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陵十二钗》分析罗寒蕾艺术特色

2020-12-08张珍天津大学

艺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陵观者国画

□张珍 天津大学

《金陵十二钗》是罗寒蕾的代表作之一。罗寒蕾以自己的理解绘出了符合《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画作。在画面中,罗寒蕾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带给观者一种美的享受。画面风格文雅、明亮,拥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在《金陵十二钗》创作过程中,罗寒蕾就像一位母亲,轻轻地呵护这个“孩子”的成长。本文将从画面内容、构图、色彩几个方面分析这幅作品的特点,以总结出罗寒蕾的艺术特色。

一、《金陵十二钗》的创作过程

在《金陵十二钗》完成之前,罗寒蕾曾在2012 年创作了纸本白描作品《金陵十二钗》。在这幅白描作品中,作者对画面人物的神情拿捏得恰到好处,画作中人物的身姿动态基本符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画面虽然仅以线描勾勒,却表现出国画中“骨法用笔”的精髓。或许对这幅作品充满了热情,所以她对这幅作品进行了重新创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幅作品终于完成,她是这样讲的:“濒临崩溃之际,灯的光芒解救了我。微弱的灯光让背景黑得有理由。2018 年1 月17 日,历经三年,我终于完成这幅作品。”在绘画这幅作品的过程中,作者将每一次变化都记录下来,就像呵护一朵花的成长过程。

二、《金陵十二钗》的画面内容

作品《金陵十二钗》的画面以元春为中心向两边分散,迎春、探春、惜春、巧姐四人聚在一起,站在元春的右手边,王熙凤、李执、秦可卿、妙玉四人侧倾着身子站在元春的左手边,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三人则被一盏灯隔开,站在画面的最左边。画中人物动态站坐有分,人物神态各不相同,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画中湘云站在黛玉身后,抬头望着元春方向;黛玉动态纤柔,身子朝向画外的世界,头部朝向元春低着,表现得楚楚可怜;宝钗表现得落落大方,似乎想要朝画面中心走去。罗寒蕾用巧妙的人物分布表现她们的地位等级。当时可卿已故,妙玉身在佛门,她们站在右侧边缘,静观这一世俗场面。

三、《金陵十二钗》的构图形式

布局章法、经营位置是国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国画研究和处理画面主次关系复杂的创作过程。传统国画的表现形式有“起承转合”“宾主相让”等,以反映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画家的思想深度。从整个画面来看,画家使用了平面式的构图形式,让画面遵循传统形式。画面中作者用简单的点、线、面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排列,使原有国画构图在画面形式上更加自由,在空间表现上更加新颖,在国画风格上更加多元化。国画采用平面构成的各种元素把逻辑思维、直觉思维与视觉冲击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国画画面语言,能更有效地同观众进行交流。

在整个画面中,画家将人物一字铺开平行地画在了画面中。在背景上,画家使用了她最擅长的形式——“织网”,网也是画面的一部分,它锁住了观者的视线。从人物位置的构图来看,画家严格遵循了红楼梦里人物的等级制度,元春是妃子,代表了皇家,所以把她画在画面的显眼位置,而其他人物都安排在她的左右两边,除巧姐外,其他人物的脸都朝向元春。画面中间出现了两盏灯,灯除了衬托画面黑色背景外,也起到了分割作用,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

四、《金陵十二钗》的颜色运用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但在这幅画中,画家却“计黑当白”,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黑色来做背景肌理,在背景的边缘用赭石色,虚实结合,让画面显得并不死板。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色调都很单纯、干净、柔和,不用过于强烈有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多以墨色、花青、赭石为主。在这幅画面中,她同样使用单纯干净的色彩来表现人物个性,但是在元春这一人物的处理上,画家使用大面积的红色加少量黄色来表现,与清新淡雅的其余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让观者一眼望去就注意到这个画面的主角。在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的处理上,画家运用墨色让人物在视觉上退到后面,若隐若现,画面看起来虽然人多却并不拥挤,同时也突出人物性格。画家用大量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地位,如王熙凤的衣服虽整体是墨色,但在里面却有少量红色,衣服上复杂精致的花纹,显示出她衣服的华丽。在整个人物中,王熙凤的服装及头饰是除元春外最精致、最复杂、最鲜亮的,这都彰显她在贾府的地位及自身的性格。

在《金陵十二钗》中,我们看到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这幅画本身的笔墨状态,中国画特有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在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是观众心中所想的意境。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有迁想妙得,这是中国画的特色。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罗寒蕾的作品画面精致,没有过分运用技巧和夸大手法,所以,她的作品看起来富有生活气息,自然天成,有自己强烈的生活感受,也向观者展示了自己心中诗画般的世界。

猜你喜欢

金陵观者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端午节观龙舟赛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国画欣赏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