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空气质量创“三连冠”

2020-12-09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环境 2020年10期
关键词:珠海市臭氧珠海

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珠海市委、市政府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职责,认真谋划,以空气质量为切入点,聚焦保卫蓝天,把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落到实处,坚决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市动员高位打响蓝天保卫战

自立市之初,珠海一直以环境优美、空气优良享誉全国,“生态宜居”“空气好”是这座浪漫之城最闪耀的城市名片之一。长期以来,珠海把大气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主线来抓,自2013年实施“大气十条”以来,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车辆、企业的增多以及外来污染物输入影响,珠海常驻人口增速已跃居全国首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2017年多项空气质量指标出现了下滑趋势,给珠海敲响了“警钟”。

面对挑战,珠海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查找环保“病灶”,拿出超前举措、超常规手段,出狠招、大招、实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亮剑斩向大气污染源。2018年3月起,珠海全市高位打响蓝天保卫战,市委书记郭永航、市长姚奕生亲自谋划、动员发动,分管市领导深入一线部署指挥,在全省率先出台蓝天保卫战第一阶段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打出首套“攻坚组合拳”——《珠海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第一阶段)》,围绕环境提升、扬尘防治、移动源治理、工业企业治理、优化减排等内容制定了31项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区及职能部门。

全市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条块共责,28个空气自动监测站6项污染物数据与空间分布情况实时公开,实施每月排名通报制度,将改善“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年度和终期目标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体系,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副市长专题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狠抓落实的攻坚合力。成立珠海市污染天气应对领导小组和大气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市污染天气应对领导小组“三轮驱动”督查督办,2018—2019年立行立改涉气污染问题约2000项,形成“立即转办—立即整改—立即反馈”的良好循环。

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各界、各部门严格落实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各项措施,坚持科学治污、靶向治污,控源减排,竭尽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8年,珠海全市全面推动实施泥头车全密闭运输管理;创新实施公交站场污染源整治,成为广东省全市最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的城市之一;提前完成陶瓷行业和35蒸吨以下锅炉企业“煤改气”设备改造工作,燃烧“蜂窝煤”现象基本清零,节约煤耗约10万吨/年……

通过扎实开展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等有效措施,打响蓝天保卫战次月起,空气质量下滑势头得到控制,2018年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保持个位数,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不断改善,2018年和2019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2阶段标准。

8月14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7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珠海空气质量排名再次斩获月度第一,这是自2018年珠海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首次取得月排名“三连冠”。这份亮丽的环保成绩单,凝聚了珠海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聚焦重点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是保住了,但“隐忧”未消,臭氧仍是珠海治气之“痛”。近年来,全省乃至全国臭氧污染呈现区域化上升趋势,受所处区位因素影响,珠三角出现城市间日照、持续性高温低湿等有利于臭氧生成的潜势气象条件,身处其中的珠海市年均臭氧浓度逐年攀升,臭氧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的最关键因素,治理压力空前。

为突破困境、遏制臭氧污染,珠海细化实化工作部署,治理工作从以颗粒物控制为主向颗粒物和臭氧控制并重的方向迈进。

针对臭氧形成的两项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珠海系统布局前沿基础研究,通过密集开展VOCs工业源清单调查、VOCs控制对策、空气污染物输送通道及污染过程气象影响等项目进行臭氧成因分析,加强大数据的运用,为VOCs综合整治提供坚实支撑。

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珠海市深入开展VOCs综合整治:大力推动省、市级VOCs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严格开展VOCs重点企业交叉执法和销号整治,截至2020年8月,珠海全市累计减排VOCs 约8000吨;构建金湾区VOCs和恶臭气体三位一体立体监控系统,成为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生态建设成果展广东省唯一入选事例;富山工业园区10家工业企业安装监测设备共40台,动态掌握企业的VOCs排放情况;建成高栏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实施LDAR技术应用企业17家,检测密封点27万个,让VOCs“跑冒”情况无所遁形。

在治理NOx方面,珠海盯紧移动源污染防治,扎实管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为推进机动车减排,珠海从优化能源上入手:除保留部分应急车辆,珠海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2019年8月起新增或更新的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港口作业船舶、公务船舶、客运船舶基本实现靠泊使用岸电,珠海金湾机场17个廊桥机位岸电覆盖率100%。制定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提升尾气监测能力建设,拟出台黑烟车限行措施;通过淘汰补贴,鼓励汽车更新换代。

2019年,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被提上治污攻坚日程,国家下达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任务,为了推进部门协调及上下联动,珠海市制作发动宣传折页4000份、名片式指导卡10000张;率先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成为省内第一个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工作的试点城市。

截至2020年7月,珠海市臭氧平均浓度扭转上半年同比上升局面,实现1—7月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下降;总体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18.5%,获得空气质量位居珠三角9城市第一、改善幅度排名广东省21个地市榜首的阶段性成果。

再接再厉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珠海的蓝天保卫战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集中火力精准打击污染源的同时,坚持长短结合,在取得阶段成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谋划长效机制,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接下来,珠海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护珠海的“好空气”上,将突出精准治污,细化分阶段改善目标和治污项目,做到时间精准、空间精准、行业精准和措施精准;突出科学攻坚,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继续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深挖减排空间,促进污染防治与效益提升互促共进;突出依法监管,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推动“一对一”把脉问诊,启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企业自查+指导帮扶+严格执法”模式,强化公共信用管理制度评价运用,通過“奖优策劣”方式引导企业达标排放。

展望未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担当新使命,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擦亮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品牌,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助力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珠海市臭氧珠海
曾任反贪局长的他被“双开”
珠海 革命风云
双面臭氧
编读往来
珠海之旅
“保护伞”变成污染物了?臭氧污染是怎么回事?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