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如何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

2020-12-09杨川源陈新晨熊涛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措施

杨川源 陈新晨 熊涛

摘 要: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做得好不好,关乎事件本身能否妥善处置、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268

1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不可预防,较难预测。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范围非常广阔,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正常生活就被打乱了,进而给社会公众带来心理波动,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显着的社会问题。突发公共事件对信息的要求度比较高。发生了突发公共事件,对于社会来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公众也渴望得到相关的信息来降低对自身的影响。公共事件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具有紧迫性。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信息传递的速度超乎想象,这就要求决策人员以及当事人能够快速地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和公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利益息息相关,现在公众对于新闻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保证事件的公开透明。

2 突发公共事件对新闻报道带来挑战

2.1 网络舆情复杂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提出挑战

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97.5%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造就了“人人都有麦克风”媒体,许多突发事件一发生,多种网络自媒体齐上阵,立刻信息满天飞,给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带来挑战。

2.2 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领域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已不满足于突发事件本身的问题,还要对事件背后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质疑,从中牵涉出更多新的舆情,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新的更多的不满和情绪。

2.3 有关部门作风建设问题影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不少部门存在不作为、相互推诿等问题,影响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一是面对舆情不回应不理睬,导致公众宁信谣言不信政府。二是对突发事件舆情引导不力,手段简单。三是新闻发言人媒体素养不高,避重就轻、轻视网民力量、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3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几点建议

3.1 安排合理的报道议程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主流媒体要去追求及时性和持续性,进行真实且具有深度的报道,这样才能够从正面去引導舆论占领制高地,把握好自身的角色,科学合理地去制定报道的议程,坚定政治立场,用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受众。突发事件发生了以后,网上会有多种信息,这时主流媒体必须站出来,及时地去引导,把握积极向上的政治立场。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主流媒体要构建信息流。而主流媒体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所作所为也关系到自身的公信力以及形象,要打造过硬的品牌实力,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报道的过程中用过硬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伦理常识,去吸引受众。报道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要把以人为本上升到自己的责任。报道灾难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显示出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局需要。

3.2 重视新闻伦理,注重人文关怀

在具有破坏性的突发公共事件爆发之后,社会公众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较为脆弱,新闻媒体要注意在报道中倾注人文关怀,从人性角度审视事故与灾难,尊重受难者隐私,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输送温情,体现对生命的珍视与人的尊严的尊重,有利于社会人心安定。

目前我国在此类事件报道中所展现的人文关怀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硬伤需要改正。如为了采访镜头的效果肆意拍摄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当事人的悲痛情感流露、反复对话伤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抱着看客心态进行报道工作等。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因过度追求新闻价值而舍弃人文关怀,而应该更多地在这个时候表达博爱的情怀,注重受灾人民心理和精神层次的需要。

同时,在媒体对政府危机应对举措进行报道时,要有受众本位思想,站在人民立场上为其解释政府举措的动机与内涵,表现对受众的关怀。大众传媒不以“引导者”自居,而是作为平等的“解释者”,拉近受众与媒体的距离。

3.3 深入实际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

突发事件发生后,就会引起社会公众对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等十分关心。因此,新闻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密切关注,推进问题的解决。

3.4 以全媒体新闻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坚持移动优先,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动态信息和新闻报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网络上发布的消息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加以整合,进行融媒体报道,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

3.5 跟进后续报道,完整报道结构

国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身关注呈现来去匆匆的特点,在受众热度过去的时候就自动结束对该事件的关注,而仅仅关注当下事态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跟进后续报道,让整个突发事件的前世今生更完整,展示新闻媒体严谨科学的作风。在突发公共事件暴发的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当下的新闻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仅仅停留在对当下的报道则是片面与局部的。在事件稍微有缓和态势时应该在关注当下的同时去探寻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过后,要接着进行后续报道,否则造成该事件戛然而止的局面,让人产生疑惑与误解。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当下灾情严重程度、人员救援活动上,而是在态势缓和之后,对灾区重建情况,灾民重新进入正常生活轨道进行跟踪报道。从起因到经过、结果,完整报道结构有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新闻媒体专业水平与公信力。

结论:总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较强,媒体记者自觉履行媒体和记者新闻舆论社会责任,发挥党和政府喉舌作用,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使各方面的关系趋于和谐融洽,得到社会广泛赞同,从而有利于提升和塑造新闻媒体自身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新闻媒体传播管理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02):94-95.

[2] 贺鹏.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摄像工作存在的误区及要点[J].记者摇篮,2019(08):13-14.

[3] 陈媚媚.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障碍与应对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9.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