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纠偏中的作用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偏差思政政治

杨 蕊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学生思想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部分,本质是思想性而非知识性。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被重新定义,新时期如何引导树立学生正确思想、纠正不良行为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将思政教育运用到学生思想纠偏工作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教育手段。

一、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纠偏中的重要性

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突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其接触的信息量逐渐增加,容易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正确思想政治纠偏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与意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而目前高校思政纠偏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生自身主体性不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大多扮演指错者和说教者,并未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况,导致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教师的说教会变成“假大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扩大思想问题的严重程度。其次,如今大学生大多是“90 后”和“00后”,其思想观念的建立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十分崇尚自由和个性,部分院校过分重视成绩和文凭,导致校园文化单一,缺少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忽视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最后,学校未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实际心理需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侧重对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弘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偏差问题,从而引发严重的行为偏差,因此应加强对各类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通过关心帮助、心理疏导等手段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校园作为保护学生的坚固防线,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预防、调整、纠正等措施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创新校园思政管理理念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学生直面自身心理压力和思想政治问题,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二、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思想纠偏中的应用途径

(一)预先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预先教育实际就是预防教育,是指对大学生消极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前对其进行把控,以降低偏差思想和行为发生的概率。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先教育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氛围

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建立和思想认识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营造校园思政教育的文化氛围可以极大程度地隔离网络中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的侵害。高校在建立校园文化时,应侧重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要素,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文化效用和功能。思政教育文化建设中,领导层是关键,需要保障管理、制度、资金等要素的健全。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应符合校园具体情况,围绕精神、物质、行为、制度等方面进行升级。通过构建思政教育正向文化阵地,将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扼杀在摇篮中,使大学生在院校思想政治文化的浸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预先教育的本质。例如某大学依据“创新与卓越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原则,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基础,打造新时期校园文化,通过建立葡萄酒文化教育中心、登州文会馆等文化活动品牌将培养学生个人文明素质作为重要方向,使大学生在内心预先建立爱国主义的情怀、革故鼎新的认识、牢记使命的初心,避免其今后在成长中出现思想偏差。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学生的实践教育十分重要,思想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检验,使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预先根植在学生心中,加强其信念感。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学生更倾向于多元化、实践性较强的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突出预先教育的特点。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假期参与下乡活动,帮助其体验生活,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德。由于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状况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院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寒假组织家访活动,在宣传院校文化品牌魅力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家庭情况,便于学生今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家长对孩子家庭思想教育的意识,形成学校-家庭思政教育合力,完成思想纠偏的预先教育。此外,可以通过课程建设加强思想纠偏的预先教育。大学生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与思想纠偏的融合机制,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理论课程,其中教学内容包含《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思想纠偏的预先教育中。比如,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时,教师应侧重向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帮助其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课程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思想纠偏工作力度[1]。

(二)苗头教育

苗头教育的特点是早发现、早调整、早纠正,体现出思政教育的监督性和常态化,充分做到防微杜渐,通过建立苗头问题的汇集、解答、纠正,加强教育实效性。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苗头教育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大学生思想交流平台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新媒体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交流平台,使同学在和教师的思想碰撞中开拓自身眼界,了解他人想法,通过集体的力量化解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将思想偏差在苗头上得以纠正。同时高校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作为依托,构建校园思想、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通过问题咨询的方式了解相关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名或匿名的形式发布自身在思想、心理上的困惑,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对此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其减少心理压力和思想焦虑。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意识到自身存在思想偏差的学生会通过此平台及时与相关教师或工作人员沟通,减少其面对面沟通的压力,实现苗头教育的高效性。此外,院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思想交流平台定期发布思政教育相关知识,弘扬本校文化,制作相关思政教育视频为学生们提供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限制,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科学调整并从源头上化解学生的思想偏差。

2.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校方在发挥自身监管作用的同时应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例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思想教育讲座和相关纪录片,使其意识到思想政治的目的和本质,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错误思想使用教育和批判相结合的手段,加强主流教育,积极纠正各种错误观点[2]。院校可以通过法制教育加强学生对于法律、道德的理解,树立法律和平等意识,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校园电子屏设备播放中央法制节目,建立学生法治意识,通过生动直观的展示实现其理论知识的内化,纠正其错误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苗头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根本,加强针对教育,秉持“早发现、早提醒”的原则,避免学生出现更严重的行为偏差。高等院校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的学生一般集中在遭遇就业、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挫折的学生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对自身和思政教育会产生消极的态度。若想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遏制其思想问题,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满足其心理需求。例如,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学校不仅可以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关心,还可结合其实际情况构建奖助补贷的资助机制,减轻其内心压力,树立其正确的自助自立观念。对于遭遇就业问题的学生,院校应将就业指导要素应用在学生的学习期间,在就业指导课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观念、技巧。通过将各类极易出现思想偏差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分层管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想需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素养,具备健康、积极、良好的心态。

(三)弥补教育

弥补教育是指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明显思想偏差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纠正,避免其出现更为严重的行为偏差,因此应围绕疏导和危机化解两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的思想疏导

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就业、学业、情感、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极易产生错误的思想模式并容易产生严重的行为偏差。当问题发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弥补教育,通过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帮助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疏导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通过多种手段对教育的主体进行积极影响,帮助其形成社会主义社会中应具备的道德水准、思想品德、政治觉悟[3]。大学生思想疏导主要以教育为基础,将思政教育作为依托,对于学生平时生活实践给予帮助,将其作为教育客体,帮助其建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思想问题。例如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帮扶机制,定期开展思想交流和思政知识宣传活动,实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建立思想危机与化解机制

思想问题的出现和爆发是长期过程,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产生消极情绪和思想状态应及时纠正和弥补。例如,许多院校建立了学业预警体系,在学期结束后教务部门会统计学院中不及格课程大于两种的学生信息,并及时通知辅导员和相关教师,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对于人际关系不和谐、沉迷网络、遭遇情感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思想辅导工作,通过情感疏导、思想交流、个人成长规划等方法帮助其解决思想问题。此外,对于受到就业压力产生思想偏差的同学,教师可以结合其专业方向、本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理性分析其就业前景,依据就业规划鼓励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使其对自身未来充满期盼,建立积极的求学心态,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许多高校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但是部分同学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偏差问题。对于这类情况,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方便采取针对性手段进行思政教育。同时对于学生通过网络大肆宣扬消极、恶意思想的问题,校方和教师应加大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对于思想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干预、化解,避免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体现弥补思想教育本质[4]。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若想通过思政教育纠正学生思想偏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育手段,围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通过预先教育全面预防、苗头教育科学微调、弥补教育及时纠正的方法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分层纠偏,促进其全面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储备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偏差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50种认知性偏差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