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热词“柠檬精”若干问题的思考
——基于语言模因理论

2020-12-07蔡一宁

关键词:模因流行语柠檬

蔡一宁,曹 起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流行语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语言层面上的反映,它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使语言更具选择性、更加多样化,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在2019 年12 月2 日《咬文嚼字》发布的十个流行语中,“柠檬精”以其新奇的构词方式、贴近现实的词义内涵以及夸张的表达效果位列其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20 年6 月2 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更是将其列入“2019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模因论(Memetics)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旨在探究文化进化和演变的规律。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任何一种通过模仿而得以传递的信息、观念、习俗等都可以称之为模因,它与基因一样都是一种复制因子。正如生物学从基因的角度分析人类进化的过程和特点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模因这种复制因子来深入观察文化不断向前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表现出来[1]。与其他模因不同的是,语言模因是一种有声的、有物质载体的、可被感知的模因。它在人们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被模仿、复制和创新,从而产生了多种表现类型。流行语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顺时应势而生,形态多元,载体多样,能够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迎合人们当下的表达需求,所以一经产生便迅速蹿红,不断促使人们对其进行选择、复制和传播。

由此可见,流行语与语言模因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可以说,语言模因是促使一个新词语迅速成为流行语的转化剂。“柠檬精”作为当下使用热度颇高的流行语,在模因视阈下对其进行探析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以模因理论为中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网络流行语“柠檬精”的复制传播机制及其流行理据。

一、语言模因“柠檬精”的语义特征

“柠檬精”一词最早源自电竞领域,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用以形容某些因其他战队获得较好成绩而心生嫉妒并且说出许多酸味十足的话语的粉丝。此时的“柠檬精”无论是适用对象还是适用范围都较为局限,后其意义逐渐泛化,变成指现实生活中嫉妒他人的人,具有贬义色彩,适用对象范围也随之扩大,传递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电竞领域。其实,“柠檬精”一词更广泛地为大众所熟知和使用,还要从一位网络博主发布了一组带有柠檬的表情图片说起,该博主在图片的上方同时发起了“人类的本质是柠檬精”的话题,以此来表达“今天也是为别人爱情流泪的一天”这样一种酸楚的心情。该话题引起网友共鸣,阅读和讨论次数迅速攀升,之后,由其衍生的“柠檬树”“柠檬日”等相关表达不断出现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带动了热度的进一步上升。近来,“柠檬精”的贬义色彩不断淡化,现多用于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向往和羡慕。随着模因宿主不断地对其进行选择、模仿、使用和传播,“柠檬精”一词的传播能力迅速增强,具有了模因性,成为一种语言模因,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流行语模因。

一种新词语能够在大范围内迅速流行传播,与其与众不同的语义特征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语言模因的“柠檬精”更是如此。

“柠檬精”的新颖之处首先体现在其语义形成的背景上。从“柠檬精”的语义发展路径来看,其语义的形成是依托于认知机制的,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柠檬精”的语义并不等于“柠檬”与“精”的简单相加,无论是“嫉妒他人的人”这一初始语义还是“向往和羡慕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人”这一衍生语义,其所要凸显的焦点都是说话者的一种酸楚心理。这种心理与 “柠檬”的[+果肉味极酸]这一语义特征是相呼应的,这样一来通过隐喻就将源域的“味觉”映射到了目的域的“心理”上。在此基础上,具有隐喻意义的“柠檬”与“精”结合,再次通过隐喻,最终进入“嫉妒他人的人”和“羡慕他人的人”这两个语义范畴。也就是说,通过隐喻“柠檬精”产生了新的语义特征并且实现了语义泛化。见图1。

图1 “柠檬精”语义发展路径的认知机制

其次,“柠檬精”的构词方式也较为特殊。早在“柠檬精”这一模因传播之前,就存在“鸽子精”“杠精”等词,其中的“精”都是定位语素,只能出现在某些语素之后,并且意义发生虚化,由最初的基本义“精灵、妖怪”泛化为“具有……性质的某一类人”。可以说,这种情况下的“精”被类词缀化,具有构词能力,可以派生出新的词语。从这一角度看,“柠檬精”是由植物类名词“柠檬”和单音节类词缀“精”构成,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且整体表示具有“柠檬”这种事物特征的人。这种构词方式在以往的流行语中是不常见的,就是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得“柠檬精”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宿主关注的焦点。

