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复兴视野下探究“新民乐”的发展

2020-12-07郁惠敏湖州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乐器乐传统

◎ 郁惠敏 (湖州师范学院)

当下,该如何去更好地继承发展和推动传统民族文化、民族乐器等,创新改革是根本。本文以对“新民乐”在复兴传统文化中起到的作用做研究,对在传统民乐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的“新民乐”为主要研究对象。设想“新民乐”如何才能更好地立足中国。对此,作者运用实地调查采访、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开展。

一、“新民乐”产生背景及出现的意义

(一)“新民乐”产生背景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一项重大国策,即全面复兴传统文化。随着时代不断地更新和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日渐丰富,很难再有人停下脚步,静下心去茶馆或者是戏台去听一听老艺人们唱的戏文、说唱或是传统的乐器演奏。很多人用崇洋媚外的心理去看待西洋乐与民乐的区别,这些人认为高雅是属于西洋乐的,所以有很多人愿意去大剧院里听一场交响乐,而非走进民间去听听中国人民最地道的传统音乐。正因如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在慢慢流失,许多唱法流派、历史久远的民族器乐慢慢地变成了非遗,了解它们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失传,有些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见了。

面对此类问题,许多民乐传承者、民乐教育工作者对乐器形制、乐曲配器、演奏技法等开始做出了相应的整改,并且在尝试做出创新的改变。随即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我们称它为“新民乐”。何为新民乐?本文给其下定义,即把传统民族乐器做了现代化的艺术处理,更好地符合现代音乐流行趋势,适当地改变了它们的传播形式,从审美角度上符合现在人们对偏现代化、流行化的音乐品位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新民乐”出现的意义

因为“新民乐”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新民乐”来展现中国形象。如今民族乐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接受,古风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民乐一次次地登上国际化的舞台,走出国门,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朋友认识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其次,通过“新民乐”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传统音乐,将传统音乐拓展又可以分成好多个门类,例如传统器乐、传统歌舞、传统戏曲等等。其中传统器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民乐,是传统音乐的主要代表,而当今社会民乐发展依然存有不足之处。文章旨在能解决部分群众对民乐片面认识的问题,研究当代民乐与传统民乐相比所产生的一些变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再者,通过“新民乐”激发国人爱国热情。让国人更了解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因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中国人首先就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熟悉、了解,然后才会热爱并引以为豪,实现不断的继承发展传统乐器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藏不再消亡,变得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二、“新民乐”如何普及传播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重新界定“新民乐”的概念及其边界

将民乐融入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探索让高雅音乐如何变为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从而变得更接地气,做到“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民乐本就来自民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乐生存环境面临挑战,逐渐失去原生态的土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培养民乐的爱好者,开辟民乐的新发展道路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今天,“新民乐”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见的词。但它究竟是否具有学术性,又有哪些类型,和传统民乐之间的关系,都尚未有学者进行阐释。

只有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将其引入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中,开展社会民族音乐普及教育活动。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中,应多加入传统器乐的介绍,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贯穿在义务教育的课程中,让下一代对自己本土器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民乐,建议中小学开设民乐团,让学生们体会感受到民乐的魅力。

(二)新民乐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民乐的传播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敞开国门,既不断吸收着外来的知识,也时刻弘扬着中华文化。当民乐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时,它们不单单只是一件乐器,而是代表了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同时,在音乐方面与国际接轨,也能更好的促进中外关系,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其中,作为具有中华民族背景和彰显中华民族美学的乐器及其作品是否能有效地被海外观众接受,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一直都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半世纪有余的今天,是时候进行一次反思。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促进对外交流。

(三)针对不同年龄层群众的民乐普及传播

运用实地调查法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做民乐知识了解的调查分析。目标人群是针对学生、社会人士及老年人。用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手段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三类人群对民乐风格、表演形式、舞台设计等的喜好。

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对新民乐在社会普及的具体工作方案提出建议并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要有不同的方法:

针对青少年,需要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普及中国传统乐器知识,通过讲解并欣赏“新民乐”的乐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针对已工作的成年人,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民乐表演中来,亲身经历民乐作品创作、演奏等过程;

针对老年人,从地方戏曲音乐入手。他们大多熟悉地方戏,而戏曲音乐的中声腔的伴奏基本由民乐来完成。所以针对这一人群,需要多提供他们所想要的戏曲演唱并带有民乐伴奏的演出形式,希望能切实融入进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可以面向三个不同群体,开设有关民乐的公益演出讲座,鼓动群众积极参与。

三、探究“新民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新民乐”发展现状

国内目前对民族器乐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民乐本身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讨论上,对“新民乐”与群众实际文化生活的关系较少涉及。作者查阅知网相关论文如刘黎《新民乐语境下传统民乐的保护与传承》①中有研究提到“新民乐”的概念和民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叶辰禹《弘扬民族经典 助推民乐发展—国乐大典节目分析》②中有研究提到通过艺术家演奏,讲解的方式,向观众全方位的普及民乐知识,助推民乐发展。本文研究了怎样使民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又提到如何去改变当今民乐现状,更为全面、创新。

(二)“新民乐”发展趋势

民乐学者们应当开创民乐发展新理念。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激发活力进行新尝试,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在的民族乐器该如何发展?理应批判性地继承,在发展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古装剧正在兴起,同时也掀起了一阵古风热,许多人开始追求古风歌曲,古装打扮。细品历史文化,历史故事不难发现原来只有古老的传统才是最值得回味和深究的。通过“新民乐”来复兴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也能更全面的发展起来。所以,应当要用现代流行的“新”方式风格来改变人们心中对“老”民乐的看法。尽量做到古为今用,把民乐与流行、电子、爵士音乐结合,呈现出民乐不同的魅力。在传递“新民乐”的思想的同时,也不会丢了民乐的魂。

现阶段,民乐正在慢慢走向国际的舞台,民族器乐演奏者们会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音乐会或民乐专场,但因为举办频率、宣传、和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民乐目前还是没有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政策给民乐发展带来了契机,民乐学者们应当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民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乐会重新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注 释:

① 刘黎.新民乐语境下传统民乐的保护与传承[J].当代音乐,2019,(09).

② 叶辰禹.弘扬民族经典 助推民乐发展——《国乐大典》节目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20).

猜你喜欢

民乐器乐传统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草原风 中华情 内蒙古民乐新作品音乐会
民乐国祥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民乐高手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