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型国学课程思政思维探析*
——以《国学基础》课程为例

2020-12-08薛靖峰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诗教国学思政

林 燕 薛靖峰 姚 萍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国学基础》课程作为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型必选课程,笔者及其教学团队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现从课程目标、授课形式、授课风格及授课内容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目标设定中的思政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评价课程的授课效果,关键是课程目标清晰明确。

(一)明确总体目标

教师授课需要撰写教案,在撰写教案封皮时,除课题外第二个需要标明的是教学目的,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如何界定,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思考。

以《国学基础》课程为例。首先这门课程不是古代汉语课、古代文学课,如果老师上课虽然引经据典却将注意力投放在解释经典、剖字析文上,这堂课即使信息量充足,也不能评价为成功的课程。国学课程总体的任务和目标是通过知识的讲解达到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目的,最终能让学生身体力行。总体上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目标,第二是情感目标,第三是道德目标,培养的是有素养会生活有道德的人。知识是一根主线,道理必须以知识为根基,但讲授知识并非目的,因此知识的选取不需要太过深奥,又需要符合大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有人认为国学课是复古泥古讲古,这是错误的。找工作之前要写简历,过去、现在和将来,哪一样需要着重突出?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隔断历史就是隔断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朝代不同但人情人性是一样的,盲目复古不对,割断历史亦是错误。

(二)以诗教为例

以《国学基础》课程中“诗教”一章为例,诗教的目的是什么?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翻译为:诗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或者体察民情民风,可以用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讽刺不平的事情。

先秦时期的诗是歌曲。为什么唱歌,因为唱歌恰恰可以达到“兴观群怨”的作用,即“诗言志”。人们总是在高兴的时候不由自主哼起欢快的歌曲,在悲伤的时候听听某些抒情的音乐,这是诗歌作用的体现。从这一角度讲,诗歌教育是对人内心灵魂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在先秦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之下,诗歌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诵读和写作诗歌可以抒发感情、启迪智慧,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时至今日,虽然文化相当发达,但“诗言志”的作用依然不减当年。

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写诗,唐朝诗歌非常繁盛,出名的诗人毕竟有限。诗教也不仅仅是会背诗。多进行知识的储备是应该的,押韵的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确是有益的学习资料。诗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当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诗意的人生,体会到人文关怀,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从而达到自然流露的彼此的尊重,正因如此才能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和谐。

只有明确了诗教的目的,才能知道“诗教”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领悟到哪些思想。总而言之,目标一定要明确,从课程的大目标到每堂课的小目标,一定要琢磨清楚,界定清晰。其他的一切都是围绕目标进行。

二、讲授内容中的思政思维

(一)以《孝悌》篇章为例

《孝经》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说这本书是带有封建思想的,但是“行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是相通的,从《孝经·开宗明义篇》看出应该如何行孝呢?首先是自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是父母给我们的,不能随意损伤,损伤自己,最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论语》里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有多层解释,当儿女生病时谁最着急?慈禧太后曾经写过一首诗“世上父母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首诗文采一般,但句句真情实感。

其次是自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行孝的第二步是要自立。世间有一种爱是最最深刻的爱也是最残忍的爱,那就是父母之爱。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成人为的是什么?是希望子女能独立于世。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唯一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既然这样,子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要以自立于世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已近而立,依然待在家里啃老,表面看起来整天不离父母左右,似乎很符合“父母在,不远游”,将心比心,如果换做自己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最后是自重。这里的自重是自己要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也就是要有使命感,要心怀天下有责任心。孔子的另一高徒有子曾经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怎么理解呢?有句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是如此吗?在家孝于父母,在外忠于祖国,即孝和忠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不能孝亲的人,也不会忠于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国,心怀天下,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章节不但把《孝经》和《论语》当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介绍出来,关键是结合时代、结合当下教育学生如何行孝,不能一味灌输孝敬父母的道理,这种简单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是有感而发,先从爱自己谈起,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循循善诱,一直到爱家、爱国。中国自古家国同构,家即国、国即家,生命个体与集体紧密相连。这正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士不可以不弘毅》篇章为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什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而不说“人不可以不弘毅”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士。先秦时期,社会阶级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又分四个等级,即天子、诸侯、大夫和士。

处处有思政,时时有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无论哪门课程,由于受教师的授课目标的设置、教师授课水平的影响,都可以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更能起到如沐春风、春风化雨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诗教国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