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2020-12-08陆绍兰

新农民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

陆绍兰

(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林业站,贵州 台江 55630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支柱,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高效发展,还能够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真正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背景:目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工程后续的管理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弹性不足及技术创新与科研公关能力不足。研究目的:文章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其能够契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研究方法:文章的研究以文献为基础,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数据为支撑,深入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结合退耕农户的家庭收入及当地经济结构,从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类别及相关产业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1 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1 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后产业亟待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农村或偏远山村,此类地区原本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该地区居民以外出打工、务农、养殖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居民收入渠道单一,在政策实行后,大部分农户以补偿款为生,当国家减少财政性补贴后,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的经济林果却因为技术、气候、管护、灾害等方面因素影响而无法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便会导致农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2]。

1.2 退耕还林还草地区产业结构失衡

每一地区的气候、地质等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在开发新产业或调整产业结构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没有对地区特性进行深入的调研,不能够推出具有高收益的产业项目,导致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程度不足。同时,部分推行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当地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不匹配,导致当地产业结构失衡。

1.3 产业创新缺乏技术与科研支撑

退耕还林还草的目标并不是完成既定的还林、还草任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产业进行创新,使之能够适应退耕还林还草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新环境。部分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对产业增值及创新进行科学研究,导致当地传统种植、养殖等产业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模式陈旧,难以契合时代发展脉搏。

2 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2.1 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地方政府应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的正确导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当地经济、生态等进行全面优化调整,明确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扩大绿地面积,还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对地区经济及生态结构进行全面部署,使其能够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契合[1]。同时,要注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结构性与适应性,既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又要将工作落实到实际,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改善地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2.2 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需要将生态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放在同一位置,充分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为此,各地政府需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拓展旅游、养老产业,带领居民一同建设“旅游”村,向公众展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成就。借助市场作用去吸引更多农民对后续产业进行积极发展,主动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而地方政府在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科学决策方式去构建起完善且合理的决策机制,保证各大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参与到决策的制定中来,避免制定的决策过于随意和不切实际,需要照顾到农民的需求及接受力,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相融合,保证后续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3]。同时,需要加强对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的管制,完善地方性法规,避免企业粗放型发展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以税收政策手段,对破坏自然资源的企业、个人额外征收重税;以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对相关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的行为予以约束,确保这些主体在力求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要保证生态目标的达成。如此一来,才能经过加强生态经济管理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启用系统化管理方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泛,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参与,还需要企业、个人的支持,为了协调各方利益,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采用系统化管理方式,增强各方主体的协同作用,发挥各主体优势,从而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目标。

2.3 加大科研及技术投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因为传统的造林技术方法、营林发展建设方式与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符。一方面,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不断提升造林成活率,加速扩大林业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给广大农户带来优质的经济林以及畜牧品种;另一方面,还需利用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开发高新技术进行产品的深加工,不断强化市场竞争力,同时找到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构建起推动后续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如此一来,能够明显提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质量、速度与效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并且要明确对组织结构模式创新的重点。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工程。当前,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产业开发不充分、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创新缺乏技术与科研支撑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再造秀美山川,各地政府需要明确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目标,转变管理理念,以任务为驱动,做好总体部署与规划。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最后,加大对新技术的引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产技能。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需要政府、企业及地区居民等多方支持,文章着重体现了政府对于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下一步研究将围绕公众参与、企业支持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开展。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