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探索的实践

2020-12-08方颖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

方颖

【摘 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国有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国家经济的重要领域,让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将提质增效要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结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成为国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难点。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从提质增效这一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目标、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挑战

1.1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建設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就是打造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多次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充分体现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国有企业干部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优秀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发展的新要求。

1.2人才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

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新时代人才工作赋予了重大意义。从中央到地方,更是为人才强国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当前,国有企业人才结构性短缺明显,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新兴业务专业型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处于业务转型期的国有企业。一方面,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与业务所需的人才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原有业务萎缩造成人才供给过剩,出现人才结构性短缺与富余并行的困境。同时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和招录困难,骨干人才面临流失压力,尤其是对于业务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人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1.3工资总额管控机制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2019年1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国资委第39号令),办法系统提出当前企业工资总额决定的三个环节:效益联动、效率调整、水平调控,办法明确,如工资总额预算范围不发生变化,“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构建以效益为首要分配要素的工资总额调控体系,不断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实现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同向增减。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员增长需求与现行工资总额“增人不增资”的管控方式之间存在矛盾;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对骨干人员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吸引外部急需人才,保留现有核心人才。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索

2.1压茬拓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建设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系统构建干部梯队体系。按照干部当前所处的职级,分成不同层次,从各干部层次中分别遴选出优秀的年轻干部纳入培养范畴,根据培养目标分成不同的培养梯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养;全力打造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持续储备培养基层骨干人才、后备领导人才、团队(专业)领军人才。大力发现培养,强化实践锻炼,确保选准用好,从严管理监督。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各环节环环相扣,统筹推进。切实解决急拿现找、降格以求、代际断层等问题,保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2.2蜕故孳新,探索职业经理人市场化机制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国有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在公司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机制,并选择市场化程度高、周期短、业绩容易评估的公司试点运行。薪酬构成以低保底,高激励为设计原则,设定超额效益分享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效益为导向,强化考核与激励,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实行契约式管理。以项目全周期管理及经营目标为计薪基础,实行总额控制、过程扣减,强化节点考核、年度考核与结算考核,设立退出机制,建立“对标市场、吸引人才、责权明晰、奖惩分明”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增强对市场上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吸引力,有效地解决公司转型升级需要和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强化人才保障;同时建立高强度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职业经理人干事创业的动力,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

2.3务实笃行,用好用足工资总额

要建立健全的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相匹配、与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相适应的工资总额管控机制,一是建立工资总额动态管控机制。年初预先下达所属单位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年中随人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强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刚性,确保工资总额可控。二是从严控制在编人员增长,保证骨干人员人均工资增长。三是创新人才用工方式,通过在岗、外派、委派、派遣、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建立多层级人才蓄水池,构建人才筛选和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并有效地解决人员增长与工资总额限制之间的矛盾。四是全面掌握所属单位人员编制、薪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资发放与工资总额使用情况,动态查找、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全过程预警、监督与指导所属单位开展薪酬相关工作。

2.4多措并举,合理优化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承载着企业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合理的人才配置能够发挥人才整体性优势,形成“1+1>2”的合力。国有企业人才结构优化,一是坚持内部培养选拔为主,外部引入为辅的人才策略。通过知名招聘网站、猎头、专场招聘会等形式适当补充公司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及新领域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入新思想、新经验,形成鲇鱼效应,提升团队效能。二是加大人员的调配力度,开展轮岗交流,拓宽员工成长渠道,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三是探索多种灵活用工方式,腾出工资总额,做强中高层、骨干层、经验层,持续投资人才,经营人才。

2.5靶向施策,精准培养领军人才

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领军人才的驱动,加强国有企业领军人才培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可着力于三个“精准”:一是培养对象精准,围绕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深入开展领军人才的遴选培育工作,向紧缺急需专业倾斜。二是培训内容精准,为领军人才量身制订培养计划,通过与专业机构和高校合作,引入外部课程,进行系统性、前瞻性培养。三是培训效果精准,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学风建设,关注成果转化,持续跟进领军人才的成长。

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国有企业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成为人才强国策略的引领者与落实者。从提质增效这一具体要求出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并在管理实践中,关注人才结构的优化、管理机制的重构以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关注新业态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特征,真正实现提质增效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与人才共享。

参考文献:

[1]贾振超.网络信息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解析[J].中国市场,2020(10):88-89.

[2]荣立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0):122.

[3]刘铭初.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初探[J].中国市场,2020(09):177+190.

[4]费红文.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07):117.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