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对外融资的财务报告虚假问题研究

2020-12-09胡钰

审计与理财 2020年3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财务报告

胡钰

【摘 要】有些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目的,利用信息不对称,掩盖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通过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和对当期费用确认为资本性支出等各种隐蔽手段,虚构企业经营业绩,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误导使用者,给投资者带来经济风险,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效防范企业财务报告虚假,需要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报告虚假的处罚力度,引导企业领导者树立诚信合规和持续经营的理念和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企业融资;财务报告;虚假

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足的资金就是企业的强有力的后盾。为了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资本和经营规模,企业都会设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纷纷走向资本市场。近几年,股权托管交易中心E板及Q板挂牌,促进了不少中小企业改制、挂牌、定向转让股份,这些融资平台成为企业获取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进入这些融资平台的门槛相对较低,外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唯一能够用来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就是依据企业提供或者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监管者的重要关注点。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目的,利用信息不对称,千方百计掩盖企业存在的各种经营问题,编造虚假利润,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企业的财务报告虚假问题一直为业界和学界高度关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虚假问题,对促进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将全部心思放在改善企业经营和实现社会资金资源合理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报告虚假演变现状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都是投资者、企业股东和管理者最关注的报表。从理论上来说,财务报告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界很难获得企业财务报告背后的各项原始数据,难以判断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财务报告的虚假问题就会存在。

如今,财务报告虚假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报告虚假已经从表面作假向隐蔽作假发展,前者是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源自虚假的会计行为,后者是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业务经营活动编制会计报表,源自虚构或者作假的业务经营活动。财务报告作假已经不再是简单地篡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字,对财务数据进行直接作假,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企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进行全面作假,经过“精心谋划”得出财务报告。对财务数据进行直接作假,投资者只要做尽职调查或者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通过财务数据核查等方式就能容易发现。通过对经营活动作假所呈现的虚假财务报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极强的欺骗性。由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经过“精心设计”,即使企业的内部财务人员,也未必知道财务报告存在虚假情况。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投资机构在逐利的动机驱使下,都以获取高回报寻求对外投资。那些因急于扩张发展而面临资金问题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投资机构物色投资的主要对象。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想通过筹资迅速把企业做大,谋求快速上市,与投资机构合作成为不二之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有融资需求,另一方有投资意愿,两者一拍即合。对投资机构来说,签订对赌协议,是约束企业、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赌协议成为双方的契约。

企业为了融资和上市,通常都会应投资机构要求签订三年或者五年的对赌协议,以财务净利润为核心,企业对经营业绩做出承诺。对赌协议通常至少约定三个基本条件。其一,销售收入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比如15%、20%或者25%;其二,净利润不低于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其三,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企业每年达到对赌协议要求的目标,企业则按投资比例给投资机构进行分红,但一旦企业连续三年达不到对赌协议要求的目标,企业将要付给投资方巨大的赔偿,包括按倍数返还投资额。为上市而融资的企业,通常将对赌协议的核心定为能否在预期的年限内上市。如果投资的企业上市成功,投资机构將获取企业一定股份;如果投资的企业上市不成功,将从企业得到高额赔偿。

造成财务报告虚假隐蔽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制造虚假的经营业务假象。对企业来说,无论接受什么样的对赌,其关键点都在财务报告所表现出的经营业绩上,财务报告成为投资者的唯一衡量标准。一旦与投资机构签订对赌协议后,企业开始进行第一轮融资,销售业绩成为最重要的关注点。如果真实的销售业绩没有任何起色,企业在对赌协议的压力下,就会寻找合谋方,比如寻找同行业的经营者或者上下游的经营者,以利益为交换,先是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同时向该经营者掌控的另一个公司签订虚假的采购合同,形成虚假的资金流向,从而制造销售额扩大、采购成本减少、净利润增加的假象,最终合谋的双方各自得到想要的利益。

造成财务报告虚假隐蔽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对当期费用进行延期确认或者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资本性支出,会增加资产,利润不变。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高科技产品。按照会计准则,当期的研发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有些企业将当期费用归集为研发费用,再将研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将正常的经营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性现金流出,将经营费用做资本化处理。有些企业将短期费用转为长期摊销,比如装修费和开办费,从而延长摊销期。还有企业在报表披露时,未对相应往来项目计提坏账准备,未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从而不进入当期费用。

