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2020-12-07梁正瀚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受访者互联网+课程

梁正瀚

(1.许昌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培材大学东北亚经济学系,韩国 大田 35345)

近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党和政府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也快速发展,涌现出众多的创业企业以及“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客联盟”“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器。由于创新创业活动天然的实践基因,决定了要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不能只关注一个单独方面的培养,需要将涉及到创业活动各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整合协调,形成一个像生态系统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

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实践中,国家也通过双创示范基地的模式来进行探索,国务院分别于2016 年、2017 年建设了两批120 个双创示范基地,其中高校类双创示范基地共有19 个,河南省目前尚为空白。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河南省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是学术理论发展的要求,更是有效解决创新创业问题的实践诉求。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于20 世纪70 年代逐渐兴起。最初,研究者主要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创业环境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问题。Katharine Dunn(2005)首次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她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应形成数十个项目和中心共同在校园内培养创业精神的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将学校的创业人员、创业企业、风险投资人等所有与创业相关的参与者整合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创业生态系统方面也进行大量的实践。百森商学院的Isenberg(2010)偏向于如何从政府的角度构建国家和区域创业生态系统,致力于形成区域内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提高创业的水平。斯坦福大学的生态系统具体包括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支持创业的各类项目、组织与社团;校友关系及创业网络;创业价值链及成果转化;“企业家”教员与导师制。慕尼黑工业大学作为全球领先的创业型大学,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构建了有效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创业培育了理想的支持环境,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及运行机制具体包括生产者(课程体系及师资力量)、分解者(支持性机构组织)、消费者(行业和企业)、催化剂(创业活动)。

国内对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由知网检索可以看到,自2007年开始有对创业生态理论的研究出现,自2012 年进入初步萌芽阶段,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逐渐进入发展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生态领域,对于高校的创业生态系统涉足较少,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对国外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来研究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二是从学科背景出发,探究个性化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三是探讨特定背景下应如何构建创业生态系统。

从理论来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学术界对于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概念、构成、特征和类型划分等都缺乏一致认识。从实践来看,国内高校还没有形成像斯坦福大学类似的比较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但也已经开始了基于国情校情的实践探索。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创业理论与生态学理论联系紧密,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行为进行分析阐述,提供了充分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于2019 年6 月6 日-19 日对河南省内12 所高校的1362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使用“问卷星”设计答卷,利用“微信”“QQ”的方式完成问卷收集。现将调研情况梳理如下:

(一)基于学生视角的调研和分析

根据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及国家对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并经业内专家指导后,形成问卷,总体来说,问卷设计规范合理,体现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此次调查的河南省内高校,既有211 院校,也有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层次涵盖了河南省内高校的主要类型,此次问卷调查量每高校均在100-120 份左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次参与调查学生来自河南省内十二所不同类型高校,共计1362 人,按照性别划分,其中男生占比47.21%,女生占比52.79%;按学历层次划分,研究生占比4.04%,本科生占比78.71%,专科生占比17.25%。

占比72.85%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有所了解,但比较了解(18.36%)和非常了解(4.77%)的占比较少。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直观认知中,仅有17.1%的同学有所了解;但在对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必要性中,占比91.5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可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有必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但对其了解却不足。

在对学生所了解的高校提供的创业资源中,大多数同学均有所了解,其中了解最多的五项分别为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81.79%)、开设专门创业课程并配有相关教师指导(69.38%)、给予资金支持和帮助(69.24%)、组织与创业相关的社团和竞赛(60.21%)、提供学生创业所需办公场地(56.17%),可见,各高校基本都能提供相关的政策服务并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创业支持机制已基本形成。

在学校鼓励学生创业的宣传中,79.74%的同学认为满意;对高校提供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中提供资金支持的74.3%的同学满意;在学校是否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中,开设的占比三分之二,这与调查对象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关(据了解,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在三四年级);在对创业教育是否有必要和其他专业相融合方面,91.11%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这也是我们创业教育目前正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构成中,专职教师仍是主力(61.82%),辅导员(37.22%)、外聘企业家(37.08%)和行政人员(19.24%)则是有益补充,以专职教师为主的创业教育队伍已基本形成。95.23%的学生认为高校创业课程和教师指导对学生创业有帮助。

在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中,64.9%的同学对面向学生设立的创业园、科技园、众创空间、创业实践基地、企业孵化基地等场所有所了解。在创业社团和竞赛中,75.62%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所在高校能够提供校友、企业家等来帮助学生创业。创业政策方面,55.21%的同学能够了解国家或河南省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相关政策。

在对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资源方面,同学们认为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71.88%)、开设更多创业技能课程(67.99%)、提供创业伙伴引荐机制(67.33%)、提供多样化实践场地和完善孵化基地建设(66.01%)、及时宣传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58.36%)、邀请企业家校友到校交流传递创业经验(55.36%)等方面仍需改善,可见学生对创业资源的需求是迫切和多元化的。

在企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资源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创业项目指导(72.98%)、提供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70.7%)、帮助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69.24%)、举办专项培训及开展创业大赛(59.18%)、企业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示范效用(52.35%)等方面仍有很大需求。

在政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资源方面,增加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和奖励办法(76.14%)、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71.59%)、引导高校重视创业教育(69.53%)、帮助大学生拓宽创业资金来源渠道(65.2%)、提供大学生创业者交流提升的路径(56.39%)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高校提供的创业活动,奖学金等鼓励政策(77.61%)、创业抵免学分(58.08%)、特殊情况下允许休学创业(43.25%)等方面是目前学生所渴求的。

