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2-07刘枭

魅力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刘枭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理念不断涌入,对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且有针对性的破解问题,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青年学生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出独有的时代特色。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辅导员队伍新老更替快,岗位流动性较大,在高校仍属于阶段性岗位,常年处于“新手上路”的状态。现在大学生的特点是自我意识强,不易于管理,辅导员已从过去单纯的思想教育变成学生各项事务工作的大管家,开展工作与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不断变化。学生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心理疾病、校园贷款、学业压力、网络诈骗、情感问题等),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给学生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来了新变化与新挑战,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校要通过调整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组织领导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物质奖励等多种激励措施,着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实践、文化、网络等育人优势,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三)校园移动互联生态系统建设仍需持续推进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高校更应探索建立适应学生实际、符合时代要求、易于推广的工作体系,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但校园移动互联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是高等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主导化的校园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需要持续推进。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研究

(一)强化党的领导,以有力举措打造高层次思政队伍

一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大思政格局,健全全方位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工作指导与监督。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定期考核,形成考核报考,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分析研判,作为其晋升、晋级、奖励等参考。二是注重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策保障,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要健全激励机制,落实相关人员的津贴及行政待遇,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对岗位的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三是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头脑风暴、实战演练等方式方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培养一批精深的互联网人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育人效果,做好互联网人才储备,使之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建立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坚持三个强化,以开放的视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强化协同效应。高校要主动占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要尊重和发挥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相关工作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强化成果培育。高校要通过政策倾斜,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理论创新,深入挖掘和利用学科专业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实现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载体建设。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生活成长行为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挥网络平台的延展优势,打造“网红”思政课,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形成以学生为本的零距离管理模式与扁平化体系,催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域的整体革新,打通成长成才全过程。

(三)创新工作载体,全力推动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00后的入学,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变化更加鲜明,他们开放、自信、国际化,且自身有着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他们从小就熟练使用手机,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学校要按照顶层设计、底层驱动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力推动移动互联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相融相生,与学生打通阻隔,教师与学生及时互动,有效引导,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在供给主体方面,要实现多元供给、多元共治理念,全校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与服务的主体系统。要有效提高供给端质量,增加学生接受度和认可度。突出新技术、新理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晰方向、合理规划,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创造锻炼机会、实施分类引导,推动“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互联网+思政课程改革”“互联网+日常管理与服务”“互联网+就业创业”,从而达到全过程育人的总目标,为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