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混龄游戏中规则意识培养的个案研究

2020-12-09廖粼琳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混龄游戏规则意识个案研究

廖粼琳

摘 要: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本文是混龄游戏中对规则意识较弱的幼儿进行行为分析与矫正的个案研究。通过了解其原因后引入幼儿园混龄游戏,提出共同制定混龄游戏进区规则、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对幼儿采取多方面评价等针对性建议。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的必要性体现十分显著。

关键词:混龄游戏;规则意识;个案研究

一、案例分析

案例:恩恩是9月底将满4岁的小男孩,现在是小三班的小朋友。“恩恩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在玩区角游戏中的美发区时,总喜欢把收银台的‘钱放在一个箱子里在周围走来走去,不和小朋友进行金钱‘交易,游戏结束后也不将玩具按标识归位放好”,主班老师说道。通过多次观察,发现恩恩个性活跃,在游戏中不能遵守规则,规则意识非常弱。

混龄游戏是建立在适宜的规则基础之上的自由、自主的活动,年幼幼儿在混龄游戏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游戏水平[1],有积极的教育功能。通过对恩恩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幼儿不遵守规则的原因。通过3个月的混龄游戏,在教师、混龄同伴及家长等相关人员的协助下,恩恩的规则意识有进一步提高,混龄游戏对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二、 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 幼儿方面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心理与自我行为被个体主动掌控的程度[2]。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也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基础。在游戏中,作者观察到幼儿逐渐会产生疲劳和无趣,难以遵守规则,甚至破坏规则。同时,幼儿情绪控制能力也较弱。例如,游戏中同伴认为恩恩用手抓鱼而不是用鱼竿钓,这样做游戏就是输了。恩恩突然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此时游戏规则早已被忘记。其次,语言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因为紧张、词汇量有限等不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经常会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小班幼儿更易于执行一些与已有验一致的规则[3],因此,恩恩总用已掌握的游戏玩法来破坏现有规则进而表达想法,引起别人的关注。

(二) 家长方面

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方式不当。作者了解到恩恩家长总用简短的“你真棒”“好厉害”等单一方式肯定幼儿良好的行为,对违规行为也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总是忽视与宽容,或者以说教为主,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同时,家长也缺少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会制定一些家庭规则,但缺少规则教育的机会。例如,父母要求吃饭时不能乱跑,恩恩总是不听,多次训斥后便不再强调这个规则,错失了幼儿最佳形成规则意识的时机。幼儿从家长的言行举止中能认识和理解规则,小班幼儿的模仿意识非常强,家长不遵守规则,随意转变对一项规则的态度,难以将规则内化成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 幼儿园方面

教师的引导方式不恰当。教师总是提“独益性规则”,如“快点吃饭”“快点入睡”等,用命令式的态度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或者果断式地批评幼儿,没有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对规则的学习。例如,午休时恩恩在床上玩闹,带班老师直接让他在门口罚站,直到恩恩再次安静,才让他回去睡觉。其次,教育方式未遵循一贯性原则。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若前后要求不连贯,很难有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恩恩知道区角的人员已满后,还是将自己的区角牌插进去,教师询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恩恩说:“以前就是这样”。笔者了解到上一次是因为人员满后恩恩大哭了起来,教师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就允许进去玩一次。

三、 混龄游戏对幼儿形成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

3-5岁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是规则“神圣不可侵犯”阶段,但是他们开始接受这些规则[4],逐渐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研究通过混龄游戏前、中、后三阶段对规则意识较弱的恩恩进行分析与矫正。

(一)共同制定混龄游戏进区规则

首先,共同制定规则是体现幼儿在混龄游戏中的自主性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有利于规范活动秩序,幼儿也能接受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更能理解规则的意义。例如,老师了解到恩恩画的进区人数只有5个,是因为他认为“人太多,会把菜踩死的”。老师引导幼儿询问区域负责老师需要几个小帮手后,恩恩满意地继续绘制进区牌,“那就只能进10个小朋友,还有其他小朋友想进去的话只能下次了。”其次,当幼儿有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时,这对幼儿即将参加的游戏是充满好奇和喜爱的,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区域的自主选择还为下一次开展混龄游戏做好铺垫。例如,恩恩拿起手中标有足球的区域卡,开心地问:“老师,上一次我去小厨房,西西老师夸我把东西都放得整整齐齐,这次我也可以选择喜欢的区域吗?”老师点点头,恩恩:“那我这次去踢足球,不能乱跑,下次我还想去搭积木。”

(二)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

在混龄游戏中,年长幼儿可以主动演示做到榜样示范,旨在再次解读区角卡片的规则图。有关研究证实,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5]。例如,混龄游戏中构建区,一位大班男孩对恩恩说:“你想要和我们一起搭火车的话就帮忙拿一些红色的积木吧,要从那边绕过去拿,不然会把其他小朋友的积木撞倒的。”恩恩在大班小朋友的带领下很听话,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一直都遵守规则。其次,教师要做到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6],教师的介入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不能使幼儿的行为变得被动无趣。教师应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介入,应该说什么才能推进幼儿发展”。例如,在科学室,老师走到恩恩身旁默默拿起放大镜开始描述放大镜里奇怪的世界,不遵守规则的恩恩便也有模有样的开始观察起来。

(三)对幼儿采取多方面评价

第一,幼儿的自我评价——内化。幼儿自我评价是对自己游戏表现的梳理,是提高幼儿自我认知的途径,对内化规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先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并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教师不断引导正确做法,帮助幼儿内化规则,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混龄游戏的美食区结束后,恩恩急忙说道:“今天有小朋友拿刀切菜的时候到处跑,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抢水果刀,这样不可以,很危险”。第二,教师的“三明治”谈话法——修正。“三明治”谈话法是指对某个人先表扬、再批评、接着再表扬的一种方式。区域负责老师与班级教师及时沟通恩恩在游戏中的表现,班级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的能力、行为质量等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评价。例如,恩恩:“他们都不和我玩。”教师在了解情况后说:“我怎么听说恩恩进沙水区时,帮助一位小朋友把他的鞋子摆放在鞋架上呢,他很感谢你。”恩恩:“不放好的话鞋子里會有沙子”,“老师都喜欢你这样懂规矩的小朋友,其他人为什么不喜欢你呢?”老师再不断引导幼儿自己表达混龄游戏中的不足,最后鼓励幼儿“我相信恩恩在下一次的混龄游戏中能够交到好朋友”。第三,家长与教师的一致性评价——强化。民主性养育行为促进男孩的规则内化[7],家长和教师应充分保护幼儿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实施规则教育。幼儿园的混龄游戏需要家长的共同支持,教师要对幼儿在家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认识,家长也应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再进行差异性和有效性评价。

结语

3-4岁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遵循社会秩序的规定和习俗也有助于儿童进行社会互动。在幼儿园开展的3个月的混龄游戏中,经过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恩恩逐渐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够遵守规则。幼儿园开展的混龄游戏培养规则意识的活动具有理想的效果,笔者将继续对规则意识缺失现象的原因和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

[参考文献]

[1]曹婧怡.混龄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沈悦,杨丽珠,刘歌.早期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J].学前教育研究,2015(5):29-37.

[3]刘易,符芳.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协调发展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70-72.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8-569.

[5]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4):22-23+26.

[6]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61.

[7]王苏,盖笑松. 3-7 岁儿童的规则内化:家长养育行为与儿童性别、气质的交互作用[J].2020(2):68-78.

基金项目: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研究资助项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C县为例”(SEI-QXZ-2018-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00)

猜你喜欢

混龄游戏规则意识个案研究
我的游戏我做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