已知信息做了解释和补充, 使语句更加完整,易于听话人理解。

4. 对前文的总结。 有时候话语标记“说到底”,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提醒大家,最后说到的信息,才是最关键的。 如:

(27)公司加速新老职工的更迭,降低企业职工的平均年龄,这些对策,说到底就是增强企业的内功。

(28)简而言之,就是怎样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最快的经济效益。 说到底,就是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

(29)所以,无论是宏观调控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宏观调控自身的困难,说到底,都存在着体制上的深层原因。

(30)“君子协定”或依靠“领导的保护”,去保障自己的企业财产,说到底,是不懂法。

以上根据话语标记“说到底”所引进的内容,对其功能进行分类。但所有的功能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揭露最本质、最关键的信息,来强调其重要性。

三、话语标记“说到底”的形成过程

话语标记“说到底”是由一个中补短语形式变成话语标记的。“说到底”刚开始具有实在意义,表示将话说完。 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来探讨“说到底”的演化过程。 “说”是言说义动词,“到底”是趋向性动词,“说到底”连用出现得比较晚,就笔者搜集的语料来看,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 而“到底”出现较早,可追溯到唐代。张秀松(2012)认为,“到底“的两个义项是从“说到底”演化而来,但就时间先后来看,“到底”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说到底”。 如:

(31)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唐《寒山诗校注》)

(32)心本无双无只,深难到底渊洪。

(33)十娘咏盏曰:“发初先向口,欲竟渐伸头;从君中道歇,到底即须休。 ”(《游仙窟》)

(34)师有时上堂云:“释迦如来在灵山会上,四十九年说不到底句,今夜某甲不避著耻,与诸尊者共谈。 ”

可见在“说”和“到底”连用之前,“到底”已经出现。本文不对此进行讨论。就笔者检索到的“说到底”连用例子,最早是在宋朝,且数量很少。 如:

(35)安石曰:“臣按实录,当时君臣议论未尝说到底,上下相与,皆灭裂而已,则何以待夷狄。 (《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三)

(36)孔子说得都浑成;伊川那一段,却只说到七分,不说到底;孟子却只说得性善:其所言地头各自不同。 (《朱子语类》)

(37)忠信只是一理。 自中心发出来便是忠,着实便是信。 谓与人说话时,说到底。 见得恁地了,若说一半不肯说尽,便是不忠。 (《朱子语类》)

从上述例证中,我们可以发现,“说到底”刚开始连用的时候表示“把话说到尽头,说完整”,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不可以随意去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到底”是从具有实在意义的短语虚化而来的话语标记。

但是在北宋时期,出现了类似于“说到底”的话语标记,可以说成是“说到底”的雏形,如:

(38)“才尺度不定,今日长些子,明日短些子,便二三。 ”道夫曰:“到底说得来,只是个定则明,明则事理见;不定则扰,扰则事理昏杂。 ”

(39)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 若论到底,睽蹇皆是忧祸患底事,何故却不说?

这两则语料均出自北宋时期《朱子语类》,例(38)中“到底说得来”在句中只是起到一个语篇衔接的作用,且不影响命题的真值意义,如果去掉,也不会影响句子的句法成分。 例(39)中,“论到底”,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等同为“说到底”,因为“论”也是言说义动词,和“说”的涵义相似,所以在话语标记“说到底”出现之前,“论到底”取代了其话语标记的角色。

在元代,使用“说到底”的例子也不多,且都是作为具有实在意义的短语来用。 如:

(40)赵盾是你公公,赵朔是你父亲,公主是你母亲。 (诗云)我如今一一说到底,你刬地不知头共尾;我是存孤弃子老程婴,兀的赵氏孤儿便是你。

(41)孔目,你怎生说的这等。 你就说到底,则不辱没你便了。

但笔者发现,作为话语标记的“论到底”仍在继续使用,如:

(42)他、他、他,强要人妻室,嗨、嗨、嗨,想这厮狠情理。 我、我、我,论到底,休、休、休,待推辞,来、来、来,索请夫人敢与这招伏罪。

在这里,“论到底”很明显是起到话语标记的作用,但仅此一例。 到了明代,刻本出现较多,但“说到底”的运用依然不多,如:

(43)钟云:难于不作情态,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谭云:“危字妙,以下接危字说到底。

(44)王恰似有许多新奇异样处及,说到底只讨的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我们从例(44)中可以发现,“说到底”已经正式成为话语标记, 固有的意义已经虚化, 并且不是以“论到底”的形式出现。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大量涌现,“说到底”多出现在对话体中,但大部分仍是作为实在意义来用。 特别是到了清代,如:

(45)四传自留破绽,欧阳亦嫌影响,此则直穷诸说到底。

(46)人家还说什么那可就误事,说到底儿了,为什么为这个事他老哥哥俩昨日商量了不差什么一天,还弄了分笔砚写着。

(47)污名难受耳! ”石氏道:“我看恶奴不过纨绔性成,骄奢淫佚之尤;论到底来,并非险恶。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论到底”仍然作为话语标记在使用,而“说到底”大都还有具体意义。到了民国时期,几乎也没有出现话语标记“说到底”。直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大量出现话语标记“说到底”,如:

(48)“别多想了,尽快跟陶逸初商量去,说到底,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有权尽快知道这喜讯。 ”萧婉植说。

(49)至于孩子,说到底还是小,尚在肉在砧板上的地位,无奈他何。

(50)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对医生的尊重就是对病人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里,“说到底”已经完全虚化成话语标记。意义上虽仍表示“把话说穿了,说到尽头了”,但“说”在这里已经虚化,并不真是把某些具体的言语说完,只是起到一个衔接强调的作用。或者有时候可以用“其实”来代替,如例(50)“其实,还是那句话,对医生的尊重就是对病人对生命的尊重。 ”

四、余论

“说到底”是一个形成较晚但运用却十分普遍的新兴话语标记,从它的性质来看,完全符合话语标记的特征。 在功能上,和传统话语标记一样,最突出的是语篇连贯功能, 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对其主观情态功能作了分析,大致分为四类。“说到底”连用的情况较早见于北宋时期,而真正作为话语标记来使用,却是在明代。 另外笔者在考察话语标记“说到底”时发现,从古到今,一直沿用下来的是话语标记“论到底”。“论到底”在句中的作用,和当下“说到底”一样。所以笔者认为,说到底很大一部分是受“论到底”的影响而演化形成的。 作为一个新兴话语标记,“说到底”还有待经受时间的考验。

猜你喜欢

连贯短语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第七只鸟
《健民短语》一则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