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0-12-10金玲吉余峰

时代金融 2020年30期
关键词:脱实向虚虚拟经济VAR模型

金玲 吉余峰

摘要:社会资本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商业银行信贷作为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信贷结构扩张却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有种种不相适应的情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体经济信贷与虚拟经济信贷结构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合理的银行信贷配置阻碍经济的增长,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向虚拟经济的信贷对实体经济增长贡献小,不稳定且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脱实向虚;VAR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多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主张陆续出台。纵观世界金融的发展历史可知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得以构建的基础。金融若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现阶段我国以金融业、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发展火热,这与以农业、工业为命脉的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形成对比。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然是大多数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信贷规模持续扩张,但是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旧突出,实体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二、文献回顾

已有文献多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区域结构、期限结构、融资企业所有制结构展开分析。李锦玲等(2011)研究发现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地区而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信用的依赖程度较高。李炳和袁威(2015)将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之比作为信贷期限结构的变量,发现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生存量有较弱的负向机理性作用。叶宁华和包群(2013)通过生存分析模型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企业生存有正向的影响,银行信贷的投放存在所有制歧视,民营企业信贷的效率高于国有企业。

三、理论分析

我国经济按照财富创造方式不同可以分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而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了实体经济融资能力,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不能忽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把整个经济系统按照创造财富方式不同划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根据两大经济部门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需求不同,可以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进行有效的区分。

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适应,总的信贷资金能够在两部分经济中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发挥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实体经济增长。从金融业来看,将充分发挥其资金支持、资源配置、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实体企业除了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来融资外,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满足低成本资金需求。从房地产业来看,发挥房住不炒功能,房地产业将带动相关建筑业、服务业发展,刺激消费,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循环发展。因此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时,商业银行信贷既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也有助于提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但是,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适应,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信贷资金流向“脱实向虚”,将进一步加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从而造成信贷资金“脱实向虚”与经济“虚实背离”现象循环加剧。实体经济主要受制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具有价格相对稳定和周期较长的特征,其资金需求弹性较小。虚拟经济则很容易受到资金驱动,其价格波动较大,且上涨和下跌的周期相对较短,很容易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部循环。所以,随着虚拟经济繁荣和虚拟经济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其对资金供需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房地产业来看,房地产业的高泡沫性绑架了经济,但是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又使得资金不断流入,从而加剧了泡沫。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的高收益与实体产业产出的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导致做实业的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了金融业,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不景气,持续低迷。因此信贷资金的“脱实向虚”加剧虚拟经济的泡沫,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扰乱实体经济运行秩序。;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银行信贷配置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若能合理地分配信贷资金,引导资金流向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盈利空间大,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业和部门,必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良性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获得的信贷远大于以工业和农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信贷,但是也看到我国近几年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对于金融信贷的控制,使虚拟经济信贷增长有所减缓,但是结构性不平衡依然存在。

四、银行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9年季度数据,用LGDP表示实体经济总量、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衡量银行信贷农业流向LAC、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表示银行信贷工业流向LIC、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乘以银行同业债权与总债权的比值表示银行信贷金融业流向LFC、房地产贷款余额表示银行信贷房地产信贷流向LEC,构建VAR模型实证研究银行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

(一)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模型变量原数据LGDP和LIC无法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原数据不平稳。原数据一阶差分LAC、LFC、LIC和LGDP可以通過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LEC可以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序列平稳服从I(1)过程。

原假设为不存协整关系和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时,统计量都大于5%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至多存在三个协整关系时,统计量小于5%临界值,接受原假设。因此可知五个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在1%显著性水平下LFC、LAC、LIC是LGDP的Granger原因,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EC是LGDP的Granger原因。说明商业银行信贷流向可以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长进行解释。

(二)脉冲响应分析

信贷流向与实体经济增长VAR模型单位根均在单位圆内,因此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信贷流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各期影响与动态作用。

在实体经济中,LAC与LGDP在前两期是负方向变化,在第二期负向冲击最大,第三期到第七期是正向变化,在第四期正向冲击最大,后逐渐收敛,说明由于农业的周期性短期对于实体经济具有抑制作用;LIC与LGDP在前五期是正向变化,且在第二期正向冲击最大,后虽然有负向变化但是力度远小于正向变化说明我国对于工业信贷的增加可以直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总的来看,我国对于实体经济部门信贷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在虚拟经济中,LFC和LGDP在第二期和第四期负向变化,在第三期和第五期及其之后成正向变化,说明金融业信贷的增加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冲击的不稳定性;LEC和LGDP在前五期是负向变化并且在第四期最大,但是冲击力度远小于其他行业,第五期之后保持正向冲击并不断收敛,说明房地产信贷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作用小。总的来看,虚拟经济信贷增加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贡献小、不稳定且具有抑制作用。

(三)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各个变量冲击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解释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进行方差分解。各信贷流向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排名依次为:金融业信贷>工业信贷>农业信贷>房地产业信贷。实体经济增长自身对于波动的解释下降到50%,金融业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波动的解释稳定在23%,工业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波动的解释稳定在14%,农业信贷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解释稳定在8%,而房地产业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波动的解释不到4%。信贷的持续扩张,金融体系内部信贷不断增加导致其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解释力度最高,另外我国近年来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房地产业受到压缩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解释度最低。

五、结论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流向与实体经济增长的模型测算与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信贷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金融业信贷对于经济增长最为显著,但是冲击方向与实体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一致,抑制作用明显。以农业和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信贷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工业最为显著,前期与实体经济增长保持正向反应。目前我国商业信贷对于虚拟经济的流向远大于对于实体经济的流向,信贷结构继续恶化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应推进差别化信贷政策,合理引导信贷流向,调整信贷结构。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工业重要性的强调,可提高对实体部门的最高放贷额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从而促进工业升级。其次,有效管控银行业风险,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实基础,不断完善银行业审慎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强化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督促银行业在防范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创新推进实体经济升级,提高实体企业投资价值,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企业更具有发展情景。

参考文献:

[1]李锦玲,李延喜,栾庆伟.银行信贷资金的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03):93-97.

[2]李炳,袁威.货币信贷结构对宏观经济的机理性影响——兼对“中国货币迷失之谜”的再解释[J].金融研究,2015,000(011):33-46.

[3]葉宁华,包群.信贷配给、所有制差异与企业存活期限[J].金融研究,2013,000(012):140-153.

[4]武文静,周晓唯.过度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例证分析[J].理论月刊,2017(05):121-125.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脱实向虚虚拟经济VAR模型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防止市场资金“脱实向虚”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警惕房地产加剧中国经济“脱实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