再者,“精”的语义内涵虽然虚化,但作为“类词缀”,它仍然具有作为词根的面貌,不能脱离基本义。“精”最初的基本义“精灵、妖怪”使得模因宿主在运用“柠檬精”时产生夸张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反作用于宿主,嵌入模因宿主的记忆之中。一旦遇到适当语境触发,模因宿主便能动地在记忆中搜索该词并传递给下一个宿主,这种传递如蜘蛛网般无限延续,最终使得“柠檬精”一词与平行模因相比具有较高的复制频率和较强的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显性语言模因,并且在模因宿主间长时间进行表达和传递。甚至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语言模因变体,进一步扩大其传播范围。

最后,在语义色彩上,“柠檬精”的整体语义经历了由贬义扬升至中性的演变,且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对语境的依赖度不高,不受语境束缚。无论在哪种语境中,基本都带有[+嫉妒]或[+羡慕]这两个语义特征中的一种,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主观情感态度。而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做主语、谓语和定语,也可以“柠檬精+了”的形式独立成句,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几乎不存在语义上的依存关系,使用方便。“柠檬精”的这种特性使得其自我复制频率呈指数式上升,在传播过程中便于模因宿主选择和记忆,最终延长了自身的生命线,成为一种流行语模因。

二、语言模因“柠檬精”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语言模因在得到传播之前是潜势模因,它是一个信息的元表征[2]。语言模因“柠檬精”也不例外。Heylighen 认为,一个模因要想成功复制和传播,首先必须要经历同化(assimilation)阶段[3],即这个模因必须具备足够明显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以符合模因宿主的心理体验性,从而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在记忆中将模因固化保存并不断传递给其他宿主,只有这样,模因才能完成剩下的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三个阶段,才能具有模因性,最后在与众多潜势模因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显性模因。

模因的复制并非是单一地重复元信息内容,而是在不断地动态变化中向前进化发展的。在从一个模因宿主过渡到另一个模因宿主的复制过程中,模因可以根据宿主需求或外在环境不断地改变其形态和内容,衍生出不同的模因变体。这些模因变体可以只是换了一身“新衣”的元信息,也可以是空有元信息“外壳”而本质已发生改变的新的复制因子。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4]。基因型语言模因可以将内容和形式直接拷贝来重复传播,但也有只重复相同信息内容而以不同形式的变体出现。表现型的语言模因则全是一些模因变体,它们以形式基本相同但内容各异的类推变异方式不断传递出新的语言信息[5]。

从共时角度看,“柠檬精”既是一种以重复方式传播的基因型语言模因,也是一种以类推方式传播的表现型语言模因。“柠檬精”出现之初,模因宿主对其信息的元表征不加改动,原封不动地进行重复传递:

(1)中国上半年GDP 增速6.3%,西方大呼“药丸”?一招带你揭穿“柠檬精”。

(中国日报 2019 年7 月31 日)

(2)不做生活的柠檬精,凝聚力量,认同美好,时光经过,硬核人生。

(新浪微博 2019 年12 月3 日)

以上例子中的“柠檬精”都表示“喜欢嫉妒他人的人”这一含义,表达模因宿主的一种消极情绪,并以相同表现形式被模因宿主在适当的语境下高频率地复制传播。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具有多个层级的复杂符号系统。语言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级并非是静止不动、独立运作的。所以语言模因在重复传播的过程中是动态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喜欢嫉妒他人的人”这一元表征信息的“柠檬精”模因,在传播阶段通过类推的方式发生变异,语义范畴发生动态变化,舍弃了“嫉妒”这一语义特征,衍生出“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向往和羡慕的人”这一浮现意义,变成表现型语言模因。语义范畴的具体发展路径大致为[+嫉妒他人的人][+贬义]→[+向往和羡慕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人][+中性],例如:

(3)看到别人已经放假,化身柠檬精。

(中央气象台 2019 年1 月15 日)

(4)让谷歌微软都成为了“柠檬精” 百度AI 夺国际权威榜单GLUE 第一。

(雷科技 2019 年12 月11 日)

(5)看到年过半百的校长,又是拍手、又是心形按压,做出一连串高难度的俯卧撑动作,不要说学生了,全校年轻老师都变成了柠檬精,心里有点酸。

(钱江晚报 2019 年11 月15 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表现型的基础之上,“柠檬精”这一语言模因再次发生变化,产生两种不同的变体。一种是由类推变异方式产生的表现型,即语义范畴进一步变化,从[+向往和羡慕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人][+中性]发展到[+向往和羡慕他人的生活或情感][+中性],词性从名词转化为动词,例如:

(6)我柠檬精了!昆明这个小区竟然“交房即交证”。

(掌上春城 2019 年12 月05 日)

(7)林俊杰来福州啦!今天又是“柠檬精”的一天。

(新浪微博 2019 年12 月14 日)

以上例子中的“柠檬精”均为动词义,表达说话者内心向往和羡慕的情绪。

另一种则是只重复相同信息内容而以不同形式表现的基因型。有很多流行语的泛化会出现“框填现象”,所谓“框填现象”指的是流行语的语义不是总附着在一个语言单位的所有成分上,有些成分与这些语义密切相关,离开了它们流行语意义就消失了;有些成分仅仅指向具体的表达情景,将其替换之后并不会影响流行语的语义[6]。“柠檬果”“柠檬树”“柠檬堆”“柠檬山”“柠檬日”“柠檬现场”等词语都是“柠檬精”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的异形,虽然 将“精”字替换,与“柠檬精”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都是和“柠檬精”的核心语义一脉相承的,即其复制传递的信息具有极高的保真度,符合道金斯所提出的成功模因所具有的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忠实性(copying—fidelity)。通过这种方式,“柠檬精”的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适用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这两种意义最初出现时均为语言模因“柠檬精”的浮现意义,即模因宿主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赋予词语以新的含义[7]。不同的模因宿主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在受到特殊语境刺激或触发时,模因宿主会根据自我表达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发不同的联想,对已有的模因进行创新和建构,产生新的模因变体,“柠檬精”正是在这样的衍生变异过程中以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不断进化向前发展。

三、语言模因“柠檬精”的流行理据

(一)构成结构

双音节词占优势一直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近年来,新词语中三音节词语比例呈递增趋势,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统计2018 年度媒体新词语表,发现在320 个新词语中,三音节新词语的比例为25%。由前文可知,“柠檬精”由名词“柠檬”与类词缀“精”构成,类词缀本来就具有很强的能产性,而且该词属于修饰与被修饰的偏正结构,内部结合程度紧密,更能凸显出适用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结构层次上,三音节词“柠檬精”为“2+1”式结构,属于超音步,韵律结构相对稳固,自然上口,符合韵律学的构词法,所以“柠檬精”的流行可谓是顺势而为。

(二)模因复合体

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静止的、孤立的,相反,一种语言模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时间成为模因宿主关注的焦点并不断进化发展,就必须与其他模因因子或模因复合体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产生联系。“柠檬精”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更强传播能力的模因也是其它模因对其产生有利影响的结果。

从单一层面上看,“柠檬精”是由“柠檬”和“精”两种简单模因因子构成的语言模因,实际上,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实,除“柠檬精”之外,还有“柠檬人”“柠檬日”“柠檬情绪”“柠檬论调”等以“柠檬X”为表现形式的流行语模因复合体和“杠精”“鸽子精”“戏精”等以“X 精”为表现形式的流行语模因复合体,例如:

(8)圣枪哥追星成功,从此再不是柠檬人。

(新浪微博 2019 年8 月26 日)

(9)单身贵族表情包:你过你的情人节,我过我的柠檬日。

(腾讯新闻 2019 年2 月14 日)

(10)给“杠精”一个槽点,他能“杠”起整个地球。

(人民日报 2018 年5 月15 日)

(11)今天又是被“鸽子精”咕咕的一天。

(新浪微博 2019 年12 月3 日)

在语言模因域中,两组模因复合体不断相互“感染”、协同进化,最终产生了共有的衍生物——“柠檬精”。“柠檬精”与“柠檬X”和“X 精”的关系如图2 所示:

“柠檬X”和“X 精”词群都是传播范围广泛且能产度很高的模因复合体,其中“X 精”词群中的“杠精”更是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 十大流行语之一,从图2 可知,“柠檬精”是“柠檬X”和“X 精”词群的交集,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同时具备二者的模因性质,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更为显著和浓烈,一经出现便迅速引起模因宿主的高度关注,在宿主间长期传播繁殖、类推变异,从而得以在与众多平行模因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强势模因。

