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雀栖翠枝花解舞 鹰飞雉跃声息无
——观汪冲云教授花鸟瓷画

2020-12-11汪阳坤李松吟

陶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小鸟陶瓷

汪阳坤,李松吟

(1、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00 2、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

1 出书香门第 扬陶瓷家风

景德镇早年在西方国家视域中,是个从房屋到马路都是瓷器的地方,据景德镇陶瓷大学汪冲云老师说,80 年代有位英国籍外国文教专家凯瑟琳-琼-格德沃特女士(Catherine Jane Godwater),在景德镇执教时和汪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作为瓷都,这样的传言虽有夸张,但也反映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影响之大。汪冲云老师是出生于景德镇的外埠人,父亲是景德镇“昌南九老”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雕塑家张育贤,其随母姓,一直奉职于高校艺术教育,为人简朴率真,亦鲜有人知其身家。汪老师幼年随外婆生活在贵溪塘湾,与伯父、著名画家张炳贤接触,获艺、文熏陶颇多,随后与赴景德镇陶瓷创作的舅公、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彭友善相处半年,在著名画家、师长的耳提面命下,获珍贵厚重艺术熏陶浸润。负笈从学,先后毕业于景德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除习艺父亲、姐姐张吟玲,也游习艺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访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其后多赴各处采风、讲学。汪老师早期主力艺术学术研究,读研期间主研古陶瓷,后致力陶瓷艺术评论,现主要从事艺术理论教学与国画、陶瓷写意画创作。在数十年的艺术学习探索中,他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的艺术表达形式,最终心归写意花鸟,偶涉焦墨山水。多年寒暑磨砺,其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教授,上海南洋高级进修学院客座教授,陶瓷艺术研究研究员,中国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等。2015 年参加景德镇旭日东升文化传播公司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办的“学院符构 上善风物——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佛山)邀请展”、2016 年“学府意境 唯美风物——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等,陶瓷作品“大吉图”、“松鹰图”等被收藏家收藏;作品选入2019 中法、中英文化交流展。2020 年作品入选参加艺术家抗击冠状疫情作品义拍,并录入《瓷援》画册,同年参加景德镇陶瓷大学建校百年庆典艺术家百人集体创作。

《秋实》汪冲云作

《荷塘鸣翠》汪冲云作

《幸福图》汪冲云作

《吉祥图》汪冲云作

2 独坐幽篁乐 静观鸣翠影

景德镇大师名家云集,出生名门的汪老师,由于早期行政工作的忙碌,虽有较好的文学艺术天赋,但花在艺术中的时间并不多。随着工作与生活上与陶瓷的不断接触,他不知不觉还是再次走近艺术、走近陶瓷。他中年发奋,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在陶瓷学院诸多领导、老师们帮助下,对古陶瓷、艺术有了更深的掌握与了解。汪老师沉心花鸟画研究创作,究其原因,有其早年在贵溪塘湾生活经历有关。童年的生活在常人心目中都是难以忘却的人生履历,很多基本是终生存忆。德国诗人席勒就提出过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主张。童年嬉戏、玩乐,无忧无虑,童年的家乡花鸟、虫鱼、石桥,这也成为汪老师创作的主要题材。这些题材真实、朴拙、亲切熟悉,而且前人大家纵墨颇多,汪老师随自己性情,构思新境,略有老瓶新酒、推陈出新之感。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已形成成熟的法则与完整的范式,汪老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也不断揣摩新的效果,传达新的语境话语。他花鸟画中出现较多的题材是松鹰、体量较小鸟雀飞禽,鸡、鱼,尤其小鸡也出现较多,由于向景德镇著名艺术家王隆夫、熊钢如、乐穹老师等大师学习,深受大德影响,常常观摩学习,获益良多。

汪老师花鸟以写意技法为多,鸡的画法以孙奇峰老师为范本,有熊钢如大师绘鸡造型用笔,也有少量写生瓷绘鸡题材作品。早期以绘松鹰居多,其作品鹰造型广借博收,有学习李苦禅的笔墨,有观摩潘天寿的,更有参考黄胄的。绘制有水墨,有碳条、有速写,也有国画。汪老师因教学需要,会根据笔墨与造型需要,不拘一格,从不介意艺术形式,也不介意绘画材料及技法。其作品效果较好时多在其写生创作作品,这时的作品充满自信与笔力张扬的力量,也是汪老师内心情感充盈与愿望借艺术得以慰藉的快乐状态。汪老师画鸡,倾心于母鸡与小鸡,不知是否是汪老师研习古瓷时对成化皇帝的鸡缸杯情节,还是也钟情于宋代《子母鸡图》?但母鸡造型敦厚与满身丰羽却不张扬,加上国画笔墨的渲染或青花的胎体漫浸,是否是艺术家某种心境的拓衍?水墨或写意中国画的一种境界,陶瓷青花的恒久魅力应该就在这里,汪老师艺术理想追求的也是这种境界。小鸡造型上,汪老师多学自其父张育贤大师,其姐张吟玲大师也多画小鸡,但工笔技法居多,汪老师画小鸡后多习自国内画家赏竹等。

