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20-12-10邓新星马馨怡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座谈会西藏中国共产党

邓新星,马馨怡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新中国70年,回顾中国共产党70年的西藏工作,曲折而辉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长期建藏”的思想。“长期建藏”思想强调紧抓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尊重西藏工作的特殊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长计议,减少短期行为、避免短期效应,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可以说,“长期建藏”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正确的建设思想和正确的发展路子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统一于中国共产党70年西藏工作的伟大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长期建藏”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70年的西藏工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建藏”思想经历了提出、探索、初步形成、受挫、再探索、基本形成、完善和深化发展等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长期建藏”口号的提出(1949-195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开始着手准备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这个关乎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历史性大课题。1950年初,当18军接受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时,毛泽东出于对进藏军部队官兵的关心,曾提出“入藏军队可定位三年一换,以励士气”[1](P7)。同年2月,在《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中,这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联合发布的动员令,就特别强调:“在解放西藏进军的同时,每个指战员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和决心”,解放西藏不仅是短期的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将来西藏建设与发展问题,与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就“要大力发展西藏的经济文化建设,与西藏人民一起,共同建设繁荣的新西藏,使自由幸福文明的花朵开遍祖国边疆。”[2](P65)可以说,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早日解放西藏,主要集中力量在进军西藏问题上,而没有过多突出“长期建藏”问题上。但是,由于进藏部队“寄托于‘三年一换’,认为时间不长,再苦也可以熬过去”[3](P65),使得进藏部队大部分成员产生了“早进早出”的急躁情绪。尤其是在进藏部队进藏后,面对艰苦的实际情况,这种急躁的情绪有所加剧。为了打消这种急躁情绪,西藏工委、18军党委于1950年12月就在四川甘孜地区,针对“早进早出”的急躁情绪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并着重指出:“解放西藏只是我军的第一步任务,而长期建设西藏则是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军的长期任务。”[4]那么,通过动员令和专题工作会议等,作为一个战略口号,响亮地提出了“长期建藏”。

第二阶段:“长期建藏”主题思想的确立(1951-1959年)。1951年5月23日,对于西藏历史乃至中国历史来说,作为一个标志性历史转折点,享誉中外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协议中的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依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渐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学校教育和农牧工商业,从而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得进藏部队长期建设西藏的繁重使命日益明确。但“长期建藏”的口号响亮提出后,原定“三年一换”入藏部队的计划就被取消了,对此进藏部队的思想难免有所波动。8月23日,面对解决继续进军和“早进早出”急躁思想等问题。特别是在全军主力即将向拉萨进军的关键时刻,18军政治部为了解决思想上的急躁问题,向全军颁布了《关于长期建设西藏的指示》,明确把“长期建藏”作为进藏部队必须贯彻和落实的总方针,并着重要求各级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进藏部队进行教育,逐步提高进藏部队建设西藏的热情和信心,进而解决整个部队的思想问题。[5](P47)遵照长期建设西藏的指示,经过一系列“长期建藏”的思想教育活动,进藏部队官兵加深了对西藏革命道路曲折性和西藏建设任务艰巨性认识,激发了建设西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54团于1953年3月1日集体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在信中就坚决地表达自己的忠心:“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的和平建设事业,我们坚决服从祖国需要,服从组织分配,消除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换班’思想,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决心长期地和勤劳朴实的藏胞一道,积极愉快地参加祖国边疆地区的一切建设事业”[6](P279-280)。为此,在154团集体致信毛泽东主席的影响下,18军全军各部纷纷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以表长期建设西藏的决心。同时,遵循毛泽东有关“不吃地方”的指示,进藏部队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扎根西藏,以藏为家,建设西藏,促进了“长期建藏”思想的树立和巩固。