在对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方面,学生们多从创业课程的针对性、具体有效的创业辅导、创业积极性、模拟创业、创业机会、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认知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的创业教育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离学生日益提高的知识诉求仍有一定差距,学生仍然渴求能够获取更多的创业技能课程,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创业项目指导。

(二)基于教师视角的调研和分析

笔者于2019 年6 月对河南省内高校的36 名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研的36 名教师中,从事管理的5 人(13.89%),专职研究者4人(11.11%),普通教师18 人(50%),创业导师9 人(25%)。

受调查者中44.44%的人认为所在的单位内部创业相关主体与外部互动比较紧密,44.44%的认为一般。80.56%的受访者认为创业主体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措施;80.5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内有专门负责创业指导支持的相关部门,运行良好;75%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周边有相关的创业支持部分;94.4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内部有为支持创业活动提供的场地、设备、实验室等资源;88.8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内部开设有创业相关课程和相关项目活动,有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69.4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及其周边有统一的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创业相关组织相关培训;69.44%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的城市(地区)有创业相关的资格培训或认证;86.1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领导具有创业特质,积极支持师生创业,或开放学校资源支持创业;77.78%的受访者高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开放、容忍、创新的创业文化;52.78%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的城市(地区)创业者的社会地位高、认同感强;69.4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内有支持师生创业的渠道,或有对接外部资金的渠道;61.11%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有支持创业者的投资机构或资金;47.2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师生参与校内外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度很广泛;36.1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与其周边创业主体交流的程度很广泛。仅有27.78%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的机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充裕;47.2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内部的创业主体具有与外界交流的开放系统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运行机制、资金支持、服务支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三项因素,86.11%的受访者对所在的机构创业教育表示满意。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议中,主要集中在创业服务和指导、顶层设计、创业环境与氛围、资金支持、领导理念与重视程度、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政策的力度与执行性、制度完善程度等方面。

(三)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研,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能够到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力军的角色定位,将创新创业纳入其中长期规划。能够有效发挥顶层设计的重要作用,为一段时期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

在机构设置上,均有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实践、服务的专职机构,能够协调校内资源有机融合服务于创业工作;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基本能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制体系或必修课体系,将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专创融合教育已成共识,各学校均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创业知识诉求将课程合理分配;创业硬件环境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能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创业环境软环境的建设基本满足学生需求,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能够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生所用;以项目、大赛为突破口,实现创业教育的精英化培养和实战化演练;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能够专兼结合、基本形成了专家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够成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集政府--企业--高校在内的有机整体,如何解决创业生态与外部环境的摩擦、生态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桎梏,以及对创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效能提升、绩效评估,以便更有效的完善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双创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路径

通过调研总结出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不足,结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试图通过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基础;以平台联动为纽带,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保障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建设过程性与目标性有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评价体系。从而找出一条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路径。

(一)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基础

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平台,能串联起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在对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梳理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创业教育平台的多样性和功能性。综合上述信息,提出完善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议:构建基于政产学协同的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精英培育平台在内的协同平台,

完善创业课堂教学平台。首先是完善满足不同创业知识诉求学生的线下创业基础课程--创业技能课程--创业辅导课程构建三站式的递进型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是引进第三方网络课程,再者是建立特色型校内自建网络课程。将线上线下课程均纳入学分制体系,并实现学分互换。将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思维锻炼、创业意识培养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创融合的课堂教育平台。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创业、课堂创业比赛、项目驱动式创业课程等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各学院各专业的科研研发平台、专业实验室和创业园区的观摩等活动,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搭建起一个校内资源共享互通的实践教学平台。

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器、产业孵化园等资源,联合政府主办的各类创业园区和创业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人力资源交流等方式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的创业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便利、高效、实用的创业实践平台。

完善精英培育平台。对创业实效较好的创业团队、有技术驱动的创业团队、在高层次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团队,可作为精英团队进行重点的针对性培养,联合校内创业指导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校外企业家对其进行一对一或是多对一的指导,并可充分利用第三方创业服务公司的培训资源,为精英团队或是种子选手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培训。

(二)以平台联动为纽带,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之间的联动、有效流通渠道和运行流程是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的关键所在。在逻辑上,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业实践-精英培训是渐进式的过程。四个平台应以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实绩为标准,形成一个具有较强交互性的联动机制。

具体来讲,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互相贯通,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互相印证所学;创业实践平台作为有强烈创业意愿学生的真实实践场所,通过对不同实践场所的层级、功能进行类型划分,以满足不同创业类型和创业规模的创业团队,并通过定期考核来进行优胜劣汰;对于创业实践中的精英团队,则可以进行进阶版的高段位定制化培育。对于团队中的具体成员,也可根据其自身意愿、角色定位、能力水准在不同的平台中进行能力提升,在师资上,也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师、创业导师的联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可上可下、互相联通的运作机制。

(三)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保障体系

将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将以往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指导、法律服务、工商注册、资金服务、技术支持、财务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者以创业服务站的形式重新呈现,从而解决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创业服务生态体系中也要注意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与政府创业服务机构或是创业园区创业服务机构联手,成立联盟性质的服务机构,以期建立一个流动化或是定期制的长效的常态化的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水平。

(四)评价主体多元,建设过程性与目标性有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最为缺失的一项,可以说,评价体系的构建未能跟上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模式的检验,是对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是对创业教育实效的检验。

在评价主体上应增加学校、企业、政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话语权,在设计原则上应以创业教育目标达成度为重要标准,在指标设计上应增加例如学生的满意度等内容。因此,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达成度、涵盖从顶层设计、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及管理、实践训练、创业成果、师资队伍、学生满意度、创业文化、资金与服务方面。既注重目标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实现过程性和目标性的有效统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猜你喜欢

受访者互联网+课程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