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的康复效果评价

2020-12-10肖玉兰齐科雷苏宏伟王倩闫国荣陈桂林

河北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胃癌

肖玉兰 齐科雷 苏宏伟 王倩 闫国荣 陈桂林

胃癌全麻术后患者多出现功能消化不良、呕吐、呃逆、腹胀、肠麻痹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可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不利于术后康复。而临床上利用传统的心理疏导、中医针灸、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等措施,疗效不佳[1]。近年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推广,控制术后住院期患者功能紊乱症状成为术后快速康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体外胃肠治疗作为一种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的新方法,已开始被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和改善胃肠动力。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40余万人,老年患者占其中较高比例。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弱,共患病多,耐受性差,其术后康复能力较其他人群低下[3]。目前针对老年胃癌患者,探讨其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的临床康复效果的报道笔者尚鲜见,为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析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康复的影响作用与特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二科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05例年龄≥60岁胃癌患者,排除有腹部手术史、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放化疗治疗史、合并肿瘤远处转移、术后发生出血、梗阻、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0),均知情同意。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是否有其他并发症、胃癌病理类型、ASA分级、TNM分期、手术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情况可比性分析 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所有患者进行以下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主要通过护士给予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围手术期常伴有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其沟通交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释术后的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及恢复情况,减轻其心理压力,纠正其不良情绪[3]。②功能锻炼:责任护士每隔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一次,鼓励患者做到有效咳嗽,常翻身、早期活动利于胃肠平滑肌蠕动功能恢复,尽快排除胃肠道的气体,减轻腹胀。术后6 h后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改善腹胀症状。③保持引流管通畅:责任护士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并固定好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④根据术后患者病情,术后第一天根据医嘱进行空肠管鼻饲,泵入糖盐水30 ml/h,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以免加重腹胀,术后第二天如无不适,鼻饲泵入营养液40 ml~50 ml/h,随时观察患者情况。⑤胃肠减压护理:a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每间隔 4~6 h用0.9%氯化钠或5%碳酸氢钠10~20 ml进行冲洗,避免出现堵塞;b每日胃肠减压引流液大于100 ml时将引流液清理,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质、色;c防止胃肠减压管脱落。每日观察患者胃管外置胃管长度并记录;d长期带胃管会引起患者口腔、咽喉部不适,易引起黏膜损伤。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并指导患者多次漱口,保持口腔内清洁,及时发现黏膜损伤等,如有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2 分组护理:2组在完成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本组的护理措施。①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胃肠胀气、呕吐、呃逆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遵医嘱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可采用新斯的明10 mg足三里穴位注射。半小时后询问患者,腹胀减轻不明显,嘱患者在床上勤翻身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②试验组:采用体外胃肠治疗仪进行全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胃肠起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节律活动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模拟正常的胃肠生物电信号,选择适宜的起搏参数,通过体表贴敷电极,贴敷在双下肢足三里穴位处,使其产生“跟随谐振”效应,从而纠正异常的胃肠电节律。③使用重庆腾跃生产的CGP-Ⅲ型号体外胃肠治疗仪。操作步骤如下:a打开电源开关,设置治疗时间(默认为40 min)。b选择胃模式或肠模式,采用默认治疗频率。c黏贴电极片,按下胃肠运行和穴位运行。d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节胃肠强度、音频强度和穴位强度旋钮。e到设定时间后主机自动停止,取下电极片,关掉电源。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由责任护士根据主治医生每日检查结果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状况。目前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定义尚不统一,一般设定为术后第1~2天,活动量>10 m[4]。多数文献认为可根据不同疾病及病情程度,定义可做弹性调整。本研究将早期下床活动定义为术后24 h内,离床活动距离≥10 m。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定义为从麻醉拔管时起至完成第一次下床活动间隔的时长。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历档案提取信息。(3)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历档案,提取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信息。

2 结果

2.1 2组胃肠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麻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9.56±4.18)h和(18.30±4.53)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70±5.03)h和(26.10±6.03)h,首次进食时间(4.16±1.58)d和(5.49±1.25)d,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20±1.28)d和(2.80±1.17)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胃肠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状况比较 对照组完成早期下床活动者20例,试验组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早期下床活动状况比较

2.3 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快速康复理念兴起,传统的肿瘤康复护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快速康复方案的良好的临床获益以及低损害的优势,虽显示出良好的实施应用前景。老年肿瘤患者特有的生理心理状况,加之受肿瘤、手术的影响,使得该人群术后快速康复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6],而目前国内尚缺少对该人群的独立研究。

3.1 胃肠功能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体外胃肠治疗的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前者由(18.30±4.53)h缩短为(9.56±4.18)h,后者由(26.10±6.03)h缩短为(15.70±5.03)h;同时,首次进食时间由(5.49±1.25)d缩短为(4.16±1.58)d,首次排便时间由(2.80±1.17)d缩短为(2.20±1.28)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全麻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利用体外胃肠治疗仪,可于术后第2天即对老年患者进行体外胃肠治疗,通过模拟正常的胃肠生物电信号,纠正老年患者异常的电节律,恢复其胃肠节律性收缩及推进运动。有研究也发现,胃肠功能得到改善后,患者进食增加肠道内容物,可进一步提升胃肠道蠕动功能和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更具有恢复生理功能,减少腹泻、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的效用[7,8]。

3.2 早期下床活动效果 早期下床活动,不仅是胃癌术后核心护理措施之一,而且也是评价患者快速康复效果的关键指标。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其胃肠、呼吸、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加快机体麻醉代谢,减少肌肉丢失,而且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量也可随之减轻。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完成率为54.0%,显著高于对照组(36.4%);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缩短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即由(36.86±17.40)h下降为(30.52±14.66)h,而同时增加了首次下床活动距离,即由(11.85±12.91)m延长至(13.13±9.74)m。体外胃肠起搏治疗促进术后住院期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等症状改善,早期恢复患者正常口服饮食,改善术后不良体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念,增加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能性[9]。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老年胃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增加趋势,早期活动完成率呈下降趋势[10]。本研究提示,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于老年胃癌患者全麻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加速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的康复进度,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实际应用效力高。该结论与王梅[4]的研究结果相同。

3.3 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平均由(22.20±1.71)d减少为(17.10±2.78)d。研究认为,患者术后无法早期下床活动,将直接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本次针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研究结果支持该结论。在医疗费用支出方面,采用体外胃肠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由(41 116.50±652.12)元减少至(39 836.21±648.30)元,P<0.05,显著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有研究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11-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本次研究认为,采用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全麻术后住院期胃肠功能恢复、早期下床活动等具有快速康复的效果,并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成本效益产出良好,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可能会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倚,如仅从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研究对象,部分信息收集采取研究对象自我报告方式,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评价未同时纳入生活质量等主观评价指标等[12,13],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改进。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胃癌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空腹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