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娓娓道来“说”故事—浅谈故事语言的口语化

2020-12-07陆颖

赢未来 2020年2期
关键词:珍珍口语化坏话

陆颖

南通市少年宫,江苏南通226001

讲故事是口头文学的一种样式,一直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学讲故事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小朋友也特别爱听自己的同伴们讲故事。对那些讲得绘声绘色、精彩生动的故事尤为欢迎。怎样才能亲切自然、绘声绘色地讲好故事呢?我觉得语言的口语化至关重要,也就是要把故事内容用生活化的语言“说”出来。

不少小朋友讲故事时不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他们习惯于照着故事脚本一字一顿地背出来,没有情感的表达,没有情节表现的起伏变化。这样讲,虽然也能把一个故事的内容讲出来,但不生动、不形象,更不能准确地把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讲故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书面化现象,除了讲演者胆怯、怕羞、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表演外,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听众意识不强,所谓“听众意识”是指讲故事时要有意识地感受到听众在听你讲故事,要学会迎合听众的需要的一种心理因素;二是对故事理解不深,不能深刻表现故事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只好照本宣讲。

用口头语言讲演故事,要求故事讲演者牢记“告诉听众”的观念,时刻想到你的故事是讲给大家听的,听众在看着你,你也看着听众,你就会用很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像平时讲话一样娓娓道来,把故事里的人和事告诉大家。当听众随着你亲切、自然的叙述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之中,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满意的神态,还会跟随故事的发展,时而高兴,时而紧张,时而沉思……故事讲演者与听众才能达到情感交流的境界。

为了使这种情感交流更加深化,故事讲演者还必须深刻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故事中的各个人物。学讲故事的小朋友可以在辅导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认真分析你所讲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者歌颂了什么思想、什么精神,批评了什么行为、什么风气,这些事件都是谁做的,这些人物都有哪些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等。讲演故事时,要学会根据这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感情色彩、语气语调以及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故事的情节和各个人物的言行。讲演到故事里人物之间对话时,也要发挥想象,用你的眼神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地感觉到故事里谁在做什么、谁在跟谁说话。

在教学中,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学过一个故事《亮亮说了一句坏话》:小女孩珍珍听到小男孩亮亮说了一句“张老师眼睛摘下来的样子很不好看”的话,以为是一句坏话,心里很生气。她很喜欢张老师,就报告了老师。张老师笑着摘下眼镜让珍珍看,“珍珍看了看果然觉得不好看,她的小脸红了”。张老师告诉珍珍,亮亮说的是真话。这个故事不长,却深刻地表现了小朋友爱老师、不容别人说老师半句不好的思想感情。故事开头:“今天珍珍听亮亮讲了张老师的一句坏话,心里气得不得了……”要讲好这段话,就要在熟悉这个故事以后,认真分析一下这段话的意思,知道了珍珍是个很爱张老师的小女孩,听到有人说张老师的坏话很生气,你就会眼望听众,带着珍珍又喜欢张老师又生亮亮气的心情,告诉大家,今天珍珍很生气。“心里”两个字后要略停顿一下,“气”字要说成重音,这儿的语言加重了,意思也就更明白了。接着故事又写道“因为珍珍可喜欢张老师了,在珍珍心里,张老师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这里的“可喜欢张老师”的“可”,“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的“妈妈”都说成重音,而且语速要慢点,重音轻说,再加上满含热爱老师的眼神、手势和形体动作,听起来就会十分动人。

这个故事中的对话比较多,就要求讲述者要学会根据不同人物的年龄特点、思想性格,和对方交流时的心理活动、语气神态等,用讲述者自己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一听就知道,哪句话是“珍珍”说的,哪句话是“张老师”的。如“张老师走来了,珍珍想了想说:‘张老师,亮亮说了你一句坏话……’说完,她快要哭出来了。”这句话要通过想象,感觉到张老师正迎面走来,眼睛略向上看,声音细小而急切,还要表现出快要哭出来的表情。这样说,就能把珍珍跟张老师说话的言行和神情表演得淋漓尽致了。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努力运用儿童语言,特别是口语化的儿童语言为小朋友讲故事、作示范。学讲故事的小朋友要在理解、熟悉了故事的基础上,认真模仿,多讲多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来表达。

讲演故事是一个将故事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为口头语言的过程,学讲故事就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学讲故事的小朋友要明确学习用口头语言讲演故事的重要性,反复练习,多多实践,探索掌握语言口语化的方法和规律。只要肯下功夫,勤学苦练,故事讲演者就一定能口齿伶俐、自然亲切地在故事舞台上施展口头语言的艺术风采了。

猜你喜欢

珍珍口语化坏话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别说土豚坏话
第一次照顾妈妈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谁在背后说你坏话
4种血型对对碰
意外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