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讲好中国故事论析

2020-12-09唐玉婷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

唐玉婷

摘 要:毛泽东1942年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强调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才能说服人,着重探析现阶段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问题,另外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问题、实施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来追溯讲好中国故事中的实施路径。最后从内涵的传承来论析延安文艺座谈会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好中国故事;毛泽东

我国在文艺领域一直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在文艺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以及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浅出的描述了当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艺,同时对党开展文艺事业所面临的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描绘出了文艺事业方向上的宏伟蓝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讲好中国故事”,2018年他进一步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赢的故事。”[1]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去讲中国故事成为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中的问题以及实施措施,分析延安座谈会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意义,这对提升理论宣传水平和强化机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并在国内外诸多场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表率。在当代,我国既需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也要对内“讲好中国故事”,系统总结中国经验,凝聚中国力量,为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好中国故事”内容丰富,梳理“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成逻辑显得特别重要。

(一)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当代中国最为精彩的故事,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的中国故事正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描绘具有一定的偏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被描绘成了“霸权主义”,“孔子学院”则被抹黑为“文化输出”,中国的论调使中国的真正的本意遭到了遮蔽。与中国经济建设所得的成就相比,国际的话语权建设发展相对滞后。面对不同国家的疑虑,中国必须要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立场、分享中国经验、塑造中国形象,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一时代命题。[2]希望通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解决“挨骂”问题,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思路和方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声音,还原真实的中国发展蓝图,减少社会对中国的猜忌,使中国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当人们把目光纷纷转向东方时,希望能从中国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炼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方法,我们更要以强大的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更多的人读懂、理解、分享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讲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就“讲好中国故事”先后提出做到四个讲清楚,“四种大国形象”和“五个讲好”。

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即向世界介绍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中国故事”要做到“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3]四个讲清楚的实质就是关于中国成长和发展的故事。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故事种类繁多,数不胜数,需要依靠一定的维度对中国故事进行科学的分类。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故事进行了分类,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同时还指出“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多讲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4]这一中国故事包含了政治、经济、外交等五方面的内容。

(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人们容易排斥一些反对的观点,但并不排斥故事,他们总是会在听故事的时候获益,中国是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大国。中国故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是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传播。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故事就是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言人。习近平总书记即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者,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高手,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在出国演讲、报刊杂志、会议发言、调研访谈中借助故事来传情达意和凝聚共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华盛顿晚宴上讲述自己在陕北农村梁家河当知青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来说明中国这些年发生的翻天变化,说明与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更说明不忘初心的信念。以故事为载体的叙事有利于叙事话语日常化、叙事效应情感化、叙事效果持久化,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常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和传播效果。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昭示了一种新型叙事理念,即从宣讲思维走向故事思维,从“硬传播”向“软传播”转变。

二、讲好中国故事中的误区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以来,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广泛的传播,但是因为各方面的设施以及宣传方式做的不到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了只见“故事”不见“中国”的“小”作品、只有“中国”缺少“故事”的“泛”作品、概念堆砌看不到实际的“虚”作品、理念平平叙事也平平的“庸”作品,还不同程度的存在。[5]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走出認识误区习惯误区,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作品。

(一)凸显个人成就,忽视社会大背景

宣传领域讲述中国故事主要是依据媒体的报道,忽略时代背后的大背景而凸显某一事情的个人成就,这在报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典型报道中仍然存在,不少新闻工作者笔下所描写的个人典型报道只强调被报道者主体自身的努力,即看不到后面的时代背景,也看不清政策环境的支持,更看不到来自各方的助力,一味强调被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种励志的典型广泛传播,殊不知这是一种只见“故事”,不见“中国”的宣传方式,客观上导致个别媒体非但没有讲好而且没有讲出中国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个例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是相通的,媒体对个体的报道,原本就是时代文明的一部分,政策支持的一部分,群众努力的一部分。我们把握局部和整体间的关系,既要报道个案又要把握个案后的时代背景,不能割裂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把握事件报道的全面性,在讲好个人的故事同时更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要善于把握具体故事的中国背景。

(二)强调宏观把握,忽略群众作用

什么是“中国故事”,有一些学者把中国故事描绘的过于高大上,有的媒体工作者对中国的理解不足以称为中国故事,貌似谈论小事不足以去描绘“中国故事”,即使在故事之中有举例那也是蜻蜓点水般的一笔带过,只是文章中很小的一部分点缀,不足以认为是中国故事,看不出事例本身所涵盖的时代特性,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的数量并不多,媒体工作者的某种认识误区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并不是只要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故事都是中国故事。将真实发生的事情描写出来就是中国故事,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更要凸出群众的作用,陈云认为:“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这样的真理:小菜煮在锅里,味道闻在外面。一个人的成就要靠群众的判断和历史的考验,而不是靠自称的”[6]可以看出群众是检验中国故事是否讲好的标准。如果不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正的需求,不深入调研,着力反应群众的问题,只是简单的空泛议论,他的文章就不会成为解决中国实践问题的生动样板,更不会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样板。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重视“纯”理论

当前“讲好中国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结合实践来说的,总是从上一个理论到另外一个理论,从一个概念转而换一种说法发展成为另外一种概念,导致作品上的同质化。一个题目,是这种说法,持续了一段时间,换一个题目,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仍然是这种方法,难以深入下去,看不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意,这种报道是这样一个说法,下一个报道仍然是这样的说法,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陈述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宣传工作的人员对工作和结合实践不到位,没有深入基层,很难反应实际的变化,使得本来可以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变得单调不已,也使得很多理论的文章更本无法指导实践。不认真实践,反应大众的问题,不深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破坏大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印象,也将打击宣传工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

