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对城市街道规划影响的研究

2020-12-08邓禄渝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摘要:德宏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本文主要分析德宏州境内少数民族文化运用的现状,并指出其在城市规划发展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德宏芒市为案例,从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等方面初步探究和寻找少数民族文化与边境城市的发展道路,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边境城市规划;旅游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1 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背景

1.1 民族资源概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毗邻缅甸,是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西亚的重要交通通道。其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以5种世居型少数民族为主,分别是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域特性特征决定了德宏州境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涵盖了建筑艺术、服饰美食、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使得民族文化旅游成为带动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各少数民族文化于此汇集,多元而独特、神秘而深邃,德宏州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领导的带领下,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展边境城市魅力风情。

1.2 民族文化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划。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来说,既是一种新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与冲击[1]。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少数民族文化必然会在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冲击中逐渐消退。但是,基于边境城市发展较为落后的社会情况,城市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必将成为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 德宏州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文化特色推动城市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德宏州民族旅游城市发展前景

德宏州气候宜人,民俗资源丰富且独特,从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上看,对于内陆及北方地区游客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丰富而多元的民族文化又是展现城市风情魅力的一大旅游特色。因此,对于工业产业落后的西南地区来说,民俗文化旅游所带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大重要途径。此外,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扶贫工作的同时,着力规划旅游城市发展策略及格局,推动和谐稳定多民族边疆城市的构建。

2.2 德宏州民族旅游城市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德宏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说,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在目前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若想要维持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仍有众多阻碍因素,如不能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则极易发生经济停滞不前,旅游经济衰退的情况。

2.2.1 各旅游城镇文化元素单一且过多重合

德宏州境內以傣族和景颇族文化特色最为突出。但由于城镇化发展不足,人口分布不均,各少数民族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分散式聚居的特点,导致虽然境内各主要城镇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其发展目光短浅,只看到其表面以及一定时间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所以多数城镇旅游模式大同小异。这种情况突出表现为各地民俗经济发展模式同化呆板,旅游资源运用开发不到位,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旅游品牌构建不足,难以带来较为长远的经济效益[2]。

实际上,边境民族城市的旅游开发不应局限于已有的民族文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挖其背后的历史价值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例如,元明清时期边疆地区盛行土司制度,德宏州梁河县也因刀安仁故居而享有一定名誉。刀安仁是盈江县第21任宣抚使司,也是滇西地区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民族英雄。土司制度的文化魅力,需要我们去研究并将其展现出来,它对于研究边境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演进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作用。

2.2.2 城市规划用地落后且不合理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用地规划较为复杂。在受到高原地区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有限的条件制约下,文化资源分散,资源层次分布不均、不健全。而云南省同样以民族文化旅游为主打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旅游城市体系发展就较为完善,国内外知名度相对较高,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城市规划,相对集中的旅游景点,规划良好、保存完好的傣族干栏式建筑民族村、选址合理且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酒店以及较为发达的交通航线等。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州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效益,大力发掘其科研价值。由此看来,德宏州对于城市旅游的规划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吸取并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优点,同时又要注重创新,合理规划。

2.2.3 文化运用挖掘不够深入

德宏州民族文化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德宏州瑞丽、芒市以及周边其他县市旅游景点开发不全面,景点与景点之间衔接松散,距离较远,影响了旅游观感体验[3]。文化的体现多浮于表面,缺失对背后文化内涵的阐释,导致不少游客对于边境民族文化缺乏理解,从而降低了该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浅,处于初级商业化阶段,例如销售纪念品,民族特色食品等,缺乏高质量、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德宏州内对于文化资源的经济资本转化率低,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不能按预想完成,从而导致开发的失败[4]。所以,德宏州需要深入研究与规划对文化的展现与运用,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输出以及优秀的旅游发展模式。

2.2.4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到教育水平、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云南西部地区发展状况总体上并没有优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市场规模较小,一直以来都得不到较大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同时,人口劳动力以及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大量人口去往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务工,只有少部分人愿意留在本地发展,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难以有较大的突破。

3 少数民族文化及城市规划实地探究

以德宏州芒市城市规划为案例:

3.1 重点打造民俗风格建筑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德宏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繁荣发展。一方面为了维护边境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支持和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发展旅游业期间,重点投资民族文化特色建筑,着力打造民俗风格城市。如2007年竣工的勐焕大金塔,坐落于芒市主城周边的雷牙让山山顶,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此外,于2012年封顶完工的勐焕银塔坐落于金塔旁边,主要用于供奉佛像并安放舍利子。一金一银于芒市城镇的东南部交相辉映,成为芒市乃至整个德宏地区最著名的旅游名片。

