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潭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分析

2020-12-09薛兴太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斑岩石英金矿

薛兴太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一地质队,安徽 滁州 239000)

张八岭构造带北东段(滁州张八岭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与华北板块仅以郯-庐断裂带相隔,区内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金铜多金属矿化点较多,是一个潜在的找矿远景区。

1 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地处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中部,岱山~管店岩体与张八岭岩群接触带之东缘,老三界~管店复式向斜中段近核部的南西翼[1]。出露地层简单,主要出露有中晚元古界张八岭群西冷岩组变质岩系。在河谷低洼处见第四系冲积、沉积物。

1.1 地层

矿区南北低缓丘陵均由中晚元古界张八岭群西冷岩组地层构成。本组地层原岩为一套富含钠质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的细碧角斑岩系,岩石遭受程度不等的区域变质作用,片理发育,多见揉皱现象、粒状长石、石英压扁拉长现象普遍。其岩性为变变凝灰角斑岩、角斑凝灰岩、变石英角斑岩,相互之间为渐变互层关系。

变凝灰角斑岩:灰白色,部分浅黄、浅绿色,变余斑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自形或半自形,粒径1mm~2mm。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次为绢云母,矿物定向排列成条带状,绢云母相对集中分布于条带间。由于受管店岩体的烘烤,部分岩石角岩化。

变角斑凝灰岩:灰白色,部分浅绿色,变余凝灰结构,条带状构造、片状构造。原岩由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晶屑主要由斜长石、少量石英组成,含量占5%~15%,粒径1mm~1.5mm,岩屑见有角斑岩等,含量5%~10%,玻屑部分脱玻化重结晶成长石、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0.09mm~0.15mm;矿物粗细相向排列成条带状,含有少量绢云母及氧化铁。

变石英角斑岩:灰白色、浅白色,变余斑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斑晶约占10%~20%,由斜长石、石英组成,粒径1mm~2mm,石英呈它形粒状,具波状消光和碎裂现象。斜长石为半自形~它形柱状、粒状。基质由细粒、微粒状长石、石英组成[2]。粗细矿物相向排列构成条带状。含少量绢云母、铁质顺其条带排列,使条带更清晰。

第四系:主要沿管店河及支流低洼处分布,为河床及河漫滩型冲积物,主要为黄褐色亚粘土、细砂及岩屑坡积物等构成。

1.2 构造

矿区处于三界复式向斜的核部附近的西南翼,地质体内小褶曲发育,局部地层片理产状变化较大,区内断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但主体倾向北东,倾角介于20°~45°之间。区内断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沿走向长达700 m,走向北北西340°,倾向南西220°,倾角较陡,约70°~80°。

1.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呈零星分布,岩脉侵入于西冷岩组中,围岩局部呈弱硅化及褪色现象,局部见绢英岩化。

石英闪长岩脉:灰色、灰白色。中~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斜长石约占50%~60%,为灰白色半自形~自形板柱状,d=2mm~3mm;正长石约占5%~10%,为半自形板状,d=2mm~3mm;石英约占5%~20%,为它形粒状,d=2mm;黑云母约占10%~15%,片状,集合体为柱状等。岩脉地表风化强烈。石英闪长岩脉裂隙发育,局部见热液蚀变和金属矿化现象。

闪长玢岩脉:灰色,略带棕红色,细粒斑状结构,基质为微粒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斑晶、长石、半自形粒状,d=0.10mm~0.15mm,基质为微细粒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脉幅宽度4.0m~12.0m,见于ZK801孔,地表尚未见出露。

2 矿区物化探异常

根据矿区土壤化探数据分析,Au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北部,规模异常12处,零星异常2处,主要呈北西向、近南北向带状为主,部分呈平行排列,浓集趋势明显;Ag元素异常分布与Au元素基本相同,主要在测区北部,较规模异常8处,零星异常14处,部分异常有明显浓集趋势,且与Au元素异常有一定套合性;Cu元素异常分布于全矿区,较规模异常8处,其余为零星异常,部分异常浓集中心明显;Pb元素规模异常7处,零星异常9处,部分异常有较好的浓集中心;Zn元素较规模异常9处,其余为零星异常;As元素较规模异常6处,其余多为单点双线异常,异常方向多呈北北西向,但所有异常均未见较好浓集中心。

