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留白笔墨山水画

(锦州市群众艺术馆,辽宁 锦州 121001)

我们在讨论留白问题之前,不妨先体验一种朴素的视觉现象。当我们欣赏展厅中的山水画时,画面刚刚进入视野的那一瞬间,最夺目的应该是画面上黑白对比度最强、最醒目的那个部位,这一瞬间震撼的感觉虽然短暂,但十分清晰,这是人们对画面留白的客观视觉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科学地运用了这一视觉效应。他们把画面上的留白作为山水的营造对象,使之成为画面意境的重要元素,营造出意境空间。接下来,我着重讲下留白与构图、虚实和意境三个方面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一、“留白”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

“留白”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也是水墨中黑白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作为绘画的空间布局,也体现出山水画独有的美学形式。早在山水画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画科之前,中国画便有了留白这一特有的绘画元素。说它是绘画元素,是因为这种留白是画家在宣纸或绢上创作时有意留出来的独特的意象表现。中国山水画鼻祖之一、晋代画家顾恺之创作的以山水为背景的《洛神赋图》中的大量留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品中的“白”即可以表现天空、白云,也可以表现小溪、江河和大海。山水画的构图,要体现画家的构思和立意,留白的处理好坏,能给构图的完整和笔墨的情趣增加许多的韵味,进而追求笔墨与意境的完美呈现。

元代王蒙的代表作《秋山草堂图》,在画面下部分留出的“空白”,可以把它作为“水”,而上方的留白让观者想象为天空。在画面中,上下的空白以及中部的小面积空白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同时还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疏密和大小以及笔墨的浓淡,从而使构成画面的元素统一,进而在整体的构图上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感觉。虽然画面上方的留白有很多的分割,通过印章和落款的处理,使得画面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二、“留白”与中国画的虚和实

“画实容易,画虚难”所说的“虚实”,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法。中国画家利用“黑”与“白”,巧妙的处理实景与虚景之间的虚实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虚”可以指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实”便指画面上的具体实物等。国画大师黄宾虹提出,“艺合于道……实处易,虚处难”,也就是说,实处比较容易把握,而虚处则接近“道”的境界,需要领悟与感受才能把握。通过实现“虚虚实实,虚实相生”,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中把留白的造诣发挥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虚实对比在画面中与留白的完美结合,更能使画面显得意境高深,产生遐想的空间,使主与次在虚实相生中产生焕然一新的审美艺术效果,审美性与艺术性在画面上得到和谐的统一。

三、“留白”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超越有限的空间、场景、物象等进入无限时空的审美体验。中国画追求一种有迹无形、天人合一的空灵虚无的美感,常通过“留白”方式加强绘画的意境,让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历代的画家都很注重“留白”的经营,今人也总结出“计白当黑”、“笔尽而意不尽”、“笔简意繁”等留白法则,这些留白技法拓展了绘画的艺术品位,提升了绘画的艺术品位。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意境的营造决定画作的品质高低,留白在这里发挥了不可限量的作用。“白”可以是“虚无”,也可以是“实物”,通过遐想产生的这种绘画语言,是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魅力所在。笔墨的变化与留白的空间营造所产生的精神意境,正是老子、庄子哲学文化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的完美阐述。没有留白的山水画是不完整的,没有留出的“白”就产生不了空间意境,整幅画自然就失去了生命力,更没有升华与灵气。

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不追求客观物象的完整写实,其特点是遗貌取神的,通过主观精神的传达来表达主题思想。精心的取舍安排并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删除,这样留下的空白最能表现其本质特征。线条、笔墨、虚实等构成了中国画的画面有机组成部分,空白在这里并不是“没有”,它起到了衬托画面主体的作用。同时空白也加深了画面的意境,形成画面的联想,把不好的部分取代之。“笔不到而意达,意不到而神至”是一种“藏境”的手法,是可以和主题相联系的、自由的但却是虚无的空间,所以它是无形中的有形。

综上所述,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从大格局出发的,强调画家与观者之间的内心联系,画面的意境通过空白得到完美的表现。以“留白”之“虚景”配合“实景”,在美学与形式上有它的存在价值,而且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文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留白”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中国画的创作发挥其重要作用,留白艺术正用无声的体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思想的艺术,一种人生的艺术。

猜你喜欢

留白笔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