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影响种业变革宏观趋势的主要因素

2020-12-08陈钢孟军建

种子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种业因素

陈钢 孟军建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当代,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如何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发展趋势,如何洞悉市场变化、谋求创新发展,能否响应国家号召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种子法》修订、农村土地流转、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生物育种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影响种业变革的因素进行阐述,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业;发展变革;宏观趋势;因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117-02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1   种业变革宏观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种子法》的修订和完善,让种业更加市场化

法律法规是行业的“紧箍咒”也是“如意棒”,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2015年,我国对《种子法》及配套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和完善,并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修改完善后的《种子法》首次提出了要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口号,一方面要求建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鼓励科企对接,引导金融信贷,支持将种子经营和使用纳入保险管理,加大了处罚力度,提升到了刑罚高度;另一方面,要求加强新品种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出台了下放审批权、采用双证合一等一系列新举措。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一增、二引、三登记”,即增加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制度,完善了省级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引种备案制度,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制度。3个制度彰显威力,品种井喷、兼并整合、农化共生、科企对接、产学研结合、大农产业链等一系列变化促生了种业发展的新局面。

由此可见,我国种业变革的大戏已经拉开帷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寒冬也是黎明。本文就影响种业变革的《种子法》修订、农村土地流转、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生物育种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这四大因素进行阐述,以求为我国的种业创新提供助力,为种业发展指明方向。

1.2   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直接影响了种业的经营形式

土地流转的核心是两权分离,让农户在保留承包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让自留土地进入市场、解放劳动力,让农民获得安全感,从而放心投入第二、第三产业。土地集中后转变为现代农场、生态农场、农业公司、合作社等规模化的高效农业组织,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土地规模的改变导致原来以家庭为单位分散购买种子的行为也发生改变,转变为农场、合作社、农业种植公司向种子经营单位或综合服务商集中采购,或由农资综合服务商、种子、农药、化肥公司直接销售服务到农场、合作社、农业种植公司。此时,分散经营的批发零售商还有用武之地吗?依赖套包种子、散籽、同质化的一般品种还会有生存余地吗?缺乏竞争和自主科研优势的种子公司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产业链的种、肥、植保、农机、粮食、深加工等综合服务商的出现,高精尖的专业化育种、农化等细分后龙头公司的发展,只有凭借自身研发和产品优势,才能使现代种企在市场化运营体制中占据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政策、全面推进农业人口城镇化,2014年,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限期5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当前,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国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了40%(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率见图1),在此過程中流转变为集中,分散经营和分散购种将成为历史,只有认清形势、了解趋势,才是种企谋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3   全程机械化改变种业的品种需求和服务模式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分散经营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正在减少。包地大户、土地托管和合作社组织通过农机补贴购买配套农机,大大加快了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水平。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5.2%(2017年数据),其中玉米机收水平由2008年的10.6%增长至2016年的61.7%,2019年可能突破70%。在国家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的背景下,有望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生产,未来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品种或将在主栽区大面积推广,这一情况也会加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与玉米机收化水平对比见图2)。

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扩大为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扫除了障碍,随着工业4.0时代的发展,智能化、信息化正在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端、高效。全程机械化是农业生产从种、到管、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在全程智能化操控中一个人就能完成上千亩地的种植管理。

我国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从2008年开始,到如今已经历了12年,预计未来10年我国会全部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主要欧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间见表1)。因此,今天的种业发展或许将是未来10年内的最佳节点。

1.4   生物育种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将成为种业竞争的关键

针对生物育种的核心——转基因技术,习总书记讲过“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对此,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技术,其中,生物育种研发以农作物、工程化育种、新品种创制、规模化测试、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为主。同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要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除此之外,2009年,生物育种被列为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开始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科技部在北京启动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方案;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国家第三个科技创新工程。

从世界范围看,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已经进入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围绕人才、基因、技术和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整体实力与跨国公司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生物育种的自主创新与应用,建立全面的生物育种技术(包括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智能不育杂交制种、单、双倍体育种 、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位点的调控和改造技术),以及与传统常规育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生物育种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种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目标。

2   总结

总之,低效率的传统育种、经验育种必将被高效率、数据化、科学化的分子育种技术所替代,定向育种、精准育种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种业的进步和发展将由生物育种技术引领,种业必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行业,人才和资源势必成为种企的核心竞争力。《种子法》的修订和完善为种企发展提供了土壤,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想要释放种业创新活力,让种业真正走向市场化,必须通过土地流转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扫除障碍。同时,种子生产企业也要改变经营模式、分析品种需求、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在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让育种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加强种企的科技创新实力,为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种业因素
破发展瓶颈 护种业安全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金融支持种业创新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