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陀螺定向技术在袁店二矿西风井冻结造孔工程中的应用

2020-12-09程锦亮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进尺钻具方位角

程锦亮,唐 林,周 峰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安徽 宿州 234000)

袁店二矿西风井井筒深度440 m,井筒直径5.5 m,表土层厚度为278.8 m,冻结深度350 m。布设三圈冻结孔,孔数79个,工程量19 540 m。主排孔19/19个,圈径为15.2 m,开孔间距1.26 m,孔深为350/290 m;辅助孔18个,圈径为11.5 m,开孔间距2.0 m,孔深为285 m;防片帮孔18个,圈径10.1 m,开孔间距1.75 m,孔深为70 m。布设测温孔3个,孔深分别为350、350和75 m;布设水文孔2个,孔深分别为32和183 m。钻孔靶域半径:表土段≤0.50 m,基岩段≤0.60 m;径向内偏值:主排孔≤0.50 m,辅助孔≤0.40 m;主排孔最大终孔间距:表土段2.0 m,基岩段3.4 m。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靠陀螺定向技术来保证钻孔质量,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尽管陀螺定向技术已开展多年,但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人员的新老交替,技术衔接不是很好,导致该技术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陀螺定向技术的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下面对将陀螺定向在实际工作中所选用的技术参数、工作方法及操作要领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 陀螺定向的基本要求

1.1 仪器及操作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本工程根据冻结工程质量要求,选用北京建井研究所生产地JDT-5A型陀螺测斜仪,定向仪选用陀螺定向仪。陀螺测斜仪性能参数见表1。

实际操作中,每次测井用经纬仪吊线,采集初始方位,降低肉眼吊线造成初始方位角误差,确保每个孔斜轨迹的准确性和重合度,为定向工具面角度的计算提供可靠参数。

(1)定向仪性能可靠稳定,工具角度0°~360°转动一圈显示满度。

(2)仪器外管母线用不同颜色胶带做好标记,保证同定向靶槽口安装准确,并固定可靠。

(3)定期检查仪器漂移(动漂、静漂)。

1.2 对螺杆钻的要求

螺杆钻是井下纠偏造斜的主要工具,工作原理是通过泥浆力作用使马达转动,带动钻头旋转,刻取岩石进尺。使用前,确认坐键是否被挪焊,挪焊后与母线角度差值的大小,钻头马达工作是否正常,仪器坐键槽能否坐键,螺杆的整合情况和弯度角,各项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螺杆钻具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操作,避免不合理使用钻具,降低螺杆钻具定向的成功率[1]。

1.3 对泥浆、泥浆泵的要求

螺杆钻对泥浆有着特殊要求,泥浆中固相含量过高,会加速螺杆钻具橡胶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降低定向成功率。因此泥浆应进行有效的分离净化,尽可能降低固相含量,泥浆含砂量小于0.5%[2]。

泥浆泵用于输送钻进过程的泥浆液,作为螺杆定向进尺的动力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泵量和较高的泵压;保证进尺时孔底清洁;另外,泥浆泵在钻孔孔壁与钻具之间的环状间隙一定的情况下,要保证冲洗液具有较高的上返流速,必须提高泵量。该工程选用TBW-850/50型泥浆泵,其性能参数如下:公称流量为850 L/min,公称压力为5 MP,配用动力为90 kW。

2 陀螺定向对钻具下放的要求

螺杆钻具下放前,应先在井口做开泵实验,确定螺杆能正常工作,各项功能符合要求后才能下放钻具。

钻具下放时,必须拧紧钻杆的每一个接头丝扣,准确丈量钻具长度,避免深度误差影响定向段高,降低定向纠偏效果;合理控制下放速度,防止下放速度过快导致泥浆迫使马达倒转,泥砂随流体灌入堵塞螺杆,造成螺杆无法正常工作;下钻过程遇阻,决不允许硬压、划眼,不能合钻冲孔,应同时启动钻机、螺杆,泥浆泵低速运转顺孔,也可以用管钳转动钻具一定角度再试,避免操作不当造成更大的事故,开出新孔,打破邻近冻结管壁;下钻结束,合上立轴,钻具上提3~5 m做开泵实验,确定螺杆能正常启动,再下放钻具至孔底,开泵冲孔,清理孔底。清孔结束,上提钻具卸下立轴,垫叉卡住钻具置于磨盘中,正常后下定向仪定向。

3 定向仪坐键实验

定向仪器下放至孔底,绞车停稳2 min后,点击坐键角测量2次,检查仪器稳定性和重复性,并记录测量数据。一切正常后,仪器上提30 m以上,开始第二次坐键并测量。连续坐键3次,3次方位角测量值误差±5°时即可确认仪器坐键成功。

仪器坐键成功后,地面用管钳转动钻杆至所需角度,然后上提下放钻具3次,每次活动范围2~4 m,待完成后测量坐键角。如果达不到要求,必须增加坐键实验的次数,如果还不能吻合,必须查明原因,排除问题,然后重新定向。