企业财务报告虚假做法之所以如此隐蔽,甚至瞒过企业内部的部分财务人员,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企业没有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建立完整的会计体系。有些企业没有对收入的划分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对跨年度未完工产品的确定存在随意性,自定义完工比,提前确定收入,在未开工前编制开工时间,支付预付款,以付款比例确定完工比。二是关联方交易错综复杂,存在关联定价现象。为了虚假提高利润,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采用关联方交易的手法,成立多家关联公司。企业与一些关联方签订销售合同,提高销售价格,又与另外一些关联方签订采购合同,降低采购成本。这样,所形成的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就大打折扣。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中小型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设在会计部门,虽然在职责上进行了区分,但由于未独立于会计部门,当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时,出于部门利益需要,往往对内保持一致,对外补齐凭据。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通常仅对涉及资金收支活动进行严格把关,而不对非财务性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通常对资金的真实性进行把控,比如对付款注重采购的时间及方式,发票是否齐全,但往往忽视非财务性审计,缺乏对业务进行审计,如发生的业务是否真实、合理。

二、企业财务报告虚假的风险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现经营成果的重要文件。对财务报告弄虚作假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上的欺骗行为,将直接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给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决策风险。企业为了对外融资编制的财务报告,无疑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潜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果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投资者据此决策,必然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对投资者而言,投资一个不靠谱的企业,投资越大,损失也越大。

财务报告虚假不仅给投资者带来经济风险,也给企业自身带来法律风险。如果财务报告虚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将为此承担法律责任。一个谎言需要用十个谎言去掩盖。企业对外提供一份虚假的财务报告,必然在多个环节弄虚作假,存在多个虚假的会计行为。一份虚假的合同,必然导致虚开发票。把不属于研发费用归集为研发费用,无疑将骗取税收的优惠。针对财务报告作假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条款都有明确的惩罚规定。企业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将为此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虚假财务报告还会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风险。虚假的财务报告,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信息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水平。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表发现企业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企業存在经营风险。企业为了达到对外融资目的,财务报告通常夸大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导致企业多交税、虚增存货、虚增应收账款,看似漂亮的财务报表,实际上企业资金已严重短缺,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比如,某企业变更为股份制企业后,在股交中心挂牌,企业经营业绩一般。为了尽快实现上市,该企业在粉饰财务报告后,获得某PE投资,与PE签订了三年对赌协议,完成了第一轮融资。对赌协议要求企业第一年销售比上年增长25%,净利润增长20%。由于没有达到对赌协议规定的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企业就虚增销售合同和虚增利润,导致第一年多缴纳增值税及所得税近千万元。第二年和第三年,企业经营始终不见好转,企业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倒闭。企业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无真实性的销售业绩,融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缴纳税收,损失惨重,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营风险。

三、防范企业财务报告虚假的对策

中小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目的,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究其根源,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大环境下,企业受上市圈钱引诱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有效防范企业财务报告虚假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报告虚假的处罚力度。企业之所以对财务报告弄虚作假,无疑是受利益驱使。对外提供一份虚假财务报告,企业会理性权衡作假风险和作假收益。当作假收益期望值大于作假损失时,企业就会选择作假。为了有效遏制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作假行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提高惩处力度,增大企业财务作假的损失,让企业责任人员在面临财务作假选择时,自主选择不作假。我国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规定日趋严格,而对那些还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重视不够。如何确保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从企业经营、政策优惠和责任人员的个人信用等多方面加大财务报告虚假的处罚力度。

2.企业领导者树立诚信合规和持续经营的理念和意识。企业财务报告作假,大都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指使和授意。防范企业财务报告虚假,要从企业领导者的错误思想根源入手。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整顿规范资本市场,严厉打击非法投资和融资行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守法规讲诚信的意识。企业领导者要清楚认识到,融资只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企业领导者应当审视,为了融资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企业经营的使命感,摈弃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独立于会计部门,无疑是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一个漏洞。企业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会为财务报告作假提供可乘之机。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检查手段,督促企业按国家会计准则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适当扩展,不仅检查会计上是否合规,也要检查经营上是否守法,从而避免虚假经营。对投资者和企业小股东而言,要利用独立的第三方外部审计力量,定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和抑制企业的财务作假和舞弊行为。

四、结束语

虚假的财务报告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仅欺骗投资者和社会民众,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社会资金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和完整披露,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正确的决策和判断,给企业经营指引正确的方向;而虚假的财务报告,将误导企业管理者,造成企业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失控的严重后果。要解决企业财务报告虚假问题,需要不断净化资本市场,营造持续经营的商业氛围,加大法规惩处力度,提高企业领导者的合规意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霍华德 M. 施利特,杰里米·皮勒著.财务诡计: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孔晨.风险偏好、决策情绪与CEO财务报告舞弊行为[J].经济与管理,2020,(1):86-92.

(作者单位:上海赛迩福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