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珠峰高程测量纪实

2020-12-07李国鹏

大自然探索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登山队峰顶窗口期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经过在峰顶上两个半小时的鏖战,他们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下面,本刊特邀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队长,给大家讲述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过程。

仰望珠峰,心怀敬畏

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能参加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测量任务是至高的荣耀,但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和奉献。

我们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每年都要承担很多测量任务,但珠峰高程测量是难得的机遇,在我们心中无疑是最重要的。在接到实施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个任务时,我们首先感到很光荣,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需要尽}夹进入状态,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自然资源部随即组织专家就珠峰高程测量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并成立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领导小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珠峰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山峰高出海平面8800米以上,地理环境非常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30℃,气候非常恶劣。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是喜马拉雅山的风季,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珠峰地区8000米高空,季候风(季节演变风)不受遮挡,非常强劲;而6月至9月又是珠峰地区的雨季,高海拔地区极易凝成云雨,多出现雨雪交加或大风雪天气,气候变化非常陕。

只有在5月,在风季和雨季交替的这段短暂时间,风雪较小,会出现登山的窗口期。但即使在这个时段,也只有两三次适宜登山的机会,并且每次只有连续两三天的好天气。可以说,适宜登山的窗口期非常短暂,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5月的窗口期,全年都不再有登顶的机会。因此,与其他任务不同,珠峰测量任务受登顶窗口期影响很大,不可控因素较多。这也是珠峰测量最为特殊的地方。

珠峰高程测量工序非常繁杂,前期大量的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准备。2020年初,新冠疫情导致我们在人员训练、前期外围测量、氧气入关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好在通过不断协调解决,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

3月2日,我们举行了简短热烈的出征仪式,第一批29名队员从西安出发奔赴西藏,2020珠峰高程测量外业(测绘工作一般分为外业和内业,外业是指“野外作业”)工作全面启动。

珠峰大本营,整装待发

4月7日,大本营营地建成,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的队员正式进驻大本营。测量登山队继续开展攀登训练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训练。队员们状态良好,信心很足。为了确保本次任务的完成,国家登山队也安排了最强的团队。著名登山家、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虽然已经57岁了,也亲临现场并担任登山总指挥,国家登山队副队长次落担任本次测量登山队队长,亲自带队进行攀登训练。同时,还有多名经验丰富的登山教练参加。在这期间,珠峰外围的其他测量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珠峰大本营位于绒布寺上边的一个河谷地带,海拔约为5200米。大本营地势相对较为开阔,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地面布满了碎石,周边还有几条冰雪融化冲击形成的河道。在5月,由于山上的冰雪还没有解冻,绒布河也结冰,大本营内的几条河道都是千的。

这里也是开始登山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营地。从1960年开始,很多登山者就将这里称为“大本营”,从这里向上再走几百米就到了山坳,向山上的攀登就从这里开始了。因此大本营既是登山者的活动营地,也是登山后勤补给保障的主要场所。

相对来说大本营只有上午的风比较小,通常到下午4点就会开始刮大风,并伴随着大雪天气出现,晚上帐篷会被刮得噼啪响,气温为零下十几摄氏度,气候比较恶劣。到大本营后,人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头疼、咳嗽和睡眠极差等症状出现。这里对人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在珠峰地区,所有的后勤给养都统一从定日县运输上来,饮用水主要是采用冰川上融化下来的水。另外,为保护好珠峰核心区的自然环境,在珠峰地区工作和生活所产生的所有垃圾都要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4月30日,我们的测量队已经在珠峰外围进行了一个多月基础测量和外围测量工作。

第一个窗口期:在海拔7000米附近被迫下撤

根据当时气象消息,5月12日是一个窗口期,指挥部决定尽快出发。从大本营出发,途中一般需要5天时间,先后经过过渡营地(5800米)、前进营地(6500米)、一号(北坳)营地(7028米)、二号营地(7790米)、三号营地(8300米)和突击营地(8600米)等营地。

5月6日中午,我们给所有出征的测量登山队队员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出征仪式。下午2时队伍准时出发,历时6个多小时,晚上8时就到达5800米的过渡营地,并过夜休整。

5月7日下午5时左右,经过近7小时攀爬,测量登山队从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到达6500米的前进营地。当时山上风比较小,队员状态良好。

5月8日,队员在6500米营地休整一天。

5月9日,测量登山队按照计划准备向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进发,但是前方修路队传回消息:在接近7000米的北坳冰壁附近,雪深、风大,极易因为流雪导致雪崩(雪崩对登山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修路队受阻,无法继续前进完成修路任务。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了安全起见,测量登山队第一批队员当天晚上8时下撤回大本营。5月10日,其余队员撤回大本营,继续等待好天气。

