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蓝光与丹参酮综合疗法对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疗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12-10李彤张妍程巍巍

河北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丹参酮痤疮蓝光

李彤 张妍 程巍巍

寻常型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人群,且多发于面部,其次为胸背部以及肩部,大部分患者均合并皮脂腺分泌,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粉刺,结节,表浅脓疱,瘢痕以及炎性丘疹等,对患者的外貌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2]。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生素,雌激素,维甲酸类以及抗雄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上述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丹参酮主要活性成分为隐丹参酮,属于二萜醌类化合物之一,可有效杀灭痤疮杆菌,清除炎性反应[3]。且随着近年来物理疗法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红蓝光可通过光动力学反应原理,继而发挥治疗的目的,且具有起效迅速以及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4],已受到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红蓝光与丹参酮综合疗法对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疗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信封法将其等分成综合组及丹参酮组,每组45例。综合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31岁,平均年龄(24.28±3.2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14±0.23)年;病情严重程度:Ⅰ度10例,Ⅱ度9例,Ⅲ度16例,Ⅳ度10例;文化程度:初中或初中以下19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6例。丹参酮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9~30岁,平均年龄(24.32±3.2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16±0.24)年;病情严重程度:Ⅰ度11例,Ⅱ度9例,Ⅲ度15例,Ⅳ度10例;文化程度:初中或初中以下18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7例。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受试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批于医院伦理委员会。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受试者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入院前30 d并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2)其他类型痤疮者;(3)意识障碍或合并精神疾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研究途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丹参酮组实施丹参酮治疗,即予以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0 g/次,3次/d,连续治疗4周。综合组予以红蓝光与丹参酮综合疗法治疗,其中丹参酮治疗方式和丹参酮组一致。同时,采用红蓝光治疗仪(购自美国欧美娜Ominlux)进行治疗,以LED作为光源,以126 J/cm2为红光能量密度,以633 nm为波长。以48 J/cm2为蓝光能力密度,以420 nm为蓝光波长。告知患者佩戴防护眼镜,保持和面部的距离在2~5 cm,20 min/次,2次/周。首次红光,第2次蓝光,交替治疗,光照间隔>2 d。连续治疗4周。

1.3.2 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前1 d以及治疗后4周采集所有受试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8 cm为离心半径,进行时长为10 min的3 000 r/min离心处理。获取血清保存在-80℃冰箱中备用。

1.4 评价指标

1.4.1 疗效判定标准[6]:①痊愈:各项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各项症状显著好转;③好转:各项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不明显;④无效:各项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将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记作总有效率。

1.4.2 炎性因子水平:炎性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方式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具体操作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完成。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时间为治疗前1 d及治疗4周后。

1.4.4 不良反应:主要涵盖局部脱皮、局部发红以及面部红斑烧灼感。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丹参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45,例(%)

2.2 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综合组和丹参酮组血清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综合组血清IL-1β、IL-6水平均低于丹参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2组不良反应评价 综合组及丹参酮组在局部脱皮、局部发红以及面部红斑烧灼感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病程往往易反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极大的影响,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全世

表2 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比较

表4 2组不良反应评价 n=45,例(%)

界范围内约有10%的人口伴有寻常型痤疮,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寻常型痤疮的发病率正呈持续增长趋势[7,8]。由于该病的治疗疗程较长,常规药物治疗极易出现耐药性以及一系列毒副作用,由此可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显得尤为重要。丹参酮胶囊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功效,尤其是对痤疮分歧杆菌、红色毛发癣菌以及棒状杆菌等均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于痤疮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11]。物理疗法是近年来所发展的有效治疗寻常型痤疮手段,主要涵盖机械处理、激光、光疗以及冷冻等,不同的治疗手段各有优劣。且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12-14]。

综上所述,红蓝光与丹参酮综合疗法应用于寻常型痤疮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佳,有效下调血清炎性因子,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和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猜你喜欢

丹参酮痤疮蓝光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蓝光特别推荐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