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学内容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运用好课程教学这个教育渠道,坚持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加强。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具有广度与厚度的课程中,树立信心理想,铭记身上的使命与担当。大学语文课程潜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资源,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因此,应当利用课程思政改革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成效,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人才。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抓手,其不是思政课程的顺序调换,也不是一门单纯的课程学科,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思想。其主要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各类课程教学全过程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促使隐形育德教育与显性育智教育的同向同行,进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其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学科分离,赋予了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与道德塑造的思政功能,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将专业教育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修养,解决生活困惑与人生困惑,明确自身社会定位与价值体现。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基因,与思政教育具有融通性与一致性,能够借助于各时代优秀文学经典作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与道德品格,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健全人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观念的升华与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失语”现象,在思政素质培养方面定位不清晰。大学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对学生实施语文说读能力、文学审美与素养等育智育能功能,而且也具有培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德功能,能够借助于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优秀文学作品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与道德提升。然而,当下大学生语文教学在育德育品中却往往处于“失语”状态。究其原因,其一是大学院校对语文学科功能定位的偏颇,部分高校管理者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难以充分挖掘,往往注重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进而导致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处于边缘地带。其二是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往往将大学语文教学重心放在基础语文知识学习与文学欣赏的浅层层面,不能够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探析。其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脱节。由于课程目标的不同,大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往往各自为政、彼此分离,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往往选取那些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教育资源,能够与思政教育进行交叉教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匮乏,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语文教学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最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对语文教学方式与手段要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信息化与生动化的教学模式。然而纵观当下大学教学方式,仍旧沿用着传统讲读模式,往往聚焦于理论与案例的讲解分析,与新时代教育理念与工具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较为缺乏,这就致使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难以深刻体现思政教育内涵,失去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科优势,难以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一)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深厚的文字与语言功底,这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最低要求。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春风化雨的教育环境下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有勇气有担当地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终身学习与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语文学科的德育与智育功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与隐形教育的优势与长处,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最终教育目标。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改革教育理念,弱化应试教育理念的传统影响,强化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隐形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品质与道德素养,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重任。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应当适当改革课程教育目标,在与原有大学语文教学功能定位不矛盾不冲突的前提下,将课程思政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应有功能,利用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爱国情怀、人文修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进行正确引导与隐形塑造,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塑造崇高理想信念。

(二)合理挑选教学内容。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富有德育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等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最佳范本与资源元素,能够运用文学与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重责任与尚忠诚的高尚情操,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积极寻求语文教育资源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延伸大学语文教育功能范围。一方面,应当适当选用文学经典,挑选出具有思政教育内涵的作品题目,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作品净化学生心灵,拓宽学生认知与视野,领悟其中蕴含的优秀道德传统与先哲智慧。另一方面,也应当精心挑选符合时代意义的现代文学作品,并结合当下社会背景进行阐释与重构,延伸与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大学生既能够体味文学艺术魅力、丰富精神世界,也能够厚植家国情怀,得到道德修养。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思政教育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形式加以强制灌输,整个教育过程就变得过于僵硬与枯燥乏味,不利于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实现隐性德育的显性化,通过外在文化与审美活动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其思想觉悟与思政素养。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与形式凸显出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大学生现实教育需求,跟课程思政主张的以人为本理念也存在部分违和。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与手段也应当适时改革,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大学生语文教学的时代感、亲和力与感染力,使得大学语文教学实现入心入脑,外化于形内化为心。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推动大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积极创设双向互动讨论的良好课堂氛围,既要注重授之以鱼、重视知识传播,也要做到授之以渔、实现方法传递,进而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传输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获得新知与道德内化的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也应当拓展课程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良好功效,实现生动的价值引领。大学语文教学除了聚焦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之外,也应当拓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比如,举办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比赛、开办国学讲堂等,打造多维度高层次的思政教育环境,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让课程思政扎根大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有广度与厚度的语文课程中,领略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将新时代青年担当内化为思想与言行成为德智兼修的现代人才。因此,应当让课程思政贯穿大学语文教学始终,改革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在教书授业中育人传道。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