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现状及建议

2020-12-08胡英卉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教师

胡英卉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关键字:学科竞赛;现状;建议

20 世纪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等34 所高校、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和部分媒体联合发起并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流会,在全国高校内掀起了学科竞赛的热潮。发展至今,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竞相举办。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以及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等重要排名中,都将学生参加全国性重要竞赛的情况统计在内,并作为重要指标,各高校也深刻认识到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同时又引导学生将理论创新付诸实践,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学科竞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竞赛,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更强,促成“以赛促学”的学风氛围;第三,学科竞赛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第一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竞赛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应变能力,是第一课堂教育强有力的补充;第四,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学科竞赛管理现状

(一)竞赛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竞赛的管理机制仍然有待完善。例如,大部分高校的学科竞赛主管部门为教务处、团委或学生处,但竞赛的具体组织基本靠二级学院独立完成,缺乏统一领导,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激励政策不够健全,竞赛分类分级不明晰。

(二)学生覆盖率低

竞赛的前期动员和竞赛成果宣传不到位,参赛参与度高地集中在某一部分学生,往往有一大部分学生从未参加过学科竞赛,不知道自己适合参加哪些竞赛或者如何参加竞赛,甚至不清楚学校组织哪些竞赛,从而很难发挥科技竞赛在建设优良学风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指导教师参与度低

一方面由于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若高校没有完备的激励政策;再者缺乏专业培训、经验不足或者赛事要求高、难度大等都会导致教师不愿指导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奖励过于单一

最为常见的奖励方式即对参赛师生给予奖金和颁发证书,一个竞赛的准备过程往往需要学生学习很多新的知识,需要老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成果奖励的形式过于单一将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对于投入很多但没有获奖的师生,反而可能会打消其参赛积极性。

三、学科竞赛管理建议

(一)落实全方位保障,为竞赛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组织保障。建立校、院两级竞赛管理模式,校级层面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统筹竞赛分级分类、组织安排等工作,制定完备的竞赛管理制度。

经费保障。经费是顺利开展学科竞赛和保障竞赛成果质量的重要条件。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学科竞赛专项资金,争取国家、省、市、高校和社会团体的资助,确保竞赛训练和开展所需的硬件设施,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政策保障。合理制定激励政策,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学校应给予工作量上的肯定,同时在职称评定、教师课题申报、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给予政策倾斜;将学科竞赛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对学生的竞赛成果应给予学分肯定,同时更应注重竞赛过程,聚焦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将学生是否参加过竞赛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考察项。

(二)着重宣传教育,拓宽竞赛信息推广渠道

赛前充分利用竞赛网站、官方微信等平台做好竞赛宣传工作,同时联合学科教研室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对学生进行充分动员;准备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校园媒体报道,请学生分享参赛心得;赛后可以通过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等方式强化竞赛宣传,尽量做到学科竞赛宣传工作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更新,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使参加竞赛的观念深入学生心。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竞赛指导专业水平

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例如坚持“以老带新”原则,设置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组织赛前培训、赛中交流、赛后总结活动,邀请外校资深指导教师来校交流,组织教师到高层次竞赛承办高校或竞赛成绩优异的高校学习等;另一方面,制定指导教师选拔、淘汰制度,避免指导教师由某几位教师连任的现象。

(四)深入挖掘、多方联动,促进成果转化

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专利等成果和学科竞赛间的相互转化,充分挖掘、培育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参赛项目的广度与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了解社会或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

(五)依托学生社团,促进准备比赛常规化、团队梯度化

充分把握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重要内容的特点,将学科竞赛融入社团建设,将社团作为优秀竞赛作品的孵化基地,将研究竞赛内容、准备竞赛作品作为社团常规活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神,避免竞赛前段短时间突击现象。打破专业、年级壁垒,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团队梯队化,保证每个团队既有低年级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学习经验,也有中年级学生作为团队主力强化训练,更有高年级学生作为团队核心攻克专业难题,争夺高层次奖项。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教师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创新思维竞赛(6)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