4 定向方位角和定向段高确定

(1)定向方位角的确定。定向方位角的确定应充分结合设计技术要求和钻孔的实际情况。钻孔轨迹呈现偏距增加、方位增加的变化,可以采用测斜方位角增加180°,再结合孔深、钻具长度适度增加反扭角来确定定向方位角;钻孔轨迹如果呈现增偏距、减方位趋势发展,可采用测斜方位反180°,结合实际孔深、钻具长度适度减反扭角方法来确定方位角;如果钻孔方位呈一个方向变化,轨迹偏距增加,一般直接选择测斜方位反180°方位角来确定定向方位角。

(2)反扭角的确定。磨盘将螺杆从上部锁死,正常工作时,钻头朝相反的方向上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钻具产生一定的扭转变形,扭转变形前后角度的差值称为反扭角[2],反扭角的大小随孔深增减而随之变化。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定向角度的选取合理,定向效果明显,必须反复验算好反扭角的大小,并提前加入定向方位角中。影响反扭角的因素较多,如钻孔轨迹本身的复杂程度,钻孔的深度,钻具的刚度、长度,钻压的大小,地层岩性的软硬程度等都会对反扭角的大小产生影响[3]。

(3)定向段高的确定。下面以1.5°螺杆一小根钻铤定向,加一小根钻铤稳斜在袁二冻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例。

对于顶角小于0.5°的定向段,定向段高的选择应结合地层岩性软硬程度合理确定,黏土层定向段高适合2~3 m;砂和砂质黏土层适度增加段高至4~5 m。顶角大于1°时,定向难度增大,可以增加定向段高,采用单根螺杆定向和一小根钻铤稳斜的方法;顶角较大的定向段,应根据角度的大小适度增加定向段高。

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岩性定向的成功率不同,尤其在砂层、风化破碎带和黏土层定向后效果区别特别明显:砂层、风化破碎带定向钻进,进尺速度快,稳斜效果差;泥岩、黏土层固结好,定向进尺速度慢,稳斜效果好。因此受岩层固结程度的影响,往往黏土层和泥岩的定向成功率更高。

5 稳斜和测斜

(1)稳斜。定向结束后的稳斜很关键。根据地层的软硬决定钻铤的数量,如果在新地层适合一小根钻铤进尺,基岩段可以选择两小根钻铤进尺,避免影响定向效果。稳斜钻进时钻具给压要小于正常进尺的压力,结合地层参数适时调整压力,待钻进4~5 m后按正常压力进尺钻进。

(2)定向前测斜。开孔钻进40~50 m进行一次测斜,测斜结束,根据数据分析钻孔轨迹发展趋势。如果正常,可以加大测井段长,减少测斜次数,增加钻进时间。在浅部表土层,钻孔偏距、顶角过大,一般采用扫孔、垫架子、移位、吊打等方法纠偏,且效果明显。但在深部或进入基岩,上述方法就很难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普遍使用的陀螺定向纠偏技术。

(3)定向后测斜。定向结束后,取出螺杆,下放钻具,正常钻进至进尺完残尺。如果采用一小根钻铤钻进,钻进约10 m后进行测斜;采用2小根钻铤钻进,待进尺20 m后再进行测斜。测斜仪器下放至底部应单点测量(方位、顶角),根据测斜结果分析定向效果,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6 总结和体会

陀螺定向技术虽然已经应用多年,但其综合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即使测斜仪器性能正常,数据采集结果准确,定向方位角选择合理,但下放钻具丝扣接头如果有一个未拧紧,也可能会导致定向失败;假如前面都做得很好,符合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定向时泥浆泵的泵压泵量如果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螺杆定向进尺所需的动力,马达转速达不到,无法完全运转,定向效果也会不理想;再假如钻具接头丝扣完好,泵压泵量满足要求,螺杆钻具性能不好也会影响定向效果;还有钻具深度丈量不准确,孔底沉淀,造成定向段高误差,也会难以达到定向效果,所以想要做好陀螺定向工作,需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对于定向工作人员,要求必须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首先做好测斜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能够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结果判断仪器的性能;懂得仪器的基本调试,确保不能因为不能判断仪器性能而选取错误参数,造成更大事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陀螺定向的圆满成功。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不同地区定向参数大致相同,但想要取得更高的定向成功率,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地层的软硬差别,选择合理的定向段高技术参数,工作人员还需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对定向技术参数进行实时动态跟踪、调整,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

猜你喜欢

进尺钻具方位角
考虑开挖进尺优化的管棚支护设计参数选择
大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谦比希铜矿大断面掘进爆破技术优化改进工程实践
分析钻具的使用与管理
小修液压转盘在高升油田的应用及认识
辛14—8HF井钻具事故浅析
无处不在的方位角
钻井液对钻具的腐蚀性规律研究
宽方位角观测法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施密特棱镜偏振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