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矿区的中东部大部分范围内为零值和低缓正磁异常区,基本反应了隐伏岩(脉)体的范围。东侧磁异常多为低缓负异常,异常总体位于西冷岩组变质岩上。局部高梯度地磁异常带,规模不大,一般正负异常相伴,向上延拓后异常逐渐消失,推出为岩脉引起的高磁异常。正负异常相伴的带状异常,推测为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之显示,并见金矿化,认为是寻找金矿化体的重要找矿方向。

3 矿化特征

龙潭里矿区以金矿化为特征,主要分布在铜狗城一带。铜狗城矿化构造蚀变带位于铜狗城西北部,西冷岩组地层中,产出于断裂内,由地表采坑和钻孔控制。断裂走向近北北西向,南西倾,倾角较陡,为65°~75°。含矿构造带长达300m~400m,呈舒缓波状,构造破碎带宽1.0m~1.5m不等,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处于碎裂岩之中。金矿化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围岩为西冷岩组石英角斑岩。含矿构造带延伸较长,金矿化体延伸较稳定。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褐铁矿石英脉型和含金蚀变岩型。石英脉分为两类,一类呈褐红色,石英脉厚度变化范围相对较大,穿插于围岩地层中,石英脉两侧围岩几乎无任何蚀变;另外一类石英脉呈灰黑色,主要以隐晶质细脉形式,呈网脉状穿插于围岩之中,网脉状石英之间所夹地层泥化强烈,呈褐黄色或褐红色,多由于风化作用形成孔洞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有硅化、绢英岩化、泥化,局部可见少量孔雀石。

矿区内另一金矿化构造蚀变带位于龙潭里东部1.6km处,构造蚀变岩带呈北北西向展布,产出于断裂中,由三条探槽和一个钻孔控制。地表金矿化带出露长度约250m,宽4.0m~5.0m,走向北西,约340°,倾向南西,约250°,倾角60°~75°。构造蚀变带严格受断裂蚀变带控制,金矿化不稳定,金矿化体断续分布。TC02槽中金矿化体宽约1.0m,金平均品位为0.50g/t,银平均品位0.23g/t~1.73g/t,铜品位最高可达0.005%。矿石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等。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蚀变有硅化、绢英岩化,孔雀石含量较少,仅零星分布。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构造蚀变岩型。

4 矿床成因

与郯-庐断裂带控制的管店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或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作用形成的斑岩型、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复合型铜金多金属矿产矿床;同时还具备形成矽卡岩型成矿条件。该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管店岩体属深熔花岗岩,是基底岩系深部熔融的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中酸性脉岩,基底各类含矿建造是该类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铁镁质岩系在熔融过程中赋存在矿物晶格中的金铜钼等元素被析离出来,富集于岩浆晚期热液中。在流体相和岩浆共存的体系中,流体相中的金属可达一定的富集度。此外,在与围岩有利成矿条件下,在其成岩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同围岩发生同化混染。因此,深熔花岗岩的成矿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该类矿化体受岩体、韧脆性断裂构造及侵入体的接触带控制。

5 找矿方向分析

本矿区处于张八岭地层北端,该地层深部可能存在有较高金峰值的古老基底,为深熔钙碱质的管店花岗岩、基性岩脉和金矿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矿区位于管店岩体北端接触带上,该岩体在深熔作用形成花岗岩过程中将古老变质基底较高丰度的金活化富集于熔体中,为本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区域性的郯-庐断裂带控制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展布,并派生出一系列多级别的对成矿作用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次级断裂构造,在测区内主要发育的是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构造,并伴有强烈矿化蚀变,形成构造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金矿。区域化探异常高密度分布区,是金矿化富集的显示,高精度磁磁测负值异常,为基性岩脉引起,龙潭里构造蚀变带地表可能具有一定规模,构造带中岩石压碎强烈,局部矿化较强,含金品位高达0.50g/t,均为本矿区寻找金矿的重要线索。

猜你喜欢

斑岩石英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我国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