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网络衍生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2020-12-09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杜 飞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不断变化、衍生,形成了能适应不同领域的各种存在形态,而由互联网催生出来的一系列新兴媒体形式也对人们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不断深化,互联网衍生媒体的影响范围也扩展到了教育领域,并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各种社交性的网络组织、网络团体、网络刊物等层出不穷,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衍生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丰富、更新快速以及允许人们突破地域限制进行交流的特点对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吸引力,网络视频、网络博客、微博、数字电视、微信群、BBS 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网络衍生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网络衍生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

一、网络衍生媒体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网络衍生媒体彻底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网络媒体,可以有效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创建精神家园,实现教育主客体的跨界汇合。如今的大学生较为热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平台,而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用另一种身份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这些平台往往会成为他们情绪和思想的宣泄口。[3]在这些网络媒体中,教师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变化,教师可以开设个人博客或微博等互动性较强的平台,也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学生实时交流,随时在微信群内发起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共同参与讨论,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网络衍生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网络系统最为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使人们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更方便、更快捷的交流。网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就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沟通的桥梁。利用网络,可以有效突破教室的空间限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不会有“坐在角落里”的感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加主动的参与课堂的讨论,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高效。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网络衍生媒体的出现使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变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直接与所有的网络用户进行交流,因此,能够影响学生的外界因素也就变得更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所受到的教导和接触的思想仅仅来自于教师、家长、同学等一些身边的人,而在网络得到普及之后,学生所接触到的思想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如若学生不能正确分辨,思想认识极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网络衍生媒体的出现,令学生的思想状况比之以前要复杂许多,传统的思想引导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甚至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自由和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学生希望自己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能够有与教师平等对话、表达诉求的机会,因此,他们会更加重视自己在与教师相处时的地位,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同时,又因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接触到社会的更多方面,其思想也更加成熟和跳脱,这一切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当前,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并且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网络衍生媒体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导致其功效在弱化。[5]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高要求。因此,教育者必须同时考虑到网络衍生传媒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对网络衍生媒体加以合理利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网络衍生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举措

(一)构筑全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要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建设公众平台,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这些平台上利用网页、微博、微信建立专门发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使学生能够自助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查询课表、分数等,使用好这一类网络平台,可以大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途径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各个高校体现学校特点和风格的标签,也是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的体现,通过向学生宣传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好方式。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可以将校园文化传播到学生群体当中。而利用传媒手段实现高校文化的跨界联合,就要把网络媒体文化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使用传媒手段,可以将校园文化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校园文化的传播速度,增加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使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建设融为一体,在创建校园文化的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高校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例如竞赛、演讲、讲座、表演、校际交流等,这些都是学校用来营造校园文化的方式,也是学生展现风采的好途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通过改变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活动中增加更多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工作。[6]

(三)建立导航系统和特色网站

高校应该利用网络媒体,建立一个信息齐全、功能完备的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中设置关于学校文化、校园风貌、校园制度、校园特色、模范人物、重大事件等模块,让学生能够通过导航系统随时随地了解到学校的每一个部分以及相关动态,也可以把学校的风貌和建设状态向外界展示。同时,学校还可以创建特色网站,在网站中设置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相关的模块,用文字和图片向学生直观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浏览这些网站的过程提升价值观和情感道德,利于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7]

三、从辩证的角度解析网络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将网络衍生媒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而网络衍生媒体的出现则为其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舆论空间。高校教育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作为一种新颖的媒体形式,网络衍生媒体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以电子门户和自媒体等形式悄然进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因为起源于网络,网络衍生媒体形式灵活多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将其引申到高校教育当中,则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互联网使舆论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巧妙合理地利用网络衍生媒体这个平台,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更快速的通道,不仅丰富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还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的资料,其优势不可替代。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位,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网络衍生媒体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习与日常生活接轨,寓教于乐,利用媒体的优势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9]

(二)思政教育过程中规避网络衍生媒体的弊端

网络衍生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事物往往都具备两面性,所以在享受到衍生媒体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理智面对其隐含的弊端。首先,网络衍生媒体是基于网络存在的,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所以难以控制其传播信息的内容。网络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外来文化的引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西方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其次,网络衍生媒体还具备极强的多样性,各色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不适合学生阶段接触的信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一些负面信息,扰乱视听,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加强防范。[10]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借助于网络衍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让网络衍生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