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一带一路”叙事原型的对外传播策略*

2020-12-10卢文忠

关键词:原型一带一带一路

卢文忠

(1.广东警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2.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展现了“两个奇迹”的伟大创造,这些奇迹的创造离不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际大局上,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自身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上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谱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实力和魅力所在。因此,我们要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近年来,我国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上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的重大实践之一就是倡导和共建“一带一路”,努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合作、增添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一带一路”无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依据,成为我们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原型。我们要实现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相统一,既要有“好故事”,“‘好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2],又要把好故事“讲好”,就是要用有效的方式让故事更有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一带一路”作为叙事原型来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从价值理念、原则遵循、传播方式的层面着手和推进,这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以及从文化传播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一带一路”:承载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原型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3]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着人们思想的状况,人们的思想实质上是对国家发展的反映,讲故事可以说是人们的思想反映国家发展的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为了把故事讲好,人们就需要选取一定的现实和历史依据作为创作和叙事的原始素材,即叙事原型。叙事原型是讲故事的支撑和源泉,讲故事则是人们把国家发展及其历史作为叙事原型并在对叙事原型的展现中进行价值理念的表达。

讲好中国故事,实质上是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叙述及其价值理念的表达:发展历程是讲故事的现实依据和基础,价值理念是讲故事的思想内涵和逻辑。而且,这一叙述和表达是基于特定的事实、事件、事迹进行凝练、勾画、整合,从而讲出积极的话语、意境和理念,是国家理念的形象化表达,是国家形象的创造性再现,是具有政治传播效应的一种文化传播实践,是对外传播的文化精品和重要载体。“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4]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通过特定的叙事原型来展现我国发展的成就及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讲出自己的实力、魅力,提高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从文化传播上增进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吸引力。这意味着,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讲中国,还要讲在世界舞台上贡献自己力量、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赢的中国,要展现中国与他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上的共同努力和追求。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以中国与他国共同参与的事实、事件、事迹为叙事原型,并基于这种叙事原型讲出“强起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参与“大合唱”的中国故事。

在当代,能够充分达到这一现实要求的叙事原型,莫过于我国倡议和共建的“一带一路”。一方面,“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就的基础上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中国方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目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中国自身的发展成就是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现实基础,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方案的“一带一路”是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通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国际合作平台来共谋发展和惠及世界。中国一带一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已有来自亚非拉、西欧、南太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约9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目前正在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往来、民生改善、人文交流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1)参见《图解:“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成绩单》,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02792.htm。“人们逐渐意识到,‘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应当是文化友谊之路。”[5]形象地说,“一带一路”本身犹如一个在“大合唱”中演奏的“好故事”。“一带一路”做出的贡献和带来的发展,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基础,是讲好中国故事之叙事原型的重要来源。

因此,对外传播应“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一带一路”是值得讲且世人愿意听的“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依据和基础。我们可以把“一带一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原型,让中国故事讲得更有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我们可以基于“一带一路”的事实、事件、事迹讲出积极的话语、意境和理念。正因如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来讲中国故事,一方面,不仅是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叙述,也是对国家价值理念的表达;另一方面,通过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彰显出中国故事的思想内涵。在这一意义上,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并通过这一故事讲出我国的发展、贡献和理念。

二、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

讲故事作为一种叙述和表达的方式,作为对外传播的文化精品和重要载体,不是对发展历程进行直观性地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价值理念对发展历程进行创造性地再现,并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人们能讲好自己的故事,不仅有现实依据作为基础,还有价值理念作为内涵,“好故事”真正值得讲的是现实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理念,是能够“讲好”故事的文化支撑。深入地看,“一带一路”本身不仅是一个“大合唱”中的故事,也象征着一种推动“大合唱”的理念。由于中国故事本身具有深刻的价值理念,因此“一带一路”这一“好故事”的价值理念主要是“丝路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首先是“丝路精神”。从历史渊源看,丝绸之路是古代众多国家在长期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积极成果,是当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基础上建设的“一带一路”,蕴含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丝路精神’是在古丝绸之路上延续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基本遵循。”[7]这种精神能够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历史文化的共同点上实现民心相通。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来讲中国故事,“丝路精神”是这一叙事原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也是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对“丝路精神”的表达能够使中国故事讲得有历史感、时代感。

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底蕴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表达了我国创造发展成就的精神追求。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展现了我国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共识,也体现了人类追求发展的价值共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8]作为一种具有思想内涵的文化精品,中国故事是根据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叙事的成果,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这一内涵能够让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实现思想融通。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来讲中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也是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能使中国故事讲得有底蕴、有底气。

