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0-12-08周玲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生物探究能力

周玲

(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兰底中学,山东 青岛 266700)

生物是一门自然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到细胞生长大到生态环境都与生物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初中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物知识的教授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素质的成长、发展,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教学问题。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概念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疏忽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有违课改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中,考虑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对生物界种类的认知范围,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百度、谷歌等,搜集许多动植物的图片、真菌、细菌等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观看,并对图片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如鸵鸟遇到危险时把头扎进沙土里,认为这就可以避险;北极熊是左撇子;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袋;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 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观看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理论性知识来表述生活中抽象的生物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意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关注度,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向学生展示比较典型的生物和环境的图片资料,如冬眠的蛇、干旱的庄稼、酸性与碱性土壤中成长的喇叭花、迎客松等,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了初步认识,随后,向学生举出身边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结合生物环境的概念理解,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1.“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吗?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分别揭示什么生物现象?

通过生活实例的导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生物现象及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的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设问灵活化,加强课堂学习质量

课堂设问是检验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有疑问的题型或概念可以及时纠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有效的课堂设问,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通过对基础题型的延伸拓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进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教学时,问学生有没有养过植物,从一颗小种子开始养的那种。很多学生摇头,但也有学生真的养过,让学生分享了经验和感受,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在基础的教学完成之后,又将话题带到了一开始的养植物方面,让学生思考一下,在学过这些关于种子和幼苗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怎样培养好一颗种子。这个问题既与本课的内容相关,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在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学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眼界也会更加开阔,并且在学生积极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大幅度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拓展科学视角的关键。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课堂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还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此外,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做好规划,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生物知识的探索,促进教学高效。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发展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探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