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新贫困为何而贫

2020-12-10肖婷婷

华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病医疗保障贫困人口

肖婷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贫困总体上经历了从社会成员普遍贫困到贫富差距扩大,从农村贫困突出到城市贫困突显,从绝对贫困为主到相对贫困为主,从分割性贫困到转型性贫困,从暂时性贫困到持续性贫困的转变。

也可以说,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经历了由个体归因性贫困到社会归因性贫困的这样一个过程转变。

社会转型,失业者致贫

1978年,改革开放为中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也为中国的体制变迁埋下了伏笔。

建国后,我们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高福利”的制度安排。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制度的形式对职工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各方面的待遇作了详细的规定,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保障形式。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就业、福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终身雇佣式的就业被合同就业所取代,国家和单位统包式的福利保障被社会化的保障所替代。

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上的变革,而是牵涉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

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说,从传统的国家荫护到完全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有一个阵痛的转变过程和结果——企业的破产,兼并,职工的下岗,分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遍及中国城镇的突发性、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伴随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城市下岗职工构成了城市贫困的“主力军”。

原来在天津市河西区同乐食品厂干装卸的工人华延友就是这种情况。他因工伤损伤了颈椎,由于当时厂里怕出工伤会影响全厂的奖金,于是厂里没有报工伤,而是把他送到了医院治疗,后来厂里拿不出钱,他只能回家养病。企业改制时,厂里给他补偿了7000元就不再管了。由于颈椎的伤势严重,后来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着妻子开间小理发店勉强度日。

因病致贫,花光毕生积蓄

有人说,医疗、房产、教育,是中国人最关心的。房子可以努力奋斗,暂时买不起可以租;教育可以量力而行,在能负担的维度中给孩子最好的。可是,那场生不起的病,正在毁掉很多奋斗在路上的中国家庭。

2016年六一儿童节,南京玄武公安分局梅园新村警务服务站接到辖区一超市报警,称抓到一名小偷。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小偷是一名女性。对该女子进行搜查后,民警在她身上搜出了被盗的一点杂粮、一个鸡腿。而检查到腰部时,则发现了两本儿童读物。细问之下,这个小偷母亲的双胞胎女儿都患有肾病,一个孩子的六一儿童节愿望是吃个鸡腿,但母亲兜里只有5元钱……

“偷鸡腿妈妈”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这个心酸的故事背后的真相是,这位80后妈妈因为给女儿治病花光积蓄并欠下债务,暂时依靠废品收购站的工作支撑生活,且常因陪伴女儿就医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和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一份“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令中国网民大有感触,由此引发社会对“因病致贫”现象的感慨和无奈。

8岁丧父的范浩然似乎多了一分幸运。年纪轻轻的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需要人工置换髋关节,家里拿不出钱给他治病,结果他在床上躺了近3年。两年后,在上海市民帮扶资金会出资8万元的帮扶下,范浩然成功做了手术,服务中心还补助了1万元用于营养补贴,他后来能独自站立了。

怕得病的不仅仅是低收入群体。有部分患大病的居民在患病前家庭收入和经济条件都在中等水平,本人也都享受医保,但患上大病后,这些小康之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的一夜返贫,有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生了大病,没想到报销后自己只花很少的钱;得了慢性病,今年慢病药品门诊也能报销;肾衰竭需要长期血透,经过医疗救助后,钱花得少了,全家有了希望……近年来,随着各地医保扶贫政策落地,让更多患大病、慢病、重病的贫困人口不再发愁。

这一良好局面,源于基本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医疗需求进行特殊保障和倾斜支持。为避免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2018年10月我国出台《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等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工作提出解决方案。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99.8%,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超过80%。2018年“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州”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6.3万人,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09.3万人。

实现精准脱贫需要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家庭在扣除基本生活费后,医疗支出超过剩余收入的40%,就属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据测算,我国的“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大体上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超过这个支出水平的人群属于大病人群。在这些人群中,又区分大病患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他们当中一些人是因为长期缺医少药、饱受困扰导致身体积弱继而带来家庭贫困,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患先天性疾病长期拖累而导致家庭贫弱,如何对他们进行精准施策以及建立长期慢性病的管理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有了良好开头,接下来需要更精确地瞄准贫困人口需求,结合个体、家庭、当地实际,建立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并与健康扶贫相结合,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可及性,让贫困人口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始终关注贫困群体,保障人人都能享有健康,是中国打造这张世界最大医疗保障网的出发点和重要使命。消除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才能让保障网越织越密,稳稳地托起每个人的健康中国梦。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搜狐网《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大病医疗保障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