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为城市代言

2020-12-07陈平原

北方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出租车资助司机

陈平原

“谁不夸俺家乡好”,这是传统中国的说法。现在不是这样了,说这城市很好的,不一定是本地人。那是谁呢?什么人都可能——为官一任的领导、偶然路过的游客、本乡本土的读书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广告商等。我关心的是,谁的“夸耀”最有效——传播广且容易被接纳。

首先应该排除的是官员的夸夸其谈。其实,我接触的官员中,有許多兢兢业业、一心一意想做好事的。而且,今日中国大城市里的官员,大都见多识广。只不过世人坚信,“屁股决定脑袋”,你当官的职责所在,必定尽拣好听的说。因此,谈及城市是否“宜居”,本地官员的公信力不高。连带政府制作的电视或委托广告公司生产的作品,不管是搁在纽约的时代广场还是CCTV播放,都不太被信任。

于是,有了第二种“代言”,那就是选择土生土长或与本地有瓜葛的娱乐明星,让其成为本城的“形象代言人”。此举对于追星族有用,但对非追星族来说,非但无效,还容易引起反感。而且,这“星”到底能红几天,谁也说不清楚,故“传播力”实在很有限。

第三种“代言”显得很有国际视野。出钱邀请众多“老外”前来拍照,举行国际摄影比赛,最大限度地呈现并传播本城的美丽及魅力;或者邀请名导演来本城拍电影,越大制作越好,目的是让电影院的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关注、接纳、赞美本城的“无限风光”。这两手虽精明,但更多着眼于旅游业,对提升整个城市形象效果不明显。况且,此“戏法”如今已揭秘,人人都能玩,效果于是递减。

第四种“代言”比较文雅,签约国内外作家,让其在本城生活若干年,创作长篇小说或电视连续剧;支持学界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或资助学者从事本城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的研究。这方面的投入,不说一本万利,也是事半功倍。这些政府资助的项目,有的主题很明确(如北京市政府委托招标,要求撰写表现中关村崛起、金融街繁荣、老字号兴衰等题材的戏剧——连“剧本”带“制作”),有的则允许自由发挥。这些委托性的文学艺术生产,运作起来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效果一般都不错。只是吃人家的嘴软,得到资助的作家、学者、艺术家及文化人,谈及某城的前世今生,尤其涉及当下的市政建设时,多少有所顾忌。因此,标榜特立独行的作家或学者,不太理会此类“鱼饵”般的资助。但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政府这么做,有其合理性。部分作家、学者申请到可观的资助,得以深入研究、从容写作,还是值得庆贺的。

相对于政府的殚精竭虑,我更关心民间的自发代言。古今中外,评价某人某城某届政府,口碑很重要。所谓“口碑”,一般都是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很难准确统计。我想到了一个特殊的行业,那就是今天中国各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出租车。

终日奔波的出租车司机,有的口无遮拦,有的“沉默是金”,性格截然不同。我熟悉的各大城市中,香港的出租车司机最为沉默寡言,也最敬业。上车问明地址,下车说声谢谢,其余的时间,你想你的心思,他开他的车子,各不相扰。都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最能侃,放到地市一级当领导,绝对没问题。那是过去的印象。现在北京市内开出租车的,原先大都居住在郊区县,经常问乘客路该怎么走。如今喜欢谈政治的,反而是台北的出租车司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赴台,遇见过立场鲜明且眼神凶悍的“的士”司机;十年前在台大教书,坐上出租车,经常被问及如何看待“台湾经验”;最近好多了,司机会跟你聊他在大陆旅游的经历与体会。

我最佩服的是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对自己服务的城市充满自豪感。每回沪上行,总有出租车司机建议我多住几天,好好看看美丽的大上海。弄得我很自卑,觉得自己“很土”,愧对眼前的风景。上海朋友让我别介意,因为在很多上海人看来,所有从外地来的——包含南京、北京、广州、拉萨等,都是“乡下人”。当然,香港例外,一国两制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充分领略了上海出租车司机的尊严与聪慧。那天上午我在华东师大开讲座,晚上在复旦大学又有一场演讲,中间几个小时的空当,跑去参观世博会。午后2点进去,匆匆看了几个展馆,4:30就出来了。一上出租车,司机很不爽,问我是哪国人。第一次在国内被误认为是外国人,我很惊讶,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听出广东口音,以为是从香港来的?司机大义凛然,说:“香港也是中国。不是因为口音。看你这么早就离开,对世博会不感兴趣,估计是新加坡人。”对我忐忑不安的解释,司机半信半疑,临下车又丢下一句:上海怎么样?为了表示“爱国心”,我赶紧抢答:“味道好极了!”

事后跟朋友聊天,我说,上海市政府应该给出租车司机集体颁奖。为什么?你到北京看看,一坐上出租车,司机若愿意开口,十有七八是在骂政府。从空气污染,到房价高企,到交通拥堵,到水资源缺乏,到没文化,到份子钱重……我发誓,居京三十年,至今未遇见一位劝我多看看“美丽北京”的出租车司机!

我能体会上海的“好”,但北京也没有出租车司机说得那么“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何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怨气那么大,政府应该好好反省。北京拥有正规营业的出租车六万多辆,这些车子每天10多个小时在路上转,若百分之七八十的司机对政府不满且喜欢对乘客发泄,这“北京形象”不变坏那才怪呢。

对于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而言,出租车司机犹如一座城市的“形象大使”,他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赞美、嘲讽与批判,比市长报告或明星广告效果更显著。

摘自《记忆北京》

猜你喜欢

出租车资助司机
据说在孟买,出租车“长”这样
画与理
画与理
老司机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凭什么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