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兵适应性障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2020-12-08林景斌郭英伟侯锐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特征

林景斌 郭英伟 侯锐

【摘 要】集训新兵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要面对严格的军事管理、严明的纪律约束及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生理上的疲惫感以及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心理压力剧增,部分新兵会出现睡眠障碍、情绪压抑、焦虑烦躁和悲观消极等适应不良表现。心理弹性是是抵抗创伤和促进恢复的积极因素,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调查集训新兵适应性障碍的发病情况、心理特征及适应性障碍同心理弹性的关系,可为针对性做好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适应性障碍;心理特征;心理弹性;心理安全感

集训期是应征青年由地方融入军旅生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由社会青年转变成为军人的最重要一步。入伍后,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及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作息制度等,甚至语言风格、口音等也常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新兵在集训期间,面临着高强度的军事训练、高要求的组织纪律、高集群的人际关系的考验。这些构成了新兵集训期重要的心理、精神应激源,易诱发引发各种适应性的心理问题[1],出现适应不良或适应性的精神疾病,如适应障碍。因此,集训期是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及心理卫生研究的重要时段。集训新兵适应性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高心理弹性有助于降低适应性障碍的发生,应针对性加强新兵军事应激相关训练。

一、适应性障碍概念解析

适应性障碍是应激相关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情绪障碍,如烦恼、消沉、无力感、紧张;也可出现适应不良性行为改变,如自我封闭、退缩等;及生理功能障碍,如失眠、厌食等,少数可有冲动性或暴力、攻击性行为。研究发现,随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生存方式、学校和家庭教育模式、家庭结构的变化,适龄应征青年的生存能力、抗压能力等普遍有下降趋势,而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的发生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显示,因精神障碍退兵处理的新兵中,适应障碍者约占15%左右。除造成减员外,适应障碍还可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及安全、稳定[2]。

二、适应性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心理安全感与适应性障碍间的关系

心理安全感指个体对可能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对处置、应对应激状态时的可控感、确定感。心理安全感既是一种基础性的心理需求,又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安全感不足,则个体的消极情绪激活阈下降,导致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调节功能受损,加剧焦虑、抑郁等情绪失调的发生可能。故安全感是个体在身心应激状态下,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前因变量。通过对安全感与适应性反应的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总体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与适应不良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既往有对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研究发现,适应不良的严重程度,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安全感维度之一的确定控制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未来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不难理解,在面对应激性因素的存在时,个体如果缺乏足够的可掌控感、可确定性,则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及消极的倾向,并难以从不良情绪反应中安全脱离出来。而人际安全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安全性体验。如果缺乏人际安全感,那么在人际交往中通常难以信任他人,也难以从他人处获得信任,造成互信构建的障碍,出现社交回避。缺乏人际安全感的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常更多体验到被拒绝、被威胁,也可诱发焦虑、紧张及悲观的体验。

(二)家庭结构与环境氛围、成长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

与心理特质一样,家庭结构与环境氛围、成长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也被认为可对应激反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年限,在本研究的回归分析中,显示了是一种独立的保护因子。既往研究发现,高文化、高知识层次者,对应激源的性质往往有更为合理的认知与评价,有更强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并可利用知识优势、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适应、减缓应激源的压力作用,发生适应障碍的风险相应也较低。本研究发生适应障碍新兵,较之对照组、单亲家庭比率显著较高。但家庭结构的这种影响,在回归分析引入安全感等变量后,其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对此,我们给出的可能解释之一,是安全感或中介了家庭结构与适应障碍间的关系。有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童年可能经常不得不面对父母间冲突,及父母情绪的变化无常、教育方式粗暴等,故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不安、恐惧、紧张等困扰,使单亲家庭子女更易出现安全感不足。

三、新兵适应性障碍的缓解、恢复途径分析

(一)将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在遭受应激后恢复愈合的重要素质基础

不同个体恢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有效降低个体应激水平,减少应激情景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显示,集训新兵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坚韧性、力量和乐观性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适应性障碍新兵总体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当处于应激情景下时,心理弹性差的新兵不能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去恢复和维持适应性行为和应对能力,对新的环境难以做到良好的适应。单因素分析显示,MMMS总分与SCL-90因子中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而同CD-RISC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焦虑和坚韧性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三个因子能有效预测集训新兵适应性障碍的易患性,抑郁和焦虑对于适应性障碍具有正性预测作用,而坚韧性则存在负性预測作用,适应性障碍受外部应激源和内在心理状况两方面影响。

(二)通过安全感逆向预测与躯体化症状、迟滞症状

安全感可有效缓冲新兵集训作为应激源所引发的应激反应,减少个体适应障碍的发生风险。高安全感的新兵,在面临现实困难处境时,对结果有更为确定、乐观的预期;对未来有更为正面的评价与期待,因此倾向于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有效地控制和改变不良结局,在行为方面也相应有更多的积极性投入。高安全感者,通常也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容易在人际交流中获得沟通、赢得友谊,更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在应激的适应期间有更快的、更积极的响应。当出现负性情绪时,也有更强的复原能力。相反,安全感较低的新兵,在集训期面临环境改变或困难时,所承受的、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更为严重,并因此而徨恐不安、对结局持悲观的预期。同时,低安全感的个体,通常自卑感较强,在人际交流中通常显得敏感、多疑;觉得在群体中,自己是孤立的、不受欢迎及不被接纳的。由于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缺乏集体归属感的同时,也难以获得来自于集体的、或他人的社会性支持,在行为上更易出现退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安全感低的个体,在面临应激源时,更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从而导致适应障碍的发生。

结束语:

适应性障碍受外部应激源和内在心理状况两方面影响,而心理弹性是一种特质或保护作用,能够调节应激情景对心理状况的负面影响,提高心理弹性有助于增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应激的自信心和调控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集训新兵适应性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心理弹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应加强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官兵心理弹性,保持心身健康水平,以减少适应性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汶洋,马晶,单墨水.新兵心理弹性对知觉压力与心理适应关系的中介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05):342-345.

[2]张艳,于凯,欧阳晖,高志勤,吕航.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1677-1682.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