最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思想基础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展现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认同,是“强起来”的中国推动世界合作共赢的重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在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和世界的贡献突出体现在提出并践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9]“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推动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就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体现,蕴含着以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种理念能够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价值认同的出发点上进行民心相通、思想融通。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来讲中国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这一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也是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表达能够使中国故事讲得有吸引力、感召力。

三、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遵循

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的中国故事不仅成为在对外传播中值得讲的“好故事”,其现实基础和价值理念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独特优势。同时,这一故事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理念决定了要讲好这个“好故事”,就必须在讲故事的全过程遵循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和价值理念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遵循以平等合作为核心的包容性原则。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实践,还是这一实践所表达的价值理念,都蕴涵着平等合作的核心内涵,展现了包容互惠的价值追求。而且,在对外传播中讲中国故事,实际上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传播过程,必须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遵循以平等合作为核心的包容性原则。这意味着,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坚持平等的立场上尊重国情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要展现出中国与他国在“大合唱”中共同演奏的“好故事”。具体说来,一是故事内容体现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平等相待、尊重差异、交流互鉴。二是跨文化交流的故事话语和意境既要展现中国的个性,也要突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共性;既要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成就与所做贡献,也要展现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进步与所做努力;既讲中国话,又讲当地话。遵循这一原则讲故事,一方面,有利于呈现出一幅中国与他国共同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图景,展现出各国通过平等合作解决共同关切的现实问题、创造互利共赢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有利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借鉴各国文化,使中国故事不仅具有中国特色,也展现他国文明的独特性。“平等和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10]文明的交流互鉴能够拓展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和视野,这是增进中国故事的吸引力、感召力的首要原则。

其次,要遵循以生动形象为特征的具象性原则。作为一种对外传播的文化精品,中国故事本身就是经过凝练、勾画、整合而成的叙事方式,是国家理念的形象化表达、国家形象的创造性再现。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叙事原型讲出积极的话语、意境和理念。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遵循以生动形象为特征的具象性原则。这意味着,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生动形象的“大合唱”的故事内容中展现出精彩情节和真情实感。“真实的故事最精彩,真诚的态度受欢迎,真理的力量能成功,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将‘陈情’与‘说理’相结合,把‘自己讲’与‘别人讲’相结合,直面当下中国的实际,向着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方向注目。”[11]遵循这一原则讲故事,一方面,“大合唱”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传播方式展现我国发展的成就及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形象生动地表达故事中丝路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大合唱”要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吸收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要素,在故事内容中以鲜活、精彩、有趣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中国与他国之间通过平等合作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互利共赢的场景。遵循这一原则有利于把“好故事”讲得更接地气、具象性、对象化,有助于实现故事内容大众化从而使故事易于被听懂、受欢迎。这样一来,中国故事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生动的具象表达,这是促进世人愿意听的必要条件,是增进中国故事的吸引力、感召力的关键原则。

最后,要遵循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自主性原则。“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认可自己已有的精神财富,更相信自己将来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成就,展现自己的魅力,包容他人的个性,贡献自己的力量。”[12]作为一种对外传播的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展现出中华儿女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的积极健康精神状态,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体现,是基于自己的发展、贡献和理念而表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遵循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自主性原则。这意味着,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要展现出中国与他国在“大合唱”中的中国声音和中国特色,在故事内容中体现中国与他国在平等合作中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遵循这一原则讲故事,一方面,要坚持文化上的自主创新,自主地开发自己的故事,自主地创造故事的内容,不讲翻版别国的故事,不讲谄媚别国的故事,在文化创新中充分运用中国的优秀文化讲出积极的话语、意境和理念;另一方面,坚持自主性不代表排他性,我们在自主开发、自主创造的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态度,在与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跨文化交流中突出共性。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还要特别注意坚持实事求是,在话语表达上切莫盲目自夸,在目标展示上切莫好高骛远,立足于沿线各国共同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既要展现共同发展中的努力与成就,也要揭示发展历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否则容易引起国际负面解读甚至被抹黑。我们在讲故事中要对负面解读进行澄清,对各种抹黑进行反击,这是增强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可见,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所坚持的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强调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强调做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也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对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13]坚持文化自信是彰显中国故事的底气、底蕴的根本原则。

