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石窟造像研究

2020-12-11刘春霞

陶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石窟菩萨思维

刘春霞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湘潭,411201)

石窟是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古人在依山傍水,邻近城市,利于礼拜的清静之处,寻找自然形成的断崖,因地制宜地开凿石窟,崖壁旁边一些小洞窟,是僧人居住的僧房,整个建筑群有讲经,说法,修行,集会,生活等空间 (图1) ,石窟群具有集壁画、雕塑、建筑、历史于一体的功能,相当于地面上的大型寺院。

我们今天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四大石窟全部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列代均有修缮、新增。四大石窟石质迥异,莫高窟是砾岩,云岗是细砂岩,龙门是碳酸盐岩,麦积山是砂岩,大部分石窟石质易碎而且粗糙,于是在不利雕刻的岩层上,工匠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绘制壁画前先用泥敷在石壁上,将凹凸不平、剥落、易散的墙面覆盖住,待干后刷白粉铺底,再沥粉贴金,设色彩绘;制作圆雕则用泥敷在木胎上,用草杆麦秸混合细泥塑造体积和细节,待泥胎完全干燥后,罩漆加以密封并贴上布片,刷上一层腻子进行打磨刻画,最后再在塑像上进行彩绘,这种方法使壁画能绘出宏伟又精细的场面,使雕塑达到一个高端的水平,从而制作出精美绝仑的造像。

匠人们在制作佛像时,参考的住住是内心向住的形像,常见佛陀形像似童子,菩萨形像似少女,正是人们心中善与美在造像上的反映。就像这尊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北魏坐佛像(图2),位于莫高窟第259窟,坐佛高0.92米,波发高髻,弯眉细目,鼻翼小巧,嘴角微翘,面如少女;佛像两肩圆润,衣服上阴刻仿印度犍陀罗的U形花纹,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在方形须弥座上;因石质不适合雕刻,造像以泥塑形式呈现,主尊表面作丰富的彩绘,与绚丽的壁画交相辉映,热烈庄严的背光,配合柔和的面部表情,一动一静,令观者不由自主地集中目光,笼罩在一种世俗化关怀的温馨基调中,这尊佛像在不违背造像量度的基础上,塑造了平易近人的形象,细腻而富有血肉感。这一时期的造像大都带有微笑的表情,就像佛陀内心慈悲而散发出的圆满快乐,又像修行者达到至高境界时,突然顿悟、油然而生欢喜的瞬间。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类造像形式给人无限慰藉的力量,符合贫困痛苦中寻求安宁的人民的愿望,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比庄严肃穆的形像易于传播,也更世俗化、人性化。

在南北朝,文人士大夫善思辨,崇尚清谈,思维菩萨则是对应这一社会风气创造出的造像。思维菩萨是中国独创的造像,从十六国到北齐、北周的石窟一直广为制作,以南北朝为最盛,进入隋唐后逐渐消失,思维菩萨造像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之前,作为悉达多太子思考人生疾苦,冥想世间至理,最后悟道的姿态。造像形式一般为面部清瘦俊美,比例适中,鼻梁修直与额头相连,颇有瘦骨清相;左腿自然下垂、左手垂放于腿上,作半跏坐姿,右手屈肘撑在右腿上,托着下巴,头向右倾斜,双目微合作沉思状,所以称为“思惟像。”

图1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外景

图2 禅定佛像

思维菩萨造像典型的标志就是单手支颐,下身交脚或右脚搭于左腿上,呈半跏坐;裙裾层次清晰,既富于变化又舒畅自然,褒衣博带,呈现出时代的特征;姿态优美,神情恬静,具有亲和力,是辨识度很高的经典样式。如这尊现藏于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的思维菩萨像(图3),是北齐造像的精品。美丽的思维菩萨坐在龙华树下,头戴高冠,身形清秀,肌体圆润。右手托腮,身体略微前倾,作思维状;造像以龙华树干为身光,以树冠为头光,叶纹呈扇形铺开,层次分明且富有装饰趣味。造像以简练的雕刻手法,塑造出引人入胜的杰作。

图3 弥勒思维半跏像

北朝时期石窟有较多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组像形式,造像以成组形式出现时称为一铺或一龛,最常见的是华严三圣,即由释迦摩尼佛及两位胁侍菩萨,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构成的;或由阿弥陀佛及两位胁侍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构成的西方三圣。这种造像形式其中央是佛陀主尊像,主尊跏趺坐或垂足而坐或站立,左右依次立有二弟子,二菩萨和天王,造像数量依规模大小可以灵活增减,一铺三尊内运用一个共同的装饰主题,在壁画、背光、高低浮雕和线刻的烘托下显得宏大绚丽,这种布局在外来的佛教造像形式上加入了中原式样,组合的形式有较强的对称稳定性,能不断加深主旋律并渲染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因依壁而造,北朝石窟造像较重视头光和身光以及背屏装饰,图案主要有火焰纹、飞天纹、千佛纹和莲花纹等,这些装饰纹样既吸取了外来佛教造像的艺术模式,又融合了本土图案中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北朝造像独有的风格。一般情况下,佛陀有头光和身光,菩萨只有头光,罗汉弟子没有背光,护法明王背饰火焰类装饰,但北朝石窟造像则常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进行变化;如这尊于1996 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址出土的石灰岩彩绘立佛(图4),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圆形头光内层刻莲花纹,中刻数重同心圆,外层饰以一圈阳刻坐佛,头光比例和谐,用线细腻,整个造像气度雍容,体量饱满,虽受风化侵蚀而多处剥落,却因岁月的沉淀更加生动;另外这尊石灰岩弥勒佛三尊像(图5),主佛表情慈祥,左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结与愿印,右手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结施无畏印,表现出普渡众生之态;左右胁侍菩萨轻盈立于莲花上,用浅浮雕的手法用以装饰大背光;上方的飞天化作热烈的火焰,是飞天纹和火焰纹的大胆结合,火焰在佛教中有吉祥清净的含义,令观者心理有一种向上的升华感;此造像在雕刻技法上同时运用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艺术,整体用异常富丽堂皇的背景和飘逸随性的装饰线条,从平面到立体,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地烘托出主佛的平静庄严,显得震撼人心。

图4 佛立像

图5 弥勒佛三尊像

北朝的造像艺术在文化上,吸收各种外来宗教和文明的精华,慢慢加入了自己的人文、世俗化等元素,多种艺术形式和思想在北朝时期开始融会贯通;在技艺上沿续了秦汉时期造像技术的优良传统,扬弃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和波斯艺术等造像方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风格,为后世的艺术风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石窟造像完成了从西方到中国的融合。

猜你喜欢

石窟菩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壁画性质初探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风华绝代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