问题是不断产生的,是繁衍力很强的“有机物”,但是往往是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中国故事”出现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同志不配合调研小组的调研,总是会敷衍了事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人认为,这种工作的贡献并没有很大,因而轻视宣传工作,主动讲好或者配合宣传思想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不太强,不可避免的造成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

(四)工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性

宣传思想工作天然就是一项高度创新性的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怎样讲好,关键看宣传工作者讲故事的功力,讲故事的深度,首先是源于宣传工作者对宣传工作的热爱,其次源于长期对宣传专业上的学习,实践所形成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别人用过的方法和论断,可以适当的借鉴,但是反复用就会缺乏新意,对宣传工作而言,要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学无止境,锐意创新无止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要加强创新方面的探索,寻求快速突破的办法。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座谈会之后也是非常重视文艺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在写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中:“谈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在旧戏舞台上人们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的舞台,这种历史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7]如何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去创作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成为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三、延安文艺座谈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延续

不同时代的文艺,是以当时变换的社会背景为基础的,包含了当时社会对现实的批判,也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因此可以说文艺作品对受众有着较为明显的先导作用。[8]文艺无论在什么都有自身的使命,在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民族解放,在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可以看出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激励全民族积极抗战的一部分,只有拿枪的军队和文艺的军队相结合才能打败敌人,而时代发展的今天,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功利主义、物欲主义的声音,更加需要文艺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主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很多,这些文艺界的人士大部分是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从上海等大城市来到延安的,他们满怀救国热情,但是对工农兵结合的思想准备不充分。[9]当时文化普及十分困难,人民大众的知识水平极为匮乏,受教育的大多数是条件富庶的家庭,当一大批新时代的文艺倡导者怀着满腔的热情去触及劳人民的精神世界的时候,大众的反应不大,他们内心也有抗拒感和疏离感,他们并不想将自我的创作思想生根在百姓的生活之中,所以那时的文艺界,文艺为人民服务根本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思维。怎样把文艺工作者同大众相结合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正如周扬所回忆的那样:“结合,你怎么结合的了啊,这些人都是三四十歲了,有自己的一套,而且有些作家的架子还蛮大的”

[10]根据种种现实情况,毛泽东不就事论事的处理这些具体的问题,而是高屋建瓴的从根本问题上下手,他一开始就认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11]强调和人民群众相结合,重点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同时毛泽东强调:“对文化人,对知识分子采取欢迎的态度,要懂得他们的重要性,没有这一部分人就不能成事。”[12]这在现在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强调群众的作用,在群众之中找寻好的文艺素材。

(二)大众文艺的实践属性

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强调需要人民的力量去创作文艺作品,更是强调需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去探寻大众文艺,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13]这使很多人感到思想上豁然开朗,理论结合实践,一扫过去那种脱离实践,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去挖掘好的素材,比如戏剧方面有鲁艺的新歌剧《白毛女》,马可的《夫妻识字》,中央党校京剧队的《逼上梁山》,延安平剧院的《三打祝家庄》等都有浓重的实践属性,通过简单易懂的题材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抗战热情,出现“今天有了共产党,穷人是真翻身了”[14]的共识,在《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中,它所依据的就是民间的传奇故事,已经是“大”集体创作了,另外形成剧本的时候经过很多的调查研究和群众的积极补充,最后才形成了这一经典。[14]好的文艺作品是需要实践不断打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假使文艺工作没有经过实践,反应的是人民群众无关的“天上”的事情,那么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可能是“低”的,若是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反应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那么他们的欣赏水平会达到另一高度。在现在同样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15]“点赞”柳青,这位功底深厚的作家深入皇甫村实践14年,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头脑里立马有了构思,写下了《创业史》这样的名著。说明当时延安文艺座谈会中的讲话在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三)文艺工作者的价值趋向

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有广泛的生活,又需要有高度的凝练,即需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也需要“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使命。在毛泽东看来,文艺工作者想要创作出真正的革命文艺作品,使自己的创作实践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其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16]毛泽东的《讲话》大大拓展了作家们的视野,打开了生活的源泉,激发了创作热情,那时文艺工作者的崇高理想、坚定地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不使人钦佩,感动并继而奋起。从这来看,革命文艺工作者完成自我的思想改造成为需要面对的问题,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的文艺素养和工匠精神,不断发挥创新性,在不断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认识上、行动上、情感上不断创新,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四、启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深入群众,不断实践,始终将引领我国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中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现在文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在现在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唯有秉承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文艺大众化的理念,才能进一步推动文艺的不断发展。面对多元文化不断融汇的时代召唤,文艺工作者应该以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感,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又与世界文艺思潮交相互动的文艺佳作,同时创造出具有厚重的内涵、精神充盈的正确价值导向作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國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9,211.

[5]董山峰.讲好中国故事要走出四个误区[J].新闻战线,2019(05):97-99.

[6]陈云文选[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201.

[7]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84:222.

[8]王慧杰.毛泽东和习近平两次文艺座谈会的对比与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3):1-2.

[9]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39.

[10]周扬:《与赵浩生谈历史功过》,《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05):36.

[11]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43.

[12]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430、432.

[13]刘志祥、李刚.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七大辩证性特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

[14]贺敬之,《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延安文艺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05):36.

[15]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04):315.

[16]龙昌黄.从历史语境到经典诠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31-37.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猜你喜欢

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
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天津音乐学院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专题研讨会专家发言
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服务——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与人民同行 为时代放歌——天津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专题研讨会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Modernism in Europe and in China, taking Lukcs, Brecht and Lu Xun as examples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