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内容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海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引言

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学科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其中必备品格包括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关键能力是指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文化意识表现在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思维品质强调人的思维个性特征;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这四个组成要素相是互融合、协同共进的,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包括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人文性则包括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所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基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是十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一个主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英语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大多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指向、以解题为目标,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关注是不够的。这种功利主义色彩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降低、理解文本的能力削弱,以及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的缺失。

(二)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和机械化,以语言知识教学为目标的课堂,常常忽略阅读的体验过程。阅读课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趋于单调,语言的输入不以内容为载体,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和信息内化的时间也不充分。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方向偏差,教师偏向对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行讲授,阅读过程则轻描淡写,对文本本身的探究与思考成分很低,文本的内涵和魅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对思维层面关注也是不够的。学生在阅读课上并未获得应有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以生为本”的英语阅读教学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积极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的个体体验以及主观行为进行研究探索。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开展“以生为本”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三个方面着手。

(一)阅读文本材料的选用

初中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内容多以教材的Reading 部分为主,由于现行教材所选的文章往往陈旧过时或难度偏低,且一个单元往往只有一至两篇阅读文本。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频率都偏低,教学内容是被动安排而非依据师生的兴趣来选择的。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原则,教师教授的内容应稍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只有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著名的i+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的现有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

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2.即有趣又相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是关键,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即不必要,也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sufficient i+1)

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需要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文本。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未知世界(The Unknown World),教材的阅读(Reading)部分是一篇带有童话科幻色彩的故事,文本内容十分有限,在语法(Grammar)和写作(Writing)部分有后续的一些补充内容,单元最后的拓展学习(More Practice)中有一篇关于UFO的小短文;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配套的《综合练习册》中围绕单元主题选用了四篇阅读理解文章,分别是关于人类与外星人接触事件、ET 外星人电影、凡尔纳的奇幻故事和大脚怪的故事;配套的《评价手册》中也有关于太空知识的两篇阅读理解文章;单元的《晨读时光》栏目也有一篇关于罗斯维尔疑似外星人坠机事件的短文。以上八篇文章,都是与单元所学内容相关,内容丰富且趣味性极高的文本。

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文本材料通常是以阅读理解练习题和拓展性阅读文章的形式出现的。这样优质的阅读材料,基本都满足了克拉申所提到的“理想的输入”所应具备的特性:可理解性、有趣和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足够的输入量,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到阅读教学当中去。

(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为保证阅读教学内容整合的实效性,教师应潜心研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分层设计阅读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及思维能力;分析文本框架结构,把握文章脉络;阅读后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词汇运用活动;重视文本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

“优秀的教师总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将严格划分的单元章节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压缩语言知识的教学时间,将阅读教学安排到教学计划中更多的环节当中去。

比如在早读时间,可以播放文本材料的音频或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熟悉文本内容;在课堂上安排10 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首先由教师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文本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就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课或英语社团活动中,在“分享·质疑”教学法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思考、讨论、演说和辩论等环节,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好探究;阅读文章之后,组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文本,围绕话题进行思维导图制作、背景介绍、演讲展示、续集写作、辩论比赛、故事剧场等读后活动;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可布置学生预习文章、查阅生词、阅读批注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小组探究学习活动。这样既节省了课堂上讲解生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的时间,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以针对性地解决知识性问题,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互助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学科核心素养

1.文化意识的培养

初中学生对各国文化背景的了解较少,而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缺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可能会引起理解困难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一部分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由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为同伴讲解。对于理解障碍不太大的语言表达,则可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上下文大胆猜测,在文本中去体会,能更好地体验背后的文化和背景知识。

2.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比针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加重要。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如“分享·质疑”教学法(Shared-Inquiry)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思考和探究。

以下是“分享·质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1)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协助下,解决生词障碍;

(2)教师朗读文本,学生感知文本,圈点感兴趣的内容;

(3)学生就文本中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4)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再由学生从中挑选最感兴趣的3 到5 个问题,展开讨论。

(5)学生就问题发表观点,后续的学生就前者的观点表达同意、不同意或者进行补充。发表观点时,必须提供文本中的相应内容作为支撑论据。

(6)教师不对任何学生的任何观点做任何评论,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讨论和辩论。讨论结束的时候,再次了解学生有无因讨论而改变之前的观点,以及从讨论中有哪些新的收获。

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从中发现更多问题,引发连续性的思考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

3.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运用诸如“分享·质疑”教学法的课堂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获得了更多的发言与讨论机会。为了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者支持他人的观点。学生必须积极理解文本内容、努力组织语言、规划发言内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种紧张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课堂提供的教师辅导和同伴互助,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4.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文本大多来自于教材和辅导资料,如何引导学生结合有限的资源提升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去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在阅读教学以及阅读理解训练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教学上,更不能只注重解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而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词典的使用、猜词法运用、阅读笔记和利用思维导图理解文本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通过泛读提炼关键信息的技巧等;同时挑选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课外文本供学生阅读,开展阅读拓展活动,如主题设计与展示、主题演讲与辩论、阅读沙龙等活动,在多种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新媒体新技术对于阅读教学的辅助

教师只有对传统阅读教学大胆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努力学习掌握新媒体新技术,才能更好的将阅读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学习当中去。

以微课的使用为例,对于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生词讲解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在阅读课前预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对于课外补充的阅读材料,比如周末和寒暑假的阅读练习,在师生不在教室的情况下,可以录制简短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讲解的微课,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观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将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了微课制作的技术培训,并组织学生将一册《时文阅读》中的文本进行分工,组织学生分小组备课后,由学生录制微课并上传至可供班级学生学习的网络空间(如QQ 群、微信群、公众号等)辅助同学学习文本。对于授课和听课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生和家长一致反馈良好。结合之前的各项阅读教学和训练,学生在后续的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可见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才会有教学方式的转变:当我们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从重视理解到重视思考,从善于教授到善于引导,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当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