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的教育打造和谐班集体

2020-12-08左广玉郭嘉璇

山西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班集体人格集体

左广玉 郭嘉璇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多数班级管理者较倚赖制度化建设和思想道德认识的统一来打造班集体,的确,这种做法见效快,但忽略了爱心感化教育容易在人格的培养上造成一定缺陷,致使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缺少共情和分享意识。相反,以学生为本的爱心教育法虽在短时间内收效甚微,但从整个大学生活乃至于后半生的时间来看,其成果必定是制度教育无法企及的。秉着以人为本的爱心教育理念为原则,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需要教师立足于多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给予学生关心的同时,也能收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用爱的教育方式,构建个体人格

学生是班级组成的个体元素,针对于不同的个体需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求发挥最大效能。但是无论因材施教的方法和对象存在怎样的差异,教师对每一个同学付出的爱心是相当的。当代大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阳光、自信、创造性强但是自制力比较弱,且抗打击能力和自我愈合能力不足的特点,在这种人格构建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教师在心理上的关爱和全面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方式,做到“爱”字当先,实施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首先要做到细心观察,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进步之处及时表扬,发现异常积极采取措施了解情况,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将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或生活困难寻求老师帮助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倾听,帮他们打开心结,走出心理阴霾;最后,学生是检视教师言行的一面镜子,因此想要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教师要率先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带动学生。重视自我修为和素养的提升,通过四年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渐让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格影响学生。

二、用爱的教育方式,搭建育人网络

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我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既是倾听者又是沟通者,但归根到底我们最主要的角色还是教书育人的实践者,因此,育人是我们的根本使命。针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价值观念的学生,要让每一个人融入集体并形成凝聚力需要构建多元的育人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兼顾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具有多方协调沟通的能力,像纽带一样将每一个个体紧紧的栓牢,凝聚学生之间的合力,为构建和谐班集体打牢基石。而爱心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这里提到的爱的沟通是双向的,在给予他人关爱的同时必将受到他人的关爱,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爱,才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尊重,倘若班级中到处充斥着冰冷的忽视,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集体中培养出的学生将会多么冷漠,但可预见到这样的集体将会人心涣散毫无凝聚力。只有在协调沟通的过程中倾注耐心、关心和爱心,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做到共情,满怀爱意,就能切实体会育人的成就。

三、用爱的教育方式,打造班级建设

目标既是指导行动的指南,又是促进行动发展的源泉。班级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了共同的期望,也就难以凝聚团结向上的力量。因此,打造和谐班级体,除了常规的制定班规班纪、建设班级领导集体、以及开展团结教育活动外,花时间关注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尤为重要。爱心教育的过程是双向影响的过程,既包含教师传达给学生的关爱,也包含学生反馈给教师、学生对学生之间、学生对班集体的爱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向心力,缺少了向心力的集体只能称作集合,是缺乏灵魂的一盘散沙。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因独生子女的原因,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大多缺乏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难以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爱别人、爱班级、爱集体、爱荣誉。使每一位同学拥有一颗向善、宽广的大爱之心,才会真正凝聚班级合力,促进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学生积极人格的建立是推动和谐班级建设的动力,和谐健康的班级建设又会反作用于个体人格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建设和谐班集体,教师应该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和参与权,与学生共同商讨确立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观念,为家奉献,同时享受家的温暖和爱护。

猜你喜欢

班集体人格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人心齐,泰山移
警犬集体过生日
温暖的班集体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