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伦理意蕴

2020-12-07脱亚琴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伦理新时代

脱亚琴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把贫困治理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首要地位,为中国和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5年后,中国的脱贫事业进入战略攻坚期,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蕴含着深刻伦理意蕴:“发展为了人民”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伦理基石;“共建共享”是习近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伦理路径;“公平正义”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伦理原则;“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伦理旨归。

关键词新时代;扶贫重要论述;伦理

贫困治理不但是国家政治领域的难题,而且也是伦理道德领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方位,围绕“为什么脱贫”“如何脱贫”“防止返贫”等问题提出了“两个确保”“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新战略和新思想,构建起了大扶贫的格局,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克难战,截至2019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到551万。研究其内涵,将有助于我们从道德实践领域维度理解其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思想宝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引方向。

一、发展为了人民——脱贫攻坚思想的伦理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也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i],习近平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ii]。习近平新时代脱贫攻坚为解决人的生存和发挥在那这一伦理问题提供了指南,发展为了人民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伦理基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iii]习近平脱贫攻坚战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尚民和人本的科学理念,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予以帮扶是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重要步骤,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道德上的承诺。

新时代脱贫攻坚体现道德实践品格。扶贫不是口号,扶贫要真切地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活的现状,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到2020年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和研究,提出扶贫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社会和个人要全部发力,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和责任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帮助贫困人口在产业上和能力上脱贫。

二、共建共享——脱贫攻坚思想的伦理路径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共享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基本方式,共享也是消除贫困的最基本的伦理路径。“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贯彻好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理念是新时代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强音,“走共享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内在伦理要求,也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应该践行的崇高伦理思想、伦理精神和伦理行为。”[iv]在中国的传统伦理精神中,蕴含着共享的伦理成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发扬中国传统的共享伦理要义和伦理精神,让共享的伦理理念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共享理念有助于国家把蛋糕做好并分好,达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共享的伦理理念体现新时代扶贫理念的实践论和道义论内涵,具体指:其包含人人参与到创造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发展的成果。

一是调动贫困地区的人口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v],这是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共享体现在共建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即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增强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提升教育能力的目的就是为防止出现返贫或代际贫困,新时代扶贫就是要解决人口的内生动力,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的身份和地位的真实性,这与新时代的扶贫伦理价值目标是契合的。

二是人人都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发展是第一要务,然而,如果发展成果不能被人们共享,则这样的发展只能是没有道德价值的增长。”[vi]共享发展成果是发展的道德上的要求,共享伦理理念体现在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脱贫攻坚的目的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共享的伦理精神体现了个人权利的基本尊重,体现了尊重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的价值要求,而要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必须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关注和帮助贫困人口的和低收入者,保障发展成果由人人共享。

三、公平正义——脱贫攻坚思想的伦理原则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分配践行的伦理原则。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vii],而新时代扶贫道路就是要消除贫困、缩小差距,实现社会的分配公平正义。

习近平指出,“不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viii]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公正的体现就是用良序和良法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新时代扶贫就是以完善的公正的制度来保证贫困人口的合法、平等的权利,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正的扶贫制度是保障一切脱贫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习总书记指出,要从严治党,真抓实干,坚持扶贫要确保扶贫中的资金、资源、政策到位,防止出现扶贫中的贪污腐败,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精准扶贫就是保障贫困地区的人口在公正的制度中感受到公平,体会到公平感,安全感,让脱贫工作落实落地。

新时代扶贫体现了分配正义的原则。扶贫就是去调节社会的分配关系,缩小地区、城乡差距,以使社会达到公平正义,新时代脱贫攻坚指引我们以政府为主导和主体、个人为内生动力来进行分配,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从分配制度上去给贫困人口予以关怀,弥补因生存环境和机会匮乏所给他们带来的贫困。脱贫攻坚的战略体系体现了社会成员权利的平等性,通过精准扶贫,贫困地区人口可以平等的享有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保障权利和政治参与权利;精准扶贫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人都享有发展的权利,蕴含着公平正义的原则,从而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共同富裕——脫贫攻坚思想的伦理旨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ix]消除贫困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贫困治理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扶贫,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更迈近一步,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战略的伦理旨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的一步。共同富裕以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有效地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其具体的实践就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x],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扶贫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好的途径,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不掉队的精准路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时代扶贫的目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与伦理制度的合力作用下,弥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改变民生,保障最少受惠者的权利和利益,让人民有归属感、获得感,增强人民幸福的福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注释

[i]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1.

[ii]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4.

[iii]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3.

[iv]向玉乔.共享发展的伦理解读[N].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16-05-19.

[v]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

[vi] 向玉乔.共享发展的伦理解读[N].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16-05-19.

[vii]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9.

[viii]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7.

[ix]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

[x]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3.

猜你喜欢

伦理新时代
科技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