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建筑室内专业群新技能课程开发

2020-12-11张龙

居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张龙

摘 要: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下有了更加直观的使用需求与技能体验。新技能课程也是结合市场及行业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VR、AR、线上线下交互的一个重要改变,以新技术技能、新业态、新材料引领立体化教材,为2.0信息化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关键词:电脑手绘;室内手绘;新技能课程;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10-0023-04

1 课程建设背景

1.1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大环境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双高计划”,后陆续印发政策文件及指导意见与办法,“双高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简称“双高计划”。这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机,引领带动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地方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

1.2 建筑室内专业群建设下课程设计

“专业群”概念源自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区域聚集,优化要素,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双高计划”集中于专业群建设,集优质资源,建高质群体,创高水平教学,服务覆盖行业岗位群。为适应对支柱产业人才的需求,自创办30年以来,专业群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核心,与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组成专业群。

围绕建筑领域转型升级,按照“底层通用、中层共享、高阶分立、模块互选”的原则,重构人文素质+专业共通+专业方向(核心+综合+科创)+创新拓展的阶梯模块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群共享、专业通用和产教对接的课程模块,建设一批专业群共享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施工技术、人工智能等建筑产业新技术、新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新技能课程开发的意义

科技化与全球化带来知识更新变化极速改变,数字化城市建设与万物物联的趋势,新技术在创意、生活生产、建设等各行业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改变。传统的课程已经难以培养社会对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围绕建筑及室内的相关行业趋势及技术要求,融合相关专业形成的专业群,“共性+特性”是专业群内专业的特性,随着行业BIM技术、装配式、物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新技术课程是专业群内专业共同开发和共享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重技能、强技术的职业倾向。

3 新技术课程分析——以《数字化手绘》为例

3.1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技术革新

传统手作行业在工艺品、创作等方面依然表现突出,潜力和市场很大,这是因为手作产物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但很多行业和很多领域需要机械化或半流程化的生产及创作,并且带有很强的规律性与制度性,必然导致部分工作内容的重复循环,浪费资源。室内手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手绘创作和艺术创作相似,有着极为个性化和原创特性,但手绘室内表现同时有着极为规律的步骤和表现形式,如一点透视、一点斜透、两点透视是极为规律化且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色彩组合规律,如还是依赖人脑进行创作,可控性难且不适合所有人去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依据规律性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一系列绘画辅助,通过APP等云平台云计算后自动化生成所需规律的表现,并通过大量的手绘数据,产生大量的表现辅助,让手绘变为一种简单的交互和创作工具,让设计灵感闪现的时候能快速捕捉并表现出来,并可以进行一个高效的设计提升交流处理。

3.2 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三型”人才。以建筑室内相关专业为例,本科院校培养倾向富有创造和创新性人才为主,大专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实干型人才为主,中专院校则大力发展实干型和动手型人员,形成建筑室内创造设计、技能表现、实干动手的设计施工一条线人才培训培养。沟通与交涉是项目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手绘则是设计、表现、施工之间的语言与润滑剂,利用新技术技能,随时随地无障碍交流,高效处理过程问题,快速传达相互之间的意见与进行完善表现,都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技术提高效率,效率创造财富,技能技术与科技,将一步步改写传统劳作模式。

4 《数字化手绘》新技术课程情景构思

4.1 课程现状及问题

手绘课程室内设计专业已经开设很久,招生大部分以艺术生为主,导致艺术能力较弱和非艺术生在选择室内设计与室內设计相关专业就会感受到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不利于行业从业队伍的壮大及行业能力者的多样性。

很多院校也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依照传统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授课,具有较高的审美及艺术表现要求,就算是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很难在短期一个课程时间内掌握表现到位,并且还需大量的练习。设计装饰行业也兴起很多方案表现类的软件,3DMAX,SketchUp,lumion、酷家乐等能够较为快速的呈现设计方案,导致设计手绘表现显得不那么重要和明显。但任何三维软件都是造型堆砌产生的表现图,原创原想所需耗费的时间及代价相当高,长此以往会让设计变为模型的搬运工,而传统手绘纸质手绘设计又难以达到效果图表现效果,但能将所想所创同步创作于纸笔间。

