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营养干预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李添添周晓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发生率

王 琳,李添添,周晓梅*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136)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作为一创伤性较大的手术,由于手术的部位涉及到消化功能、肠道,更由于疾病和全切术所导致的机体分解,因此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患者对于肠道的营养需求较高。肠内营养,则是现阶段国内外普遍较为认可的,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是一种均较高的营养支持法[1]。本次研究对相关病例进行选取,就早期肠内营养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行以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患者92例,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46例,男42例,女4例,年龄介于30~77岁之间,平均(57.41±4.27)岁;对照组46例,男43例,女3例,年龄介于35~78岁之间,平均(57.49±3.87)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检查完成后,行以全膀胱切除术;根据患者肿瘤的浸润情况、耐受程度、既往史来选择尿流改道的方式。术中均行以截取末端回肠截取,为新膀胱重建的回肠输出道。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重视行以肠外营养支持护理,于肛门排气的24小时即可进行全流食的进食直至过渡至可进行普食。并行以常规的护理治疗干预,及是对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并观察其术后的病情变化,嘱咐患者进行定期的门诊复查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开展统计工作,计数应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获取结果,计量应用(±s)表示,通过t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营养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总蛋白、血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指标均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3.87±4.54)与对照组(60.55±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蛋白(36.15±2.33)与对照组(32.43±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指标(0.22±0.04)与对照组(0.17±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 9例,满意为7例,一般为19例,不满意为11例,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6.08%;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20例,满意为13例,一般为11例,不满意为2例,观察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5.65%。

2.3 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腹痛腹胀症16例,发生率为34.78%,腹泻症为13例,发生率为28.26%,恶性呕吐11例,发生率为23.91%;对照组腹痛腹胀症10例,发生率为21.73%,腹泻症为7例,发生率为15.21%,恶性呕吐9例,发生率为15.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以尿道改流,作为现阶段常见且有效的一种膀胱癌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时,具有创伤大、且时间长较为复杂等特点[2]。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在护理中的应用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有效性也较高;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蛋白以及前白蛋白三项指标,手术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6.08%;观察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5.6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症状,不良反应无显著影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膀胱发生率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单中心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