四、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的介质选择

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14]。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我们要运用有效的传播方式,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媒体、文化产业来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以影视作品作为传播载体。在理论宣传、舆论引导的基础上,为了能够让别人更愿意听、能够实现故事的大众化,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需要影视作品作为传播载体。“影视作品作为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成了‘本国故事’绝佳的承载体。”[15]影视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创造性再现,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现实进行构思并通过摄制技术所制作的具有视听体验功能的艺术作品。以影视作品作为讲故事的传播载体,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故事中鲜活、精彩、有趣的人物和情节,从而让人们在形象生动的视听体验中感受现实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以影视作品作为传播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主要通过宣传片形式、纪录片形式和电影形式来讲出我国在“大合唱”中的发展、贡献和理念。第一,用宣传片形式讲中国故事,是一种简介性的叙事方式,是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形象塑造的艺术作品。用宣传片形式讲中国故事,能够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价值理念,让人们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这一“大合唱”的良好形象。例如,近年来的《共创繁荣》《你好,一带一路》《北京2019》就是以宣传片形式讲中国故事的典范。第二,用纪录片形式讲中国故事,是一种真实性的叙事方式,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呈现,是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事实、事件、事迹摄制而成的艺术作品。用纪录片形式讲中国故事,能够实现情景再现与焦点关注相统一的传播效应,在对实践的真实呈现中,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把叙事过程聚焦在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画面、话语、情景上,使故事内容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例如,近年来的《从海出发》《我的青春在丝路》《一带一路》就是以纪录片形式讲中国故事的典范。第三,用电影形式讲中国故事,是一种创造性的叙事方式,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而高度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摄制创作。用电影形式讲中国故事,能够达到反映现实世界与融入虚拟世界相统一的传播效应,其根据沿线各国共同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危机、地缘冲突、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进行鲜明的主题建构和逼真的情景模拟,把叙事过程转变为精彩纷呈、紧张刺激的视听体验,使故事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例如,近年来的《战狼》《天将雄师》《红海行动》就是以电影形式讲中国故事的典范。

其次,以网络媒体作为传播手段。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及时、广泛地把故事内容讲出来、让更多人听得到,就需要以网络媒体作为传播手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对外传播工作带来新机遇,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绝佳平台。”[16]在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一方面,新闻、广播、电台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桥梁,要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媒体合作,“中国媒体要通过沿线国家媒体广泛报道‘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理念和互惠互利目的”[17]。另一方面,在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必须树立“用网络讲故事”的媒体传播意识,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平台,积极顺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贴近受众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制作和发布精良的多元化信息来展现中国在“大合唱”中的发展、贡献和理念,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发挥影视作品的视听体验功能,便于人们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中对“一带一路”宣传片、纪录片、电影及多元化信息进行网络接收,使中国故事网络化、大众化。

最后,以文化产业作为传播动力。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故事“传得广泛、讲得精彩”,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把讲中国故事的影视作品“做得好、传得开”,不可仅限于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更需要市场的创造和驱动,“以文化产业为主力来推动优秀中国故事的生产与传播”[18]。也就是说,中国故事要更有活力、更有动力地讲出来、走出去,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的力量,通过文化产业的方式、借助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动能来生产和传播中国故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2016年到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绝对额年平均超过8万亿元。可见,我国具有持续增强的文化产品产能以及持续优化的文化产业机制来推动中国故事的生产和传播。以文化产业作为讲中国故事的传播动力,就是在政府主导、坚持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地把中国故事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文化产业推动影视作品的生产和传播,为人们提供听故事的服务和消费,尤其是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新业态在“内容为王”“创意为王”上的产品优势,让国外民众能够在高质量、多样化的故事产品中感受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贡献和价值理念。

五、结 语

以“一带一路”为叙事原型讲好中国故事,在讲给别人听的同时也应当讲给自己听,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到自己的故事。而且,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正强势地在中国传播和流行,既带来了文化发展的资源,也造成文化生活的困扰,构成文化自信的挑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欣羡,使中国民众心理发生着种种变化,打乱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平静,引发了新旧冲突、强弱冲突、中西冲突等,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受影响。”[19]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需要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比如,通过“一带一路”的叙事原型讲出“强起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参与“大合唱”的中国故事,用故事中所展现的发展、贡献和理念来树立积极的文化导向;通过讲“好故事”和讲好“故事”的方式引导人们调适文化心理上的冲突,纠正文化认同上的偏差,在促进文化自信不断形成的基础上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增强自信心,继续谱写奋斗新时代和演奏“大合唱”的好故事。

猜你喜欢

原型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包裹的一切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