4.2 新技术技能运用

《数字化手绘》新技术课程可实现教学设计固定端(数绘屏+SketchBook+Photoshop)和实训设计手绘移动端(平板电脑、笔+Procreate)。《数字化手绘》能实现传统手绘表现效果的同时,还能将其转化为数字效果图,利于创作的同时还易于制作和修改,能高效地将设计想法进行创作表现,也利于团队协作及方案交流,弥补了传统手绘的两大缺陷:不易修改、趋近于效果图的展示。固定端和移动端均可实现设计创意手绘表现,但两者在实际运用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及设计需求。固定端:设计方案深化、探讨,手绘效果图;移动端:现场设计交流、出概念方案,手绘效果图。

5 《数字化手绘》新技术课程体系探索

5.1 《数字化手绘》定位

紧密结合设计实践,运用新技术融合项目,提高课程教学与工作环境粘结度,产教融合进课堂,让《数字化手绘》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师和设计行业。

5.1.1 教学目标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室内手绘透视技巧、色彩技巧、软件技巧、实践运用步骤和应用能力,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数字化手绘设备及绘画技巧完成室内设计项目,并通过数字化完成一套完整、深化的方案。并结合数字化设备进行团队之间的设计交流,项目洽谈,工种衔接。掌握结合前后课程,进一步丰富设计能力。

5.1.2 就业和岗位能力定位

设计师助理:能够进行数字化手绘深化表现,根据设计师构思草图进行设计完善和表现;能运用移动端设备进行现场平面绘制和测量;能进行现场空间采样,并就行适当处理。

设计师:能运用数字化手绘设备进行设计推敲,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设计感;能运用移动端设备进行现场创作,快速表现设计想法,与客户进行现场洽谈;能运用设备进行团队交流,统筹设计思路及项目进程。

项目经理、施工员等施工现场岗位:能够掌握移动设备,更加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沟通及现场方案调整,拍摄现有情况后进行设计调整、交流。

5.2 《数字化手绘》内容建设

5.2.1 传统手绘与新技术数字化手绘相结合

数字化手绘虽然不需要很强的美术功底,但需要基本绘画常识及理论,结合传统手绘理论透视及色彩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能在掌握基本软件及设备使用后,快速进行空间创新绘制。新技术在新的表现与新的使用方式方法,但原理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是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取长补短,让新技术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大放光彩。即透视理论+色彩基础+数字化设备+软件的综合运用相结合。

5.2.2 实践导向的数字化手绘新技术课程项目一体化

教学是知识点的传授,实践是知识点的吸收运用,结合室内空间设计手绘表现,融合前后课程设计,将数字化手绘技能运用于实践项目当中,让学生对数字化手绘的高效、便捷,为设计提供辅助有个全面的理解,并对手绘与设计相融,有直观的感受,让灵感溢于创作中,将原创表现在课程中,学习、专业体验、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于一体,数字化手绘既是一门新技术课程,更是一门专业综合体验与提升课程。

《数字化手绘》新技能教学内容(表1)。

5.3 《数字化手绘》量化考核

5.3.1 技术数据化量化考核

综合化教学考核,结合各大教学平台,如超星,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过程考核、教学课堂互动、教学小组交流、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进行时时统计评分,让学生对成绩获得有参与感,并了解个人学习情况。将学生个人学习过程进行量化,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和掌握知识。

5.3.2 A+B模块化考核(表2)

A为课堂综合成绩,包括考勤率、互动率、作业完成率等;B为个性化倾向考核,大专为技能技术培养,学生多能多方位发展固然重要,但在现有课程时间及条件下,很难满足全方位,学生能够针对该课程毕业技能之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创作,就已经能满足市场及个人发展的需求,所以B为针对就是岗位对应本课程专业能力考核。

6 總 结

新旧更替,是不可阻挡和逆行的,顺势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为新技术新技能等“新生”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给新一代莘莘学子以更多实用、好用的技能技巧,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室内设计推荐技术
室内设计中创意思维的运用研究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