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林业生态保护研究

2020-12-07呼建荣

魅力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区林业森林

呼建荣

(伊金霍洛旗园林局,内蒙古 伊金霍洛旗 017200)

前言

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不干扰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或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人工设计生态系统的丰富的文化特点,创造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法则和人工生态系统的混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克服困难,让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到达最佳结合点。本文就林业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借鉴。

一、林业的生态功能

(一)保持水土

各种树木的林冠都具有降水截留的作用,一般说来,降水中的20%~30%会被树冠截留,树冠的截留过程可以降低降水程度,从而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减缓水土流失现象,最终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二)涵养水源

林木的根系一般比较发达,森林的根系在土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涵养水源,一般森林可贮水500~2000m3/hm2。

(三)防风固沙

森林能够缓解风沙以及水土的冲蚀,从而降低风速,降低风沙地区的风沙危害,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风沙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调节气候

森林的树冠层比较密集,大面积的森林可以降低太阳能的辐射,增大空气的湿度,林外的热空气会传递到林内。夜间林冠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林内的昼夜温差较小,水分小易蒸发,与此同时,森林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实现自然界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

(五)消除污染

近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空气中的CO2、CO、粉尘浓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消除噪声的作用,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CO 等物质,同时释放O2,消除空气污染。另外,当代社会中噪声污染也是一个公害,当噪声达到80dB,会导致人的听力减弱,还会使人变得疲惫。

二、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总体思路

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时,需要改变以前那种“可再生资源不限量,森林资源计划输出”的粗放式经营的思路,将“深化改革,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当下林业生态建设开发的总体思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长远规划目标。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资源按照属性而言属于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生长周期的限制及国家建设需求数量的快速提升,使得林业生态资源出现了“假枯竭”现象。进一步影响到林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过程中,基本前提就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通过生态建设和保护,使得林业资源扭转枯竭的态势,加上科学合理的开发使用,使其成为真正的“永不枯竭”的资源。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改变过去的政府定价,计划指标的开发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由地方政府综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情况,自行设定开发规模,其价格也按照市场价格执行。

(三)坚持科技兴林

对现有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加大对基层林业服务站的扶持和科技支持工作。在一些林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良好的地方,加快涉林公司与各种林业生产组织的合作建设,为科技服务的推广疏通桥梁。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将实验室“搬到”林区,通过高校与基层林业站的直接对接,提高科研的目的性和成果的转化率。

(四)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并重

我国由于林业资源分布广泛,区域间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片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同时,在不破坏林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规划部分林区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林区生态建设过程中产业转型、林户基本生活和林区社会安定。

三、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实施路径

在现有的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为促进林业生态系统更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应在总体思想的指导下,对工作途径做如下调整。

(一)分类经营,提高质量,强化林业生态文明主体地位

对林业生态资源进行分类经营,根据不同资源、不同区位的生态价值,建立“禁止、适度开放、开放”的三级管理模式。在保护生态资源自我恢复的同时,加快应用科学技术,利用人工培育等外力,促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增长。但要注意在进行人工培育时,应尽最大可能选用本地品种进行培育,避免因为人为因素的过度干预,而破坏生态环境结构。

(二)设定红线,明确权责,构建林业生态资源“交易”平台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底线是国务院制定的“生态红线”,因此,各地要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通过减少资源开发,提高替代品比重等方式,切实减少资源消耗。在林权改革告一段落的基础上,明确政府、林农、社会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不同角色,所拥有的权责利等基本信息。利用生态约束瓶颈,构建林业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碳汇经济和林业生态补偿等交易的落地,提高林业生态的建设动力。

(三)加快改革,提高效率,健全林业生态管理体制

林区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严重,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林场改革等手段,实现政府、林企和社会的岗位明确。利用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倾斜,及绩效审计、绩效评价等监管措施的完善,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率。发挥中央、地方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结束语

总之,林业的生态保护是关系到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各地的林业生态保护必然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相关人员要充分分析当地的林业资源状况、水系分布情况等要素,将这些具体要素与林业生态保护的理念和原则结合起来,制定最高效、稳定、符合现状的林业生态保护路线。

猜你喜欢

林区林业森林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