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退役复学大学生教育资助的育人模式

2020-12-08孔德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孔德滕

【摘 要】高校退役大学生复学后其心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分析研究退役复学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独特需求。在资助育人背景下,真正实现“资助+育人”有效融合,结合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特点,完善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资助模式,精准对口教育帮扶,发挥资助育人效能。

【关键词】资助育人;退役复学;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退役重新进入高校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从军人向学生进行身份的转换,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工作。因此,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应全员、全方位的加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读期间的教育资助、职业生涯辅导,实现退役复学大学生毕业时高质量的考研、就业创业、考公考编。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大学生应征入伍经过部队的培养后,退役回到大学后,应进行“社会角色的回归”。在部队中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军旅生活,进行集中军事化管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能力。退役复学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具有独特的思维惯性,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独特的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体魄。

大学生入伍后在部队训练、学习几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中的事物接触较少,对于高校中的情况也相应了解不多。在保障复学后学习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这种角色的转换与重新认知仍需要高校学生管理来保障,关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顺利转变,更要加大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帮扶。

二、资助育人情景下退役大学生的育人现状

资助育人,加大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资助的形式来实现育人的目的。针对每一类的群体都要有相应的措施与制度,但是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仍有很多的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精准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通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这两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覆盖全体学生,没有区分学生的特點,广泛式开展思想教育,具有统一的模式与内容。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应结合这类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方面的提点,精准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在资助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2、职业发展指导不到位

大学生在退役复学后进入教室继续学习,虽与其他同学具有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但是往往忽略了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结构,年龄偏大,思想较为成熟,对待自己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在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全方位的进行职业发展指导,避免全面性的面对全体同学进行集中指导,忽略了部分学生存在的特殊性。

3、教育资助形式较为单一

高校在资助育人体系的指导下,广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资助,解决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在资助的同时也加入教育的理念。面对新时代的特点,传统的教育资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高校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资助应更为“精准”和“科学”的开展,应具备创新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

4、退役复学后作用发挥不明显

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中经过两年的训练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严谨作风,高校中各方面的管理都很松懈,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淡忘在军队中独有的精神状态。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加强对退学复学学生的作用发挥,带动身边学生学习好的习惯作风,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式研究退役复学学生教育资助模式

1、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资助育人体系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加强教育的效果,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资助,辅导员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来,重在教育,切实发挥这类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带动退役学生的发展,适时提供合适的技能指导,以及专业上的帮扶,弥补退役学生在学习上的短板,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2、线上+线下带动发展

辅导员在开展退役学生教育资助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网络平台,线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班会、QQ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帮扶,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通过线上获取种种知识,需要线下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技能,从实践中获取发展。

3、丰富教育资助的形式

目前,传统的教育资助的形式,基本是为学生提供资金的支持,缺乏对学生“扶志”与“扶智”。辅导员在教育资助帮扶时,应加强心理上的辅导,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助学与奖优相结合,对于优秀的表现要适当表彰,让退役学生更有荣誉感与主人翁意识。

4、校企合作拓展育人新维度

为退役学生做好全方位的教育资助,多维度的拓展育人模式,辅导员要加强建设校企合作平台,为退役学生做好校企对接,提供适当岗位,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帮扶,为退役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做好保障。同时,辅导员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时时了解退役学生在岗位中的表现,总结优点与缺点,协助退役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

5、健全实践式资助育人体系

新时代,针对所有学生开展教育资助、经济资助,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所有的资助形式与模式应以加强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健全实践式的资助育人体系,让学生有获得感与荣誉感,更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更懂得付出。在实践式资助育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与帮扶,应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校辅导员应创新教育资助形式,发展具有时代性的新模式,更加注重育人实效。面对退役复学大学生,也要结合学生的精准需求,从思想、就业、生活、学习等方面综合育人,更要加强发挥退役复学学生的积极实践作用,更全面、更有效的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远航,郭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逻辑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107-111.

[2]蒋研川,张燕,杨利华.大数据视域下研究生精准资助工作实效的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3):71-74.

[3]李燕兴.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214-216.

[4]林丽境.构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探析[J].南方论刊,2020(06):94-95+112.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