德宏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它起源于古印度,经由斯里兰卡、老挝、缅甸后传入西双版纳、德宏州地区,又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印度南部,所以被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5]。傣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渗透于生活各方面,在建造佛塔、奘房供给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多运用小佛塔、佛教元素装饰城市和建筑。市内建造有覆钟式佛塔、井塔、群塔等,以彰显边境城市文化魅力[6]。与此同时,城市建筑浮雕内容丰富,造型生动,蕴含深刻文化,有傣族人民崇拜的神灵生物孔雀以及白象,也有神话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化身金鸡阿鸾等。此外,对于傣族特色民居干栏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为城市增添了民族特色与魅力风情。

3.2 城市格局分析

芒市虽为德宏州州政府,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落后,城市格局难以有较大发展或者更新,由此呈现出的具有历史轨迹的街区和建筑,与城市新开发融为一体。在此借鉴学者刘大禹、胡云昆所归纳的“四寺一塔”城市格局[7],四寺分别为五云寺、菩提寺、佛光寺、观音寺;一塔则为树包塔,又称铁城佛塔。寺庙多于清代康熙年间建成,先后经历过战乱与重建。铁城佛塔则是由塔与树相结合,成为当地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景观。但从现状来说,对于“四寺一塔”的开发与保护并不到位,其知名度远不如城市周边的金塔及银塔。寺庙多用于本地少数民族内部进行祭祀典礼、朝拜等活动,其内部环境杂乱,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良好的修缮与维护,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小,甚至连本地民族都极少观光与游览。导致这种情况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政府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到位以及开发宣传的缺失[8]。

芒市地处山间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坡度缓和。从整个城市格局来看,属于典型的带状布局。城市周边多为少数民族村寨聚居地,其中以傣族村寨为主。各村寨内规划混乱无章,且建筑模式混杂多样。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文化的需要,各村寨都建有本村寨举行大型活动、重要事件的聚集地——奘房[8]。其建筑特色鲜明,以供奉佛教为主,各村寨奘房造型各有特色,是边境城市展现其民族文化风俗魅力的一部分,与广大傣族同胞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各村寨管理不到位,环境较差,同时当地人素质教育水平不高,并不能做好宣传与保护工作,对于其运用于城市规划以及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所以众多奘房多运用于本村寨活动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小,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游客也难以理解傣族以及奘房文化的内容含义。

3.3 城市发展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民族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傣历新年,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都是每年文化旅游宣传的热点,也是少数民族城市和谐统一的体现。每年此类重大节日来临期间,市政府都会加大力度进行文化旅游宣传,同时也做好旅游项目活动规划。例如泼水节时期的花车游行,目瑙纵歌节期间聚集于文化广场的万人歌舞活动,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感受这盛大的狂欢,这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誉为“世界珠宝文化之旅第一站”的芒市珠宝小镇,其开发与规划也是芒市的一大典型案例。珠宝小镇有千余家珠宝商铺入驻,形成以珠宝为主,民族特色为辅的发展模式。其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文化活动,经常举办民族歌舞会,孔雀舞、傣拳等特色歌舞,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感受民族风情[9]。同时,镇内商铺除珠宝玉石之外,还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艺术品。例如色调鲜艳、风格淳朴的傣族布料及服饰,这在推进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内傣族服饰店铺分散不集中、产业链狭小、受众人群有限的局面。由此可见,珠宝小镇内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芒市经济市场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10]。

4 结语

德宏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以及城市格局、城市面貌、文化内涵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汉族同胞以及各少数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团结统一,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边境城市,维护了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晶.少数民族城镇化与文化适应综述[J].新西部,2020(06):46+48.

[2] 朱瑶,徐晶,曹磊.论旅游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视觉生态观——以江苏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为例[J].大众文艺,2019(18):73-74.

[3] 高宇婷,杨子,朱一,等.当代中国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分析——以常州梳篦为例[J].大众文艺,2019(13):62-63.

[4] 郭家骥.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J].云南社会科学,2015(06):117-122.

[5] 张骁,吴冬蕾.佛教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究——以无锡拈花湾为例[J].大众文艺,2019(13):69-70.

[6] 郝云华,贺天增.德宏傣族佛教建筑之佛塔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05):101-108.

[7] 杨大禹,胡云昆.借历史环境,显城市特色——浅析芒市“四寺一塔”街区的保护更新规划[J].城市建筑,2017(18):52-57.

[8] 顾孟源,徐雷.历史博物馆中自然采光对观者情感体验的影响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43-45.

[9] 黄斌.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42-143.

[10] 江欣欣,汤箬梅.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93-94.

作者简介:邓禄渝(2000—),女,云南德宏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王春(198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古旧家谱学术价值简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
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藏羌彝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思路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