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扫除学生内心的“阴霾”
——高校学生自杀干预案例

2020-12-08章佳玮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阴霾普查新生

章 靖 章佳玮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一、案例简介

A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性格内向腼腆。高考结束后,A同学情绪一直非常低落,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她没有选择复读同时又选了一门自己并不太擅长的英语专业。在进入大学之前,她期望自己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但她觉得自己总是融入不了,在学习上也得很吃力,种种的困难使她难以排解,她开始变得敏感、焦虑。一次,一个朋友跟她聊到他们学校的一起跳楼事件,让她的情绪波动巨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的脑子里不断出现这件事情,甚至认为:那个跳楼的同学真勇敢!她很痛苦挣扎,经常躲在宿舍里哭泣,同时,她竟然总是冒出要自杀的念头,她向自己的好友求救,告诉她,她好像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了。

二、问题关键点

(一)A同学现在情绪状态如何,是否已经解除了安全警报?

学生的安全是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辅导员一定要确保学生的状况是否安全[1]。有自杀想法或自杀未遂的学生在被他人劝解、解救后不一定能立即回复到正常心理状态,因此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与心理老师联系,做好看护工作,确保学生已经解除了安全警报。

(二)A同学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是一时情绪激动?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非常多,有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对他打击非常大的事件,而做出异于常人的举动;也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本身有心理疾病,比如说大学中较为常见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前者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学生沟通,及时上报学校领导,联系心教中心的老师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后者,则需要与家长对接,转介到专业医院,根据医嘱开展相应的工作[2]。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遵循平等共情理念,关怀开导学生

好的约谈能贴近学生内心世界,增进师生互信,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此次的谈话会遵循保密原则。在谈话之初,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耷拉着脑袋,眼神躲闪,不太愿意谈这件事情,一再告诉我,我现在状态挺好的,老师您别担心。通过共情技术获取学生信任后,我开始询问,你是否曾有过自杀的想法,这个问题让学生身体明显一愣,她告诉我,她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并曾有设想过如何死亡,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但由于自己成绩不佳而对父母充满愧疚[3];她渴望融入新的社交群体,但又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一再退却,学生内心充满矛盾,觉得自己很失败。所以尽管她给予了口头承诺不会有自杀的行为,作为辅导员仍是不能放松。

(二)及时联系家长,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共同教育

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对学生安危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会陷入心理危机,其实质是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事情发生后,我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鉴于学生异常的行为,也告知学生家长做好思想准备,需到校陪同学生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根据医嘱共同讨论如何处理此事。

(三)定期上报学生近况,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学生的危机事件进展要及时向学院领导进行汇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商量下一步的举措,根据领导指示妥善处置。同时也积极与学校心教中心负责人联系,做好备案,邀请心理专家,适时介入进行疏导[4]。

四、经验和启示

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心理普查结束之后,辅导员应该主动与心教中心联系,了解班级学生心理情况,对在心理普查中发现的可能存在心理隐患的同学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与学生本人、学生室友沟通,同时摸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多方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理世界,

视新生童话阶段,防范于未然。在大一期间,学生由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阶段,他们对于学习生活有很高的期望,称之为“新生童话”阶段。过高的期待可能会使学生环境的适应不良,就近几年新生心理普查显示,环境适应问题一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前三名。因此辅导员将一些共性常态的问题:如宿舍矛盾、人际沟通、环境适应等,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学习和分享,将问题防范于萌芽阶段。

重视“高峰点”的预警工作,强化工作效率。据统计,高校自杀危机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件点主要有五个:一为寒假结束后25天内;二为“五一”长假开始25天内;三为暑假开学后25天内;四为“国庆”假期开始25天内;五为圣诞节开始25天内,因此对于心理普查中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关注,提升自我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阴霾普查新生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重获新生 庇佑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创享空间
帮妈妈走出抑郁症阴霾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繁华盛景背后的阴霾
新生娃萌萌哒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