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助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快步发展

2020-12-08刘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林草防控技术有害生物

刘林

【摘 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草资源统筹发展,本文系统阐述了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快建立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创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动识别技术,加强林草有害生物监测、检疫与种类鉴定。

【关键词】科技;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发展

长期以来,受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活动、自然资源大范围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草原退化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与破坏,灾害频发,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仍需全面加强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不断优化格局,提升服务功能,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 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環

1.1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随着人们对木材和林副产品等需求越来越大,对草地资源的长期自然粗放式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加之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扩散,致使林草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相关部门人员、广大群众应大力加强林草资源保护、高效利用林草资源、合理开发林草资源等生态保护大局意识和自觉意识,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等活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快森林工程建设,利用科学手段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加大森林和草原执法监督力度,认真实施森林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提高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严惩力度,积极投入到对现在林草资源的生态保护工作中。

1.2 科学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目前对于自然资源或林草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论述多处于宏观层面,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各地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认知和具体操作方法不尽相同。因此,还需继续运用科学手段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才能有的放矢的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更好的规划和利用区域林草资源[1]。

1.3 高质量发展林草产业

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进森林保护、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绿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暴露出林草生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不高,林草业整体生态防护功能弱化,有害生物灾害不规则爆发等现象。因此,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生产基地改建或扩建,提供培育优质苗木和牧草种子,增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林草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迫使林草资源优势成为经济竞争;根据林草资源禀赋,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草产品和服务品牌;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抗逆性种苗和草种培育,大量苗木组培快繁;推广集流造林、草原轮牧、草原休牧等实用技术示范;形成林草产品加工、贮藏、转化等产业化技术模式;优化植被配置模式,增加林草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与系统抵御生物性灾害的能力与作用机制,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自我防治病虫害能力。

1.4 加大林草资源监测力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遥感 + 无人机遥感”实现了大面积监测、小范围定点监测和实时监控,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发展更为林草环境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方案,不仅实现了无人不间断监测,精确测量林草生态系统各气候条件信息和密度、种群密度等特征信息,更为全面掌握林草资源分布、特征、规划及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为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

监测作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工作最基础的技术手段,是全面查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数量、确切分布区域、危害程度、趋势变化预测、限制预警等状况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推进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创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动识别技术,加强林草有害生物监测、检疫与种类鉴定,科学防控,促进林草资源统筹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3 完善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防控,促进林草资源统筹发展

3.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观念

可以利用宣传讲座、电视网络、横幅、林农参与等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公众对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有害生物的认识,提升公众积极参与监测及主动上报意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等方式普及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最新科技成果、智能化实用型防控手段,增强农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观念;建立宣传林草有害生物智能监测防治示范区试点,积极引导带动公众投身于林草资源保护行动中。

3.2 坚持顶层设计理念

继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或不断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及配套资金的多方争取;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加快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科学谋划;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不断强化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的制定提前防控策略;强化宣传引领,建立联防机制,切实抓好政府、林草相关部门、社会群体对于有害生物防控的具体工作;确保各级各部门继续保持防治高压态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严控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病害疫情的扩散。

3.3 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林草有害生物风险评价体系

从林草有害生物种类、分布情况、潜在危险、经济损失、生态服务价值量损失、传播扩散程度等方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林草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判断和评估林草有害生物本身及其产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对人类、生态环境、动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现实损害或重大威胁,建立风险评价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确定预防、防控和保护措施,达到正确指导各区域林草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管理的目的[2]。

3.4 构建统一化的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

借助智能气象监测系统、360度全方位红外高清摄像机、视频监控,直观获取林业生产环境信息图表,清晰掌握林区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林地孢子病害发生情况和演变趋势,配合全球定位GPS、移动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现场图像的实时采集和高效传输,不断完善补充系统数据库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当监测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期限值时,自动启动警报装置并立即以短信和图形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控争取了时间。还应充分融合前沿科技手段,积极促进林草有害生物病害、林草有害生物虫害等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了解林草有害生物发展状况。

3.5 创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动识别技术,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GPS、遥感、5G、数字图像传输、视频实时传输、海量异构数据处理、计算机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实现了通过图像、声音和雷达等探测有害生物数量;根据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和结构异常在遥感数字图像上的记录,借助图像增强处理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借助无人机的智能影像拼接技术,进行三维场景虚拟建模,实现有害生物趋势预测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害虫信息特征提取,昆虫种类识别、计数与实时监测;基于叶片病斑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诊断系统,实现作物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杂草图像特征的自动提取和正确识别等,涵盖病、虫、杂草识别的各个领域,技术水平高,成果转换力度大。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完善创新林草有害生物监测与自动识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佚.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9,36(4):440-444

[2]陈天娇. 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系统[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4):26-34.

猜你喜欢

林草防控技术有害生物
“把脉”林草资源 山西绘制林草生态“地图”
青海省成立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专家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2025年林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彭阳县“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及推广工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业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探讨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