第三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初步开辟(1959-1965年)。在一系列动员的影响下,“长期建藏”思想成为进藏部队官兵的行动准则,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关键性问题,即西藏到底要不要进行民主改革?这也直接关系到“长期建藏”方针的发展方向。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在20世纪初到拉萨时提出:“西藏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不仅在他们的政体、宗教、惩罚、巫术、灵童转世以及要经受烈火与沸油折磨的方面,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是如此。我敢说,在世界历史上顽固和黑暗如此突然地暴露在科学的面前,是没有先例的”。[7](P186)据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阿沛·阿旺晋美回忆他于20世纪40年代同知心朋友谈论西藏旧社会的危机时就多次指出:大家均认为,西藏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将毁灭。[8]当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内,还是各方面民主人士都赞同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西藏的民主改革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直接关系到西藏社会能否继续前进,人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提高。为了西藏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中央指示西藏工委根据西藏社会的实际采取稳步发展的方针推进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西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这也标志着解放西藏任务基本完成,西藏进入建设时期。

第四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受挫(1965-1980年)。196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本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1966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先后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坚决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七·五决定”)和《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决定》(简称“八·一八决定”),标志着西藏“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开始。与祖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西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也被“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特别是在当时“造反有理”和“砸烂旧世界”的蛊惑下,西藏当地红卫兵也开始了破“四旧”的毁坏性活动,不仅使西藏的重要文物被毁坏、风俗习惯被破除,而且使大量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和上层进步人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侮辱和迫害,可以说,严重破坏了党的民族政策、干部政策和统战政策,[9](P58-59)从而导致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且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6-1980年的三年时间里,当全国形势逐步好转时而西藏还处于徘徊阶段。这是因为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当时交通信息传达十分不便,加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于西藏“文化大革命”的拨乱反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造成了西藏在进行基本路线教育时还一度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没有及时贯彻和落实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未能很好地打开西藏工作的新局面。[10](P229)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期建藏”的发展。

第五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重新探索(1980-1994年)。1980年3月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掀起了西藏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在这次座谈会上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纪要》,“纪要”就明确要求:进藏同志定要牢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革命思想,努力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心全意地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11](P311)而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此次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提出“地方上的汉族干部留下15%不走,其余的调回内地。”[5](P329)显然,胡耀邦同志的讲话与这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是相悖的。结果到1983年内调汉族干部、工人及家属的人数共计八万多,使得许多热爱西藏,熟悉西藏,有能力,有水平,且精通汉藏双语的领导骨干和业务技术骨干都调走了,加上1981-1983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给西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小的影响。为全面了解西藏情况,团结一切力量,使西藏经济社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伐,1984年3月在北京召开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认识,并形成了《西藏工作座谈纪要》。按理说,此后几年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应处于繁荣的春天。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西藏还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宗教过热、脱离实际、重抓清“左”、不抓经济,致使西藏1986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特别是拉萨1987年、1988年、1989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骚乱。这样的局面使得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工作格外重视,中央先后赴藏调研和调整西藏主要领导,特别是1989年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并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这至关重要的会议纪要对拉萨骚乱的性质与起因;西藏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及今后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判断和部署,被称为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一个转折点”,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设西藏工作来说,不仅澄清了各种混乱思想,更是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为“长期建藏”的基本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基本形成(1994-2002年)。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次座谈会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紧紧围绕“什么是长期建藏,怎样长期建藏”这个核心命题,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建设西藏模式。同时,江泽民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着重指出:关心西藏和支援西藏是中央的一贯政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区市要从党的工作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全国支援西藏决策的深远意义,从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做好援藏工作,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下去。[11](P463)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的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进入新世纪,面对西藏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次座谈会上,党中央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指导思想,并把建设西藏的重要方式——“对口支援”的范围、力度和强度等加大,使“对口支援”建设西藏模式进一步固化;并将“对口支援”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这些举措,大力推进了西藏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多年来一直探索的结果,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一大突破。

第七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不断完善(2002-201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都会亲自参加西藏代表团会议,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和共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计。2005年8月,召开专题研究新时期新形势西藏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胡锦涛强调要根据西藏发展需要,继续执行、完善和加大援藏范围和力度,并将援藏政策延长至2020年。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次座谈会上,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继承和发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同时,还首次明确作出了“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12]的重要论断。尤其在2008年3月6日的西藏代表团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13]西藏代表团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重要命题,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探索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可以说,以上这些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在思想上和实践上不断完善的结果。