第一个窗口期没有抓住,我们的压力还不是太大,因为5月应该还有一两次机会。队员们正好借机进行拉练和进一步适应高海拔环境。预测第二个好天气会在5月17日以后出现。我们都在等待第二个窗口期的到来。

第二个窗口期:在海拔7790米被迫再次下撤

指揮部随时掌握珠峰峰顶的天气变化情况。

从天气预报来看,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好的天气不多。根据天气预报,5月22日会是第二个窗口期,峰顶风速会变小。按照以往登山经验,高海拔地区风是影响登山的最大因素。一般来说,8000米以上雪不会太大。因此,经过综合研判,指挥部决定将5月22日作为窗口期来安排第二次冲顶。

经过休整,5月16日下午1时,测量登山队再次从大本营出发,晚上8时到达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5月17日11时,测量登山队从58(30米的过渡营地出发,历时5个多小时,攀爬近9000米后,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随后,经过两天艰难攀爬,队员们于5月19日通过了7000米的北坳大冰壁.超过了7028米营地;5月20日,又通过了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终于在晚上7时到达海拔7790米的营地。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原以为最困难的大风口都过去了,后面风变小了就会好一些,但没有想到,受多年不遇的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7790米营地全是大雪,雪深达0.60~0.70米。

5月21日,就在冲顶的前一天,前方修路队传来消息,7790米营地以上的8000米海拔区域雪深已过1米,修路队前期布设的路绳已完全看不见,修路队根本无法前行,只能停止前进。为确保安全,中午时分,测量登山队决定下撤到6500米前进营地,休整待命。

两次冲顶,两次下撤,这对大家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没有想到多年不遇的气旋风暴(“安攀”)会对珠峰峰顶降雪有这么大的影响,而且持续时间这么长。

但是登山就是这样,要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第三个窗口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

经过两次冲顶,两次下撤,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尤其是到了5月下旬,窗口期更短,并且气象条件也会越来越差。到底怎么办?指挥部经过慎重研判,最后决定:成立冲顶突击队,选拔具有丰富登顶经验的测量登山队队员冲顶,由原计划的12名冲顶队员缩减至8名;制定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由原来的8小时预报一次改为3小时甚至2小时一次,更加精准地预报山顶风速、降雪等气象变化。

5月24日下午2时15分,测量登山队队员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于当晚陆续到达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准备第三次向峰顶发起突击。

5月25日晚上7时指挥部得到消息:测量登山队队员当天从7028米营地出发,历时8个小时陆续到达7790米二号营地。队员们身体状况良好。但7790米营地风比较大,队员们在大风中艰难地搭起帐篷。

7790米的二号营地位于大风口上方的冰岩混合地带的斜坡上,大风是这个地方的特色,气温基本在-20℃左右。帐篷不能提前搭起,只能在一个倾斜的山坡上现场搭帐篷。7顶帐篷有3顶被大风刮破,队员们只能几个人挤在一起,在大风中的帐篷里坐了一夜。在这样剧烈的大风中,队员们为了保护仪器设备,几乎无法休息。从前线传回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在剧烈晃动的帐篷里,两名队员用手扶着重力仪,确保其不受碰撞……

5月26日下午4时35分,修路队传来好消息:修路组6名队员终于成功将安全路绳铺设至珠峰峰顶!大家一片欢呼,为这些勇敢的、默默奉献的修路队员点赞!5月26日下午,新组建的由8名测量登山队队员组成的队伍从7790米营地出发,晚上抵达8300米的三号营地,做好了最后的冲顶准备。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就在冲顶前一天,大本营天气极为恶劣,25~26日大到暴雪,使大本营雪深达数十厘米。我们从大本营根本看不见珠峰顶。在这最后关头,尽管气象局的专家也在现场指导,但是大本营与峰顶的天气还是有很大区别,大家心里都很忐忑,不知道27日峰顶的天气到底会怎样。

5月27日凌晨1時,指挥部与山上联系,测量登山队队员开始做好准备工作。他们的饮食极为简单,开水泡炒面,外加一点方便食品。

凌晨2时,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答复指挥部:山上风比较小,雪不太厚,队员开始出发,计划6~7个小时到达顶峰,也就是上午8~9时到达峰顶。

实际攀登行进速度比原计划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从8300米的三号营地到峰顶只需要6~7个小时,但是这次一直行进了9个小时。因为每名测量登山队队员除了要负重自身物资装备15千克左右外,还要携带精密的测量仪器设备,每人最终负重达20多千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负重20多千克走几个小时的平路会多么累,而他们却是负重20多千克,在氧气极其稀薄的83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行进!他们几乎每走一步都必须停下喘几口气才能继续行进,行进几十米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我们在大本营只能通过高倍望远镜,看见几个黑点在缓慢移动……

5月27日上午11时,次落队长用对讲机报告:8名测量登山队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登山总指挥王勇峰用对讲机向大家传达了这一好消息。大本营的帐篷内外一片欢呼,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大家终于等到了这个重要的时刻!