3 晓来鸣枝啭清丽 君临文房缀画心

国画小鸟南北画风不同,汪老师瓷画中小鸟形象渐多,从荷叶翠鸟到山雀,每每出现在汪老师笔下。如果说鸡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那么雀则是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见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山雀所在一定是环境优美,生态美好的地方。国画家尤其喜好景中点雀,画面有动有静,使观者心境尤佳。汪老师对山雀作了详细的研究,从种类到造型、生活习性,将画鸡的笔墨与山雀加以对比,思考探索如何最佳展示山雀的娇小和灵动,体现人的情怀与思想。汪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访学时,就深研张立辰及其弟子画风,临摹学习山雀野逸神态。为了将雀与花鸟绘画领悟透彻,其旁征博学,汲取诸般艺术形式嘉佐,访学期间观临学习陈平教授现场山水示范,研摩张汀枯笔山水,日复一日,也有所获。汪老师转益多师,旁学博引,意图自成一体,假传统文人画营养,充盈拓展自身学院派艺术创作。

陶瓷写意花鸟画可以借鉴中国画笔墨技法与范式,汪老师多画中国画,大师们经常提到要不惜“废画三千”,陆军教授、李菊生教授也多次指导汪老师绘画艺术时说过,“多画,要多画!”景德镇陶瓷大学吕金泉教授劝汪老师对一个题材多练习、多画,这样才能谙熟于胸,做到机枢自运。在亦师亦友大德们指导帮助下,汪老师多深研花鸟题材,从英姿飒爽、振翅高翔的鹰,到藩篱争食的小鸡,甚至狡佶灵动的鼠,酣畅潜游的白条鱼,都是汪老师笔下生机。中国画笔意讲究生动自然,要求画家通过笔墨,瓷画家通过釉料将大自然的物象重新再现出来,让艺术家的意识与情感得以表达宣泄。小鸟是大自然森林中的精灵,为了画好小鸟,充分展示小鸟的神,汪老师大量学习揣摩名家笔意笔法,景德镇王隆夫、曾维开大师的八哥,陈军大师的小鸟,广西艺术学院孙奇峰、黄忠耿教授、邓远坡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田源老师的花鸟画,都是汪老师学以体悟的榜样。小鸟看似娇小,但五脏俱全,其种类繁多,习性造型差异颇大,要绘制完善,却也不易。汪老师认真听取父亲张育贤大师的教诲,严格思考把握小鸟生活习性与造型结构,色彩规律。在画面布局上也十分注意小鸟与背景环境的布置安排,各种小鸟生活习性迥异,不可同置同搁,千人一面。主体与背景笔墨技法也适当区分,小工兼写,或加大笔渲染,总之实现浓淡相宜,工写结合的效果。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画家文同《早晴至报恩山寺》描绘了一幅山林水泊的美丽画面。作为学院派艺术家的一员,汪老师身在高校艺术教学一线,深感肩上重担与责任。在传统与现当代、西方与东方,写实与写意,甚至艺术的表达话语上都客观存在些问题与争议。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尹吉男教授的弟子,导师“敏感而又冷静的艺评家”的思想,也让汪老师对这些艺术界观点采取冷静客观甚至中庸的态度观望。艺术形式多样,创作理念相左或相似,都是情理之事。但艺术家可以在相同命题下表达展示不同的画风。为应同文同的诗句,汪老师曾尝试以国画形式创作过一幅该诗意画作,松枝耸然,野雉斜飞,妙趣颇多,可谓佳作。汪老师还创作过一幅芭蕉绿荫八哥瓷板画,画面清雅娴静,体现出画家内心的由躁动的外界到内心的淡然、归闲。花鸟只是绘画语言,思想或艺术理念才是艺术意义根本。画由心声,汪老师对历史上文人画尤为推崇,其身居学院,亦无暇观照是否隶属何门何派,但高校、院所也有实力将历史文人画推进、变革、延续成新文人画学院派。汪老师只是朝着这个方向或未定点努力着。

4 中年习艺 终有所成

汪老师本科外语专业,中年觉悟,重返考场学堂,艺道转轨,旨在完塑人生。其早年运笔,初现才华,但随大流奔赴高考赴学业,后执着艺术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探索。由于艺术理论知识扎实,对艺术体会深刻、思索良多,为其今日陶瓷艺术创作打下较好基础。父亲在耄耋之年不忘教导,父子也常常秉烛论艺,互通有无,各抒己见。汪老师不拘一家门户之见,广学多思,形成其自成特色艺术风格与创作习惯。其写意花鸟不拘釉上釉下,随器型而设画面造型,尽量实现画面与器物造型的统一。随型赋彩,广为涉略,不舍重心,写意花鸟绘画系其主攻。绘画笔触挥洒自然,画面与造型浑然一体,主题创作充分体现灵动,读者能在观赏瓷画时甚至能忽略掉画家的笔触,能直接进入陶瓷材质之美与画面意境之中,中国古代文人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绘画新局面、新格局,汪老师想做的就是将其继承发扬成为新学院派新风采,这就是汪老师写意绘画追求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景德镇小鸟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小鸟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