第八阶段:“长期建藏”思想的深化拓展(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内外两个大局出发,在全面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基础上,以“治边稳藏”战略思想重审50年代的“长期建藏”思想,进行深化与拓展。2013年3月9日的西藏代表团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并作出了“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积极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指示[14]。2013年3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会议上和8月在西藏视察时作出了“树立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指示。与此同时,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的西藏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15]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审“长期建藏”,特别是在以“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为核心战略思想的党的治藏方略下,更加系统、全面地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在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70年来“长期建藏”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长期建藏”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历史基础

“长期建藏”思想既是在对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代和中华民国西藏工作进行“扬弃”和借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我党70年的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曲折探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思想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经验。正是在总结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工作的经验教训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政策与实践得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建藏”思想,并逐步形成日益完善。

(二)思想基础

“长期建藏”的思想基础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构的构思,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单一制国家,并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实行自治和区域自治,这一构想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的道路上成为现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长期建藏”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依据。毛泽东思想指导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邓小平理论指导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指导西藏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谱写“中国梦”的西藏篇章。这些思想使“长期建藏”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实践基础

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在西藏经历了四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件。1951年的和平解放,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1959年的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百万农奴。1965年的自治区成立,赋予了国家宪法规定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一页。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积极探索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途径,开始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区区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成就。从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198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研究西藏工作会召开;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到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西藏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不仅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而且形成了有效指导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治藏方略。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西藏实际情况相结合,把继承与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全国支援与自力更生、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分裂斗争有机统一起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西藏实际情况相结合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和揭示了一个伟大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西藏今天的巨大成就,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西藏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审时度势,高度重视西藏重要的战略地位,带领各民族人民,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平解放了西藏,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结合西藏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和策略,进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战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西藏经济发展上来,并提出了判断西藏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即“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中走进前列”[16](P247)。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加快了西藏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且各项建设事业大步向前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治藏方略,总结我们党领导西藏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结合西藏实际,进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党中央一以贯之的重视西藏工作的思想,并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首次提出“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申“长期建藏”的思想,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之路。西藏的发展成就表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西藏实际情况,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党对长期建藏的探索,是思想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思想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这就要求必须坚持思想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创新相结合,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活动;思想理论反过来也可用来指导和推动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是在70年来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的探索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在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引领指导下开辟出来的。如果说“发展路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的基本实践和实际内容;那么,“治藏方略”则是这条路子的经验总结和逻辑概括;“发展路子”是“治藏方略”的实践基础和检验标准,“治藏方略”是“发展路子”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路子和这个方略,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创新。首先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因为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使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把思想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创新相结合。因为实践活动创新是思想理论创新的基础,而思想理论创新则是实践活动创新的先导。再次把思想理论的创新性和稳定性相结合。思想理论要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建藏”的行动指南,必须寻求某种稳定性。但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且思想理论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它随时都可能遇到新情况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用发展着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活动。

(三)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分裂斗争相结合

自古以来,西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元朝起历代中央政府就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但从19世纪下半叶起,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西藏,挑拨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离出去。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新中国建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及时提出了解放西藏和经营西藏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通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在宗教和文化上实施了全方位、真正体现民族平等的政策和措施。但以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分裂西藏的图谋,以“宗教迫害”和“人权”为幌子,不断制造有损于祖国统一的乱藏祸教等活动,特别是2008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造成西藏经济的发展直接损失近3亿元,也使得西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17]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同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进行斗争,维护西藏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是西藏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是: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11](P554)可以说,今天西藏区区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成就,就是在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分裂斗争相结合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世人皆知,近七十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统一祖国的强大后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就连所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

(四)坚持全国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不断地加大对西藏的援建力度。特别是1980年以来,中央先后六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整体规划。更为突出的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就明确提出了采用“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形式来援助西藏;并逐年加大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对西藏的援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众多领域,延长了原计划的规定时间直到2020年,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是2015年以来,来自全国的“组团式”教育人才和“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为西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支援单位累计实施援藏项目超万个、落实援藏资金超过400亿元。[18](P30)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77.63亿元、增长10%,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西藏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正与祖国内地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而努力着。这正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和西藏人民自力更生的结果。

猜你喜欢

座谈会西藏中国共产党
都是西藏的“错”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