这个日子与1975年老一代测绘登山队队员登顶是同一天!时隔45年,测量觇标在同一天又一次竖立在世界之巅!

在珠峰峰顶测绘作业

登顶成功,仅仅是珠峰高程测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随后在峰顶的测绘工作。就在大家欢呼庆祝的时候,对于测绘人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首先就是要尽快在峰顶架设觇标。觇标高2.67米,需要一个人将其扶稳,三个人同时竖立。峰顶风力强劲,只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倾斜面,必须尽快把觇标钻进雪地里面,并用九根绳子把它拉稳。在峰顶工作,队员们压力极大,仪器的操作难度也会大很多。很多在山下培训时完善熟练的操作动作,到了峰顶却出了问题。指挥部通过对讲机与峰顶的次落队长保持联系,排除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方便操作,普布顿珠、次仁多吉等三名队员,甚至摘下氧气面罩,无氧操作设备100多分钟。另外两名队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摘掉手套操作重力仪和GNSS(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本次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连续工作150分钟,在峰顶停留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这是登山队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分别同步开始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

对测量登山队队员来说,身体已到极限,为安全起见,王勇峰总指挥命令下撤。下撤,意味着除了人员的安全下撤,还要将仪器设备从峰顶安全带回,需要由专人负责仪器下撤运输。

5月28日晚上8时30分,测量登山队队员终于下撤到大本营。我们立即安排专人下载检查数据。晚上10时30分,当得知数据安全、质量良好、满足要求时,大家都很兴奋和激动:我们终于圆满完成珠峰测量任务!

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先期开展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最终确定珠峰高程。

这次珠峰高程测量,国产仪器的使用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我们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中,全面应用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的卫星数量多、时间长,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二是所获取的测绘数据非常丰富,获取了GNSS数据(北斗卫星导航数据)、峰顶雪深数据、气象数据、重力数据,以及珠峰地区周边大范围的高等级的水准数据、天文数据、三角交会数据等;三是大量的测绘设备国产化,使用的觇标、雪深雷达探测仪、重力仪、GNSS接收机、长距离测距仪等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四是我们将重力测量推到了珠峰峰顶,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珠峰峰顶重力测量的实施将有利于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数据的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本次登顶测量一波三折,但测量登山队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登顶测量,展现了为国测绘、为国攀登、不屈不挠的精神。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最高水平。

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首次精确测得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2020年5月27日,45年后的同一天,中国人再次登顶珠峰,并对珠峰进行精确高程测量。

再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取得有史以来最精确的珠峰测量数据,展示了人类永无止境的求知探索精神。

总有人要仰望星空,总有人要勇攀高峰!

2020珠峰测量先进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珠峰测量的重中之重,核心部分。如果仪器不能满足要求,则前功尽弃。要满足珠峰地区极其特殊的环境需要,峰顸测量仪器尤为关键。因此要考虑在低温、低压、大风、大雪的环境下,电子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电池等易消耗的配件的续航等諸多因素。在峰顸仪器设备方面,我们对重力仪、雪深雷达探测仪、GNss接收机、峰顶觇标等都做了大量的调研、测试等工作,对长距离测距仪和气象仪等设备也进行了不断地测试。毕竟,在珠峰峰顶测绘受极端条件限制,不可能再带备份设备上去,也没有第二次机会让你尝试,必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只能一次成功。

GNSS接收机:主要用于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精确的位置坐标和大地高。

测量詀标:主要用于传统的三角交会测量,竖立于峰顶,作为珠峰周边不同的几个交会点的测量照准目标。

重力仪:主要用于获取重力数值。对珠峰峰顸重力测量的实施将有利于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雪深雷达探测仪:主要通过不同频率的雷达波,探测不同物质的存在及其厚度,用于探测获取精准的峰顶冰雪厚度。

猜你喜欢

登山队峰顶窗口期
峰顶“不许留”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视界
Up/Down 让低谷者挣扎奋起,让峰顶者砥身砺行——本刊专访“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
把握窗口期乘势而为
蛤蟆峰顶看湖景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徐州北站上行驼峰下峰顶车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