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赋能公益组织扶贫研究

2020-12-07温增卫公益时报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

至爱 2020年8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区块慈善

文|温增卫 公益时报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

刘 京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社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0月24日在主持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时,对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精准脱贫、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这是最高层的前瞻判断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部署。

中央最高层对一个具体技术如此重视是非常罕见的。就像最初互联网的出现,大众的普遍认知是这不过就是个方便信息查询的网络,而很少有人能认识到互联网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技术发明,它重塑了人类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同样我们现在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表面上看,区块链用技术的方式界定了利益规则、权力地位、分配方式等,而实质上,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协作”技术,颠覆了传统企业、个体、设备的组织形态,它的应用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就是一种制度的革命,社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是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扶贫脱贫是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社会公益慈善是促进人民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益慈善的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也得到空前提升。近年来,“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概念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新模式将公众的公益慈善行为推向碎片化、小额化、常态化方向发展,重构了传统公益慈善的模式。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传统公益慈善事业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向演进,透过互联网及时、丰富、广泛的传播,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也被呈几何级数地放大。

扶贫脱贫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要紧密依靠公益慈善体系中各参与方共同努力来实现。现阶段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通过公益慈善组织来实现,而公信力是慈善机构获得持续支持的关键所在,信息透明是获得公信力的前提;同样被救助者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也会成为社会公益的掣肘。公众关心捐款或物资的去向和效果,以及公益慈善机构的作为。公信度的高低和成效决定了公益慈善机构能否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持续支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几年中,一些“黑天鹅”事件在公益慈善行业中不断地发生,使得公益行业的信任度遭受到极大的打击。公益慈善信息的一些不透明和不公开,导致社会舆论对公益机构乃至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从根本上影响了公益慈善行业的公信力。但是信息披露需要巨大的人工成本和体制改革,这也是提升公益慈善机构透明度的重要掣肘。

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共识信任一直都是个世界性难题,过程透明、互信互利这些在严刑峻法之下都难以完全实现,更何况是在社会公益这种界限模糊、执法薄弱的领域。“互联网+”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让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互联网目前的很多缺陷,其最大的痛点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任机制的问题,价值的转移方式不得不依赖于第三方,这直接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网络欺诈误导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应运而生的区块链技术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互联网信任问题的重大缺陷,极其可靠地实现了信任与价值的传输。这恰恰是社会公益事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和基石。“比特币”的出现颠覆了我们的许多认知,我们更多是去关注其金融属性和影响。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认为先是由于互联网及其他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深入发展,才产生了区块链技术,把区块链技术认为是人类社会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比特币”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区块链+公益慈善”的应用场 景。

任何货币必须是在取得公信的基础上才能立足,“比特币”至少说明了它利用区块链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信任机制的问题。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依托共识信任,高度分享而引入互利和利他行为的价值模型。它采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构建出一种可靠的信任机制。由于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高度可靠并且不可篡改,将区块链用于公益慈善场景,记录公益流程的相关信息,如募集明细、资金流向等,就可以在保护各方参与者的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公开公示相关信息。正因如此,如何借助“区块链+”来构建新型社会公益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扶贫脱贫的主要参与方的能力和水平就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究。

另外,无论是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利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瓶颈及创新发展出发,我国社会公益事业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区块链+公益慈善”都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但是因为技术太过前沿,涉及很多学科的交叉,以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是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热点等原因,导致当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少。这是我国作为互联网应用典范的大国急需填补的领域。

而由于“比特币”颠覆了我们的许多认知,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大部分是问题频发的虚拟货币,公益慈善事业的影响又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公益慈善出现很多跨部门的交叉,监督管理形势极为严峻,这个领域研究的开展也迫在眉睫。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引发了世界性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具有前瞻性的国家都针对“区块链+”从国家层面开始设计和立法,并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验和应用,例如芬兰近期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实验,这一项目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芬兰政府计划在两年内,通过挑选的2000名年龄25岁至58岁之间的失业者,每月将会收到免税的560欧元。这笔资金用于替代原有的社会福利,甚至于在他们找到工作后还有可能可以继续领取。芬兰政府极富远见地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将会淘汰大量的工作岗位,直接导致失业和贫困,芬兰国家社会保障局表示该项目的主旨是在于降低贫困和失业率。同时,这也是一次限制政府权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化的良机。整个项目的支撑是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的,芬兰又站在了区块链应用的前列。在欧洲,芬兰是首个开展此类项目的国家。加拿大、冰岛、乌干达和巴西等其他国家也正在讨论开展类似的试点计划,以测试提供基本收入保障如何影响其国民经济。随着更多的基本收入保障实验的出现,“区块链+”福利收入的模式会成为一个全球公认的系统,最终服务于全民脱贫。

社会公益慈善的根本是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何让救助的效用最大化,我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断言,国外类似的说法也有很多。最好的帮扶是“授人以渔”,让陷入困境者真正脱困。善款和捐助物资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鱼”,主要是用来应急救灾的。通过国内外很多案例可以看出,还有一类受困者是由于身份缺失导致其无法回归社会,这才是他们长期陷于贫困的根本原因。在此,我们特别提出“归零人”假设,即当一个人除其生物特征外丧失一切社会身份,就是“归零人”。让“归零人”恢复社会身份是“授人以渔”的先决条件,而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在“运行在区块链上的难民营”中,叙利亚难民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重新获得身份和资产的合法“ID”标识,随时可以获得身份甚至是贷款,最终回归社会,从而走出贫困。

我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优势突出,中国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要采用“区块链+”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首先立法和制度建设要先行,而公益慈善结合现代科技的人才培训是重中之重。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应用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正如中央最高层强调的: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我们更应该保持和把握我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优势,构建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块链+社会公益慈善”体系,助力扶贫脱贫,造福社会。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区块慈善
肩负使命的奶奶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