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崑:95岁的“钢铁侠”

2020-12-09二水

东西南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助学金钢铁

二水

耄耋之年的崔崑不计较物质名利,一生矢志于祖国钢铁材料事业,永远将国家装在心里。

有这样一位老者,他曾三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向学校累计捐助1000万元,却过着一件衬衫穿30年的简朴日子……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

7月3日,95岁的崔岜院士与妻子朱慧楠教授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此前,两位老人已向学校捐资600万元。教书70年的他,在科研领域勤奋治学,更用“钢铁人生”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和钢铁结下不解之缘

崔崑这一辈子就像自己的专业一样,千锤百炼。

1925年7月20日,他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全家人迁至济宁。辍学在家的崔崑,跟着父亲学英语、数学,又有私塾先生教语文,最终修完了初中课程。

1940年,全家重返济南,崔崑以优异成绩考上当地最好的齐鲁中学高中部。可好景不长,当地很快被敌伪政权接管,父亲不愿为日本人效力,毅然离开被日本人接管的洋行。父亲还教育崔崑,不要接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将来也不要给日本人做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父亲的民族情结深深地影响了崔崑,他从小就树立了为国为民的决心。

1944年,崔崑告别家人,穿越封锁线,从西安到宝鸡到广元、绵阳,再到成都,一共走了81天,终于踏上了大后方的土地。其间,他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山河破碎和流离失所的人们,于是,下定决心要实业救国,“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同年,崔崑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入学第二年就考得全系第二的成绩,并于1948年毕业留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发展重工业。钢铁是工业脊梁,高性能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1951年,崔崑成为新中国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一员,和其他人一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金属学、热处理工艺与设备专业,从此和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7年后,他又被公派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留学期间,他被苏联发达的工业水平折服,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中国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当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因缺乏技术,不能自主生产,每年只能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购入价格高出普通钢10倍以上的材料。崔崑心急如焚,“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但我国的金属热处理专业在当时还是草创阶段,连生产模具钢的实验室都没有。崔崑带着大家徒手建实验室,实验室需要的设备,学校全力支持购买,买不到的设备,他就自己动手做。

4年后,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建好了。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难关需要克服。当时,国家供电紧缺,实验电力负荷大,白天用电难以保证,崔崑只能将实验放在晚上做,还要提前报批。多年间,他常常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崔崑就和同事们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硬是练出了只要有空就能睡着的“本领”。

“钢铁院士”

崔崑全身心扑在钢铁事业上。为了让全国各地的工厂都能试用到实验室生产的新钢材,40多岁的他做起“人肉运输工”,背着几十公斤的大“宝贝疙瘩”,乐此不疲地往返于全国各地。因常常买不到带座位的火车票,他甚至背着新钢材一直站到目的地。他曾说,作为科研人员,最大的乐趣就是研制的产品好用。更难得的是。他研制出的钢材不仅实用、成本低,还突破了多项国内外技术。

在研制特殊钢的过程中,崔崑首创了一种国内外此前没有的含铌基体钢。这种钢强韧性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1981年,含铌基体钢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并于4年后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电子等行业中。

上世纪80年代初,精密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增,而我国当时尚无适当钢种来制作塑料模具,只能从日本进口成本1万美元的精密模具钢。经过多次实验后,崔崑研制出了每副成本7000元人民币的国产模具钢,使用寿命超过进口模具,并于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注:当年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全国只有4个)。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下,他和研究人员先后研制出十余种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模具钢在数十家工厂得到应用,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

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们称他为“钢铁院士”。

“崔巍人品立,崑仑比胸怀。”

崔崑教过的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他:“崔老师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

作为一个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崔崑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克己奉公,一尘不染。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为避免别人送礼,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一次,有人到他的办公室拜访,走时留下一袋资料。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件贵重礼品,当即用快递给送礼人寄了回去。有时,学校领导提着个人买的水果去看望崔崑。老人家见到后说:“现在中央规定不得送礼,你们这是违反纪律,不好。”

生活中的崔崑生活简朴,一件衬衣可以穿30多年;他和妻子朱慧楠没给自己买过房子,一直住在学校院士楼里。崔崑的家中只简单地摆放着几件家具:一套略显陈旧的沙发、一台看上去有些年头的国产电视机,墙角立着一个小陈设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和获奖证书。

对自己生活一无所求的崔崑,却始终心系事业、心系学子。2013年,崔崑和妻子将全部积蓄420万元捐出,设立“勤奋动志助学金”,每年资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助学金设立以来,已资助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312人次。

据院方工作人员介绍,崔老手头一下子也没那么多钱,他都是陆续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凑齐的。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处有这样一份转账记录:“2013年11月29日,24萬元;2014年8月28日,24万元;2015年8月27日,124万元;2016年8月29日,124万元。余下的将在2017年8月底补齐。”

2018年,崔崑和妻子又将退休金以及之前的存款攒到一起捐出180万元,再加上此次“新生助学金”的设立,他们在助学方面捐资已达到1000万元。

耄耋之年的崔崑不计较物质名利,一生矢志于祖国钢铁材料事业,永远将国家装在心里。曾有学生请教他的人生感悟,他脱口而出:“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四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

(周洁荐自搜狐网)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助学金钢铁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周行业指数涨跌幅前15名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