图2 “柠檬精”与“柠檬X”和“X 精”的关系

(三)载体多样化

模因的载体形式多样,具有流变性。“柠檬精”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其物质载体除汉字以外,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形变速度较快,衍生出了“柠檬精表情包”“柠檬精之歌”“柠檬精贴纸”等满足模因宿主猎奇心理的多样化载体。新浪微博更是顺势推出了带有人脸式样的“柠檬精”专属小表情以供用户选择使用。此外,随着“柠檬精”的迅速蹿红,国外媒体也对其给予关注,将其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文字,比如“green with envy”“レモンの妖怪”等等,它们都是语言模因“柠檬精”的具体表现型。这些载体生动直观,易于表达,它们的出现加快了“柠檬精”的复制频率和传播速度,促使其成为强势模因,在模因宿主间不断复制模仿。

但模因的复制是具备忠实性的。所谓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往往会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8]。也就是说,虽然“柠檬精”的载体众多,但其所表达的“嫉妒”或者“羡慕”的中心情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具有极高的稳固性。

(四)社会认知取向

首先,每一个语言模因的产生、变异都与社会主体的认知心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该模因必须具有足够的凸显性以吸引新宿主的注意力、能够适应潜在宿主的认知结构并且新宿主原意接受该模因[9]。

“柠檬精”之所以能够在与平行模因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并且在短时间内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迅速复制、传播,进而成为一种强势模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迎合了模因宿主的心理需求。“柠檬精”的元信息是“喜欢嫉妒他人的人”,适用对象是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人。在该信息的基础上,模因宿主对其进行二次联想,衍生出“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生活或情感方面的向往和羡慕的人”这一创新意义,适用对象是宿主本身。无论是元信息还是创新意义,无论是社会主体评价他人还是自我表达,由于“嫉妒”或“羡慕”所产生的内心酸楚的感觉与“柠檬精”中承担主要语义内容的“柠檬”本身所具有的“果肉味极酸”的语义特征相呼应,丰富了宿主已有的认知图式,这样“柠檬精”就完成了从心理域到模因域的映射,并且通过这种隐喻的方式,使得“柠檬精”与平行模因相比具有更强的易模仿性和更高的社会接受度,从而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社会主体间不断复制表达传播,甚至形成了所谓的“柠檬文化”。

其次,中国人是典型的圆形思维,这种思维反映到语言上,表现为在与人交流或评价他人时尽量平和委婉,避免冲突;在自我表达时,尽量谦虚含蓄,避免直接。所以当某些观点或情感与这种思维相矛盾时会主动寻找“替代品”来间接表达。“柠檬精”就是在这种思维主导下顺势而生的。人们的这种思维决定了在评论他人善于嫉妒或表达自己羡慕他人时,不会直接抒发自己所想,而“柠檬精”中柠檬的酸性口感特征和“精”的夸张效果不仅表达新颖、简洁经济、实用性强,而且正好契合了人们的这种认知心理,易于引起模因宿主情感上的共鸣。

(五)自媒体文化推动

形式多元的自媒体文化是在自媒体时代的驱动下催生出的一种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由于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上,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作为信息输出的主体,也可对其接收的信息及时发表看法,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所以自媒体文化更加亲民,互动性更强。这种文化背景反映到语言层面,则是人们使用语言更加追求简洁精准、展现自我、表达个性。

语言模因“柠檬精”为人们广泛熟知正是从一位网络博主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上发起了“人类的本质是柠檬精”的话题开始的,这也正体现了语言模因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能够反映文化、顺应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内在性质。可以说,正是这样的自媒体文化背景,为“柠檬精”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并催生出一系列的模因变体和模因载体。在自媒体文化的导向下,“柠檬精”所表现出的新奇的构词方式和强烈的主观性高度贴合了人们选择语言的要求,所以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大众的高度认可和模仿使用,并且不断地扩散到更多的具有高自由度的自媒体网络社交平台中,如知乎、微信、小红书等,甚至于在直播和弹幕语言中也经常出现,迅速形成了以“柠檬精”为最具代表性的模因群体,这无疑使得语言模因“柠檬精”的流行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体。

综上所述,“柠檬精”的出现和流行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借助语言模因理论分析流行语“柠檬精”的生成机制、复制、传播方式和流行原因,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有助于揭示“柠檬精”不断吸引模因宿主注意、不断高频自我复制进而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就其现实意义而言,为更加深入地探讨其进化演变的发展规律以及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模因流行语柠檬
柠檬
巧制柠檬片
小柠檬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