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提问艺术分析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糖果小明解题

(四川省什邡市北京小学,四川 什邡 618400)

问题情境教学,是数学课堂采取的必要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问题进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其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吸收。而且,集合教师实践经验和巧妙构思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他们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培养数学探究思维和应用思维的形成。

一、小学数学提问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授业解惑,将课本知识化解成浅显易懂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所提的问题也需要从现实生活入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要目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提出。

(二)层层深处,问题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指的是从简单问题入手,不断提高提问的难度,避免一开始过难的问题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现阶段学生已知的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融合,将简单的问题逐步复杂化。

(三)保证新意,促进思维发散

问题提出的角度越新颖,学生的创新发展水平越高。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分析问题提出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鼓励其积极大胆的向教师提出问题,开拓学习思路。

(四)兼顾全面,提高积极性

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应对之后生活、学习过程中更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因此,教师的提问也需要兼顾全体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跟上队伍,尽可能缩短后进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差距。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分析

(一)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重复提问

重复提问,指的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为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等进行重复性提问,或者是利用同一提问模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提问,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教师:“小明的糖果给了丽丽3 个,自己还剩下5 个糖果,那么小明原来有几个糖果?”,在这个题目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小明的糖果给了丽丽3 个,自己还剩下5 个糖果

教师:题目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题目想问小明原来有几个糖果

教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道问题呢?

学生:用加法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而不是用减法呢?

学生:原来的应该等于剩下的加上丽丽拿走的,所以是用加法解决

教师:那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5+3=8。

通过对题目中已知信息的不断重复,让学生了解自己获取到了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能够用什么方法解决,结果是什么这个系列过程。在之后的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其不断养成这个系列性的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根据教学导向进行启发提问

借助启发性的提问,不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问题,深入到问题当中,进而逐步了解问题的实质,实现问题的有效探究和解决。

在学习了“能被9 整除的自然数”的特征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效应用这一知识点,可以利用启发性提问的模式,分别引导学生探究:“能够被9 整除的自然数都有什么特点”以及“1-50 当中,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次应用;第二个问题则从概念的进一步应用入手,培养学生逆向思考“什么样的数不能被9 整除”这个概念。在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还可以针对最后一个问题进行在进一步的提问:“如果把数字范围扩大到1-100呢?”,通过帮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启发其进一步探索与现学数学理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根据教学进展调整提问难度

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作出的对新课堂所教内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设。预设不一定能够概括课堂的所有问题,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应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非预设问题,因此,根据教学进展调整提问的难度,也可以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和概念并不熟悉,因此先利用列表法引导学生去推算兔子和鸡的数量,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理解解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很显然,列表法对引导学生解题和思考并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在第二堂课中,教师先利用是示例法引导学生学习解题。之后再利用列表法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鸡脚、鸡头、兔子脚和兔子头混杂的概念。在已知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的解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个人想法去进行学习状况预判和讲解,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解读,避免出现教师一人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不知所措的情况。

猜你喜欢

糖果小明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小明照相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雨季里的糖果湖
巧用比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