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唱歌”的星

2020-12-10宋媛媛

科学大众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子星脉冲星射电

□文/宋媛媛

脉冲星想象图 供图/锐景创意

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寄给本科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显得非常独特,因为里面还有一组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录取通知书中附赠了一张特殊的黑胶光盘,刻录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通过中国天眼(FAST)捕获的15颗脉冲星信号,这些信号在经过小限度处理后,以音频的形式呈现。

仔细听,这些声音有的像是汽船正在鸣笛离港、草原上的牧民打马而过,有的像是心脏跳动的声音、雨声、手持烟花燃放时发出的声音……

大家一定很好奇吧,脉冲星究竟是什么样的星,它们为什么能发出“声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神奇的脉冲星。

宇宙中的“小绿人”

脉冲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摸摸自己的脉搏或者心脏,它们都在稳定、规律、有节奏地跳动,这就是一种脉冲信号,我们用手就能感受到。宇宙中有一种星星也能发出规律的、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它们就是脉冲星。

脉冲星无法被肉眼观测,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关于脉冲星的探测和研究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脉冲星才首次被探测到,它的探测离不开一种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先用于战争的大量武器装备纷纷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科学家非常聪明地对它们进行改造,应用到科学研究的领域,其中雷达、无线电等就被用到射电望远镜上,从此开启了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那么,什么是射电呢?宇宙中的天体会发出各个波段的信号,有可见光、无线电、红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我们常见的光学望远镜只能接收可见光波段的信号,射电望远镜能接收无线电波的信号,除此之外,还有红外线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等。通过不同波段的探测,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广阔宇宙,很多新发现相继出现,脉冲星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67年,看看脉冲星是如何被发现的吧!

1967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安东尼·休伊什教授和他的学生乔瑟琳·贝尔正在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相关的探测和研究。射电望远镜接收的信号以信号波的形式被记录在纸上,图案很像心电图,每天的记录纸带长达30米!24岁的贝尔负责将这些“心电图”进行分析和处理,面对烦琐的工作,贝尔展现了非凡的耐心和细心。终于,她的辛苦付出有了丰厚的回报。一天,贝尔在冗长的记录中发现了一段很规律的脉冲信号,每隔1.337秒重复一次!这样快速而有规律的信号不像是一个星体发出的,难道是外星人在向地球发射信号吗?

当时英国有一本非常热销的关于外星人的科幻小说,书中出现的外星人通体为绿色,所以这个脉冲信号被称为LGM(Little Green Men)1,即小绿人1号。在与导师休伊什商量之后,贝尔继续进行观测。到了11月,贝尔又发现了3个与之前相似的脉冲信号,而且是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它们被称为LGM2、LGM3、LGM4,即小绿人2号、小绿人3号、小绿人4号。这真的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吗?贝尔和导师休伊什基本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外星人不可能在4个相距非常遥远的位置纷纷向地球发信号,所以这很可能是一种前所未见的、会发出脉冲信号的天体,他们就将这类天体命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的发现在天文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类新天体被发现了,很多天文学家开始对脉冲星进行探测和研究。贝尔的导师休伊什因此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遗憾的是,脉冲星的第一发现者贝尔却未获奖,这在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人们却记住了这位认真执着、细心敏锐的科学家贝尔女士。

会“唱歌”的中子星

这个会发出规律信号的脉冲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脉冲星其实就是会发出脉冲信号的中子星!

中子星是一种高度致密的天体,1立方厘米的体积上能有重达10亿吨的物质!我们地球上没有这样高密度的物质。一个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的中子星,质量却能达到太阳的2倍!其实,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老年阶段,当一颗恒星走完它的“中年期”后,先会急剧膨胀形成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再急剧坍缩,最终会根据质量大小,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乔瑟琳·贝尔

快速旋转的脉冲星

中子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转非常快。恒星在急剧坍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直径快速变小,自转会不断加快,形成极快的转速。这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旋转时会收紧双臂,能让旋转速度加快一样。

那么,中子星是如何发出脉冲信号而成为脉冲星的呢?

在坍缩的过程中,中子星原有的磁场被压缩,变得高度密集,形成非常强大的磁场,强度是太阳磁场的几千亿至上万亿倍!真是超级强的磁场!在中子星极快速旋转时,它的磁场就会发出束状的辐射,形成的效果就像海上旋转的灯塔一样。如果我们的地球正好处在束状辐射扫过的区域,就有可能通过射电望远镜接收到脉冲信号。由此可见,脉冲星本质就是中子星,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会发出脉冲信号。

那么,文章开头提到的脉冲星“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并不是它们真的会发出声音,这是科学家将接收到的射电信号转换成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这样我们就能“听”到脉冲星了!

为啥要研究脉冲星

说了这么多脉冲星的故事,你可能会问,研究这么遥远的天体有啥用呢?

除了能更深入地认识宇宙,科学家还认为,脉冲星特殊的性质能帮助我们在未来进行星际定位!脉冲星的自转周期非常稳定,堪比原子钟。它们发出的脉冲信号很容易识别,假如未来在星际旅行中,宇宙飞船想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只要探测宇宙中3颗以上的脉冲星就能获取位置信息了。因此,脉冲星简直是天然的导航系统!

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已经探测到了数十颗脉冲星。在2018年,FAST首次发现了毫秒脉冲星,这颗脉冲星的自转能达到每秒上百次,自转周期为5.19毫秒!而国际上其他射电望远镜都未能观测到它。

研究脉冲星对于理解中子星的演化、引力波、黑洞都有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科学家在脉冲星领域将有更多新发现,对广袤的宇宙也有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恒星在急剧坍缩成中子星 供图/锐景创意

猜你喜欢

中子星脉冲星射电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射电星系
来一勺中子星
美国的绿岸射电望远镜
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的两步卡尔曼滤波算法
双中子星合并,又见引力波
宇宙时钟——脉冲星
“金箍捧”与“中子星”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X射线单脉冲星星